大晋捡到一只战神(505)

作者:洗澡的兔子 阅读记录

于是,当他当了皇帝,他便开始将自己可以倚仗的弟弟、侄子之类全都放到地方上去担任地方长官。

(刘裕个人的儿子年纪都很小,一直到他去世,只有一人成年,在刘裕健在的年代不能很好的承担地方上的防务。)

这些地方长官总是换来换去,以至于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稳固,一旦稳固了呢,就又很可能举起大旗,挑战朝廷。

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地位较低,负责地方上一州一郡具体事务管理的长史,在一个地方很有可能会长期任职,形成一股力量。

境内的军队,百姓往往都愿意听从长史的调动,而长史也有权力来分配给他们相应的利益。

人嘛,大多都是哪里有好处,就往哪边倒,所以,从同样的事件推断,在东晋末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谢玄如果想顺利的挥动指挥棒,就要看看这些地方上的将领,愿不愿意听他的那一套。

要知道,大晋朝的这些大臣将领啊,虽然能成大事的少,但是能作妖的却是要多少有多少。

且人人都有一个拿手绝活,保证能作出各种新花样,都不是好惹的。

想到了这一点,桓冲就放下心来。

叮嘱桓伊,赶紧把和王谧通气的书信写起来,不要耽误时间。

桓伊这就纳闷了。

刚才说不要急于和王稚远联系的是老桓,现在火急火燎的也是他老桓。

这情绪变化也太快了吧!

桓老爷子却秉持着我说我有理,我就有理,你们不懂,那都是你们的问题的原则。

坦荡说道:“我们现在这边的情况也有变化,野王,给那王谧小子写信,不要只顾着说新野的战况,还要打听一下朝廷上的动向。”

“就比如,朝野上下是如何看这谢玄的新官职的,能问的,都要尽量问一问。”

桓冲循循善诱,特别慈祥的说出要求,没办法,但凡他要是能再年轻二十岁,这封信,他早就自己写了。

想问什么,就写什么,才不会拐弯抹角,桓伊是体面人,他桓冲可从来都不是。

“原来,买德郎你是揣着这样的心思。”

“你放心好了!”

“这件事交给我,没问题!”

难得与桓冲在联合王谧的事情上达成了共识,桓伊也是心情大好,连连做了三次保证。

只是他一个人投靠王谧,有什么意思?

要是能把包括谯郡桓氏的荆州部队全都调动起来,投奔明主,岂不美哉?

……

另一边,琅琊王氏宅邸,身在京口的刘裕,亦传来了好消息。

京口籍士兵的遣散,重新编排入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被殷仲堪医治好的魏咏之,也终于投奔北府,成了一名队主。

对于名位远远落后于檀凭之等一同南渡兄弟这件事,魏咏之始终耿耿于怀。

他当然不是嫉妒檀凭之他们已经当上了将军,而是,感叹时也命也,要是没有这个病痛,恐怕他魏咏之也早就在襄阳城的战场上大展身手了!

论武艺,他老魏从来都不会落入下风,更何况,与天生怪力的檀凭之不同,他老魏的武艺,那可是这一波南渡北人之中的翘楚!

魏咏之精湛绝伦的弓马技艺,一定能够帮助晋军在襄阳战场上夺取更大的胜利,而他自己也能够达成人生的目标。

功成名就,彪炳当世!

刘裕也赶到很欣慰,谁能想到,他在京口才停留了几天,原本被他视为最大敌人的冠军将军谢玄,居然启程前往建康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老天爷相助?

谢玄走后,镇守京口的将军,最大一个,就变成了刘牢之。

但是,刘牢之此人根本不足为惧,刘裕也从来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刘牢之出身将门世家,论出身,是比刘裕好上几分,但是,在大晋,这一点点优势,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毕竟,这里人均都以从军为耻。

除去谢玄因为家族原因要来领兵以外,其他的将领,刘裕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刘裕当然知道,现在刘牢之的官位还远远在他之上,而且这种情况,一时半刻也绝对不会得到改变。

他看得很清楚,虽然论军功,他刘裕现在与刘牢之也差不了太多了。可是,在谢家统治的北府兵中,谢家人是一定会死保刘牢之,绝对不会让刘裕顺利上位的。

那么,小刘还有希望吗?

第594章 管理士兵有一套

但是,刘裕在北府兵中也绝对不是无所作为的。

虽然刘牢之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北府兵中,尤其是下层的士兵当中,如今,刘裕的威望才是正在冉冉上升之中。

刘裕并不敢拍着胸脯吹嘘,如今在北府兵中,他的威望是数第一的,但是,目前的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

身当矢石,且敢打敢拼的刘裕,因为接连手刃敌军大将,每战必冲锋在前,这样的卓越表现,不能不让士兵们信服。

在刘裕的号召下,部分有家眷的士兵,先行返回家中省亲。部分单身汉,则在刘裕的安排下,继续留在军中进行日常操练,维持武艺。

同时,刘裕的另一项举措,便是王谧都没有考虑到的,他将朝廷颁赐下来的粮米铜钱,按照一定的情况进行分发。

所谓的情况,便是由他亲自主持办理的,对于京口境内的士兵家中情况,个人操守的评定。

这项工作看似是天方夜谭,十分的庞杂,其实,有刘裕来主持,却也没有太麻烦。

刘裕本就是京口人,对待这一地的风俗和居民基本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只需要让各个准备归家的士兵将他们各自的情况,稍微说明即可。

根据每家的具体情况,一般品行良好的,就把军饷全额发放,若是品行不端,比如有赌博、酗酒等恶习的,便量给资财。

将归属于他们个人的军饷,分成几个部分,十天发放一次,这样,手里的钱少了,士兵们挥霍的余地也就少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与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相比,军队里的士兵根本就没什么学识,也大多都不通礼仪。

虽然那些朝廷上的大臣,穿的是绫罗绸缎,干的事情却也不见得那么光鲜吧。

但是,他们的行为还是有自己的逻辑的,他们作的恶,大凡都限制在争权夺利的范围内。

不会将好不容易得到的金钱,挥霍一空,他们只会将这些钱财好好的存起来,再想方设法的让这些钱财变得更多。

钱生钱,钱换物,这就是具备一般生存常识的人们能够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就是自控能力。

可是,在军营中,毫不讳言的说,这样具备一般自控能力的士兵,都不在多数。

很多士兵自己的日子都过的浑浑噩噩,上阵杀敌的时候,也从没有要斩获敌军首级,获取军功的那种意识。

大多都是当一天兵,就扛一天枪。当然了,就算是再没有脑筋的人,也会知道钱是个好东西。

当兵拿饷,那是天经地义,一个子都不能少。

但是,等到拿到了这笔钱,很多士兵也并不会妥善的使用,不是拿去赌,就是拿去喝酒。

对长远生活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打算。

这也难怪,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士兵就地解散之后,还是要回归农夫的身份。

总归还可以种地赚钱嘛。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还没有挨到种下的庄稼能赚到钱,两手就空空了。

那怎么办?

胆子大的,身体壮实的,就去偷、去抢,成为了盗匪。

没有那份胆量的,终日里饥一顿饱一顿的有之,还有一部分人,干脆投窜山林,隐居起来。

有感于这样的乱象,刘裕才别出心裁,采用了这样分批发放军饷的措施。

当然了,这样的措施实行起来,是有些麻烦的。而且,也容易引发士兵们的反弹。

上一篇:天汉之国 下一篇:异维飞升[赛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