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番外(117)

作者:二三意 阅读记录

素锦拍了素心一下,“姑娘在跟前呢,你说话悠着点。大姑娘一个了,什么屁股不屁股的,你说这话也不脸红。”

“又不是只我一个人说了,你不也说了么?还说了两次,比我都多一次。”素心指着素锦嘲笑,可把素锦郁闷的不行,又恼的拍了她两下。

桑拧月安静的赏着花,也不管束这俩丫头。倒是素锦和素心,看姑娘没出声,很快就安宁下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道:“当初我让人往徽州传信,直接把咱们掌握的证据,全都送给那位与周父不对付的官员。这么些日子过去了,也足够那官员发力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周家富贵安然的时候,那指定没人去找你麻烦。可你若是露出一点颓相,那些想趁机捞一笔的人,能立即蜂拥而上,将你满身的血肉吞噬干净,只留下一副骷髅架子。

桑拧月想起早先父母去逝时的场景,对这种“趁你病、要你命”的操作可太熟悉了。

当初若不是桑家老仆能干,抓紧时间将该出手的都出手了,不能出手的也立即关门停业;而桑家祖辈行善积德,在晋州很有些好名声;桑父与桑家祖父又有些经年好友,在关键时候护持着桑家。若非这些因素俱全,桑家早就被众人瓜分了,桑拧月姐弟能不能安全走出晋州城,那都是个未知数。

可那时候桑家有忠仆,有诚心关照他们的长辈,可周家有什么?

周家敛了太多不义之财,不仅周父发达了,他还将亲近的兄弟姐妹都提携起来。一家子明明没什么大本事,可如今都在徽州混的风生水起。

围着周父,形成了好大一个受益圈子。可那圈子里的人,并不是能和周父互为助力的有能之辈,而都是围着周父吸血的无能小人。

周父若倒,他们也落不到好。

周家现在应该一团乱吧……

桑拧月的心情突然有些高兴,她就跟素锦说:“再派个人往徽州去一趟,看看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刚才那些揣测都是我们的猜想,做不得准的。还是找个自己人亲自走一趟探探情况是好。”

“姑娘您放心,我这就去安排。”素锦点头应下,又笑着说:“虽然只是猜想,可我觉得咱们没猜对十分,肯定也猜对了七、八分。周家的日子应该不好过了。”

素锦离开后,桑拧月又想起周宝璐。

周家有难,肯定要问周宝璐求救,可周宝璐现在被关押在家庙里清修,她自己都自身难保。即便她还能见到武安侯府的人,像他们求救,但谁会管她呢?

武安侯府爱惜羽毛,正是因此才对周宝璐简单处罚了事,让她不得不吞下这个闷亏。可周家遇到麻烦了,侯府要帮衬肯定会查清前因后果。周家不干净,侯府避之不及,又哪里会上赶着过去给周家善后?周家在做美梦呢。

若说之前侯府爱惜名声,让桑拧月颇为憋闷。但在这件事情上,桑拧月倒觉得侯府爱惜名声反倒是好事一桩,最起码对她有利。而所有对她有利的东西,都对周宝璐不利。她现在已经好奇,若周宝璐知晓侯府会袖手旁观,周家注定会大厦倾塌,那时她的面色会是怎样?想必一定很精彩。

但桑拧月很快又想起周秉坤。

眼瞅着放榜了,周秉坤若进了二甲,岂不是说周家还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难道周家气数未尽,当真还没到没落的时候?

因为惦记着这件事,桑拧月对这次放榜就多了几分关注。

放榜当天她特意派了两个小厮过去看榜,自己漫不经心的坐在花厅喝茶。

素锦见桑拧月一整个上午都心不在焉,就笑着安抚她:“姑娘您别心急,多少人都等着看榜单呢。那些家里有学子赴考的人家,八成天不亮就派人在龙虎墙附近守着了。不说人多拥挤,要看清楚榜单不容易,就说差役们唱榜也需要时间。您啊,且耐心等着,千万别心急。”

说是不心急,可桑拧月如何耐得住?

她坐卧不宁,午饭都没用多少。

终于到了半下午时,派出去的小厮回来了。桑拧月也终于知晓了周秉坤的科考结果。

不能说坏,但也称不上好,总共录取三百人,周秉坤排在二百七十五位。

周秉坤在倒数之列,但好歹也是贡士了。

这个消息让桑拧月心情好转许多,虽然庆幸别人考的差好像不太地道。但当初她在周家过苦日子时,这位表哥也没为她做过什么。倒是也替她说过两句话,但在周母发飙时,他就只能露出爱莫能助的歉疚眼神。

桑拧月念及此,心里的那点愧疚就消散了。

这之后,桑拧月又从小厮嘴里得知,武安侯府的三爷沈廷澜中了亚元。

亚元是会试第二名,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非常好了。不出意外,沈廷澜殿试的名次肯定在一甲之列,武安侯府又要出一位有能之辈。

桑拧月叮嘱素心第二天往武安侯府送点东西过去,只当是恭喜老夫人得了这么一个麒麟子。

会试出结果后第七天是殿试。前朝时这段时间间隔为两个月,到了秦朝,太祖改了规定,将时间缩短为七天。

到了殿试那日,素锦和素心极力劝说桑拧月出去凑热闹。今天所有进士会御街夸官,鼓乐仪仗游街,一甲三人插花披红。仪仗队出正阳门,走向朱雀大街,到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们比肩接踵凑在一起看热闹,那场景想想都让人激动。

素心晃着桑拧月的胳膊一再央求:“姑娘咱们去看吧,三年才有这么一次盛况,咱们不凑这热闹,都不好意思对人家说,咱们住过京城。”

桑拧月说:“我当真不想去,你和素锦带着清儿去吧。我宁可在家歇着,也不愿意在人堆里挤着。”

清儿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他对着桑拧月讨好的笑:“我哪里敢让姐姐在人群里挤着?姐姐是姑娘家,那些人休想碰到姐姐一分一毫。姐姐,不瞒你说,我提前几天在朱雀街上的酒楼上定了个雅间。姐姐咱们就过去吧,我也是想让姐姐看看热闹,才花了大笔的银子。姐姐若不去,银钱不都打水漂了么?可怜我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银子,我自己都舍不得花,就想着孝敬姐姐,可姐姐全然不领情,我也太可怜了。”

清儿唱念做打,气的桑拧月没办法。她最后到底是坐车出了门,不过在马车上也忍不住敲了弟弟好几个爆栗:“丁点大的小人,还学会花钱了。说什么给我惊喜,是你自己想凑热闹就明说。还把我拿出来扯大旗,让我记你的人情,姐姐才不上你的当。”

清儿只嘿嘿笑,全然不反驳姐姐的话。反正姐姐已经出来了,他凑热闹的心思也得逞了。让姐姐说几句就说几句吧,反正不疼不痒的。

到了清儿订好的酒楼时,时间还很早,可附近全都挤满了人。打开窗户一看,不是看见了隔壁的客人,就是看见了对面的女眷。而在酒楼下,百姓们热热闹闹的挤在一起,有孩子个子太小,甚至坐在了父亲的肩膀上。

终于到了跨马游街时,大老远就听到喧天的锣鼓声。清儿不知道去哪里了,此时终于跑了过来,他一脸兴奋激动的说,“侯府的三爷被点为探花郎,赐翰林院编修。”

清儿满眼羡慕:“听说三爷本来能被点为榜眼的,可今年的三甲只有他一人长得一表人才。其余两人,一人四十有余,一人其貌不扬,所以陛下斟酌过后,就把沈三爷点为了探花郎。”

又絮叨说:“如今下边的人,都在议论武安侯府的风水好。早十多年侯爷三元及第,如今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又被点了探花。听说侯府的二爷虽然不如这兄长和弟弟出色,可当初也是二甲前几名。总归武安侯府当真了不得,总共三个男丁,人人出色,假以时日都是国之栋梁。”

“你小小个人,还摇头晃脑评论起别人了。真要是羡慕,你也好好读书,也争取被赐予一甲出身,封妻荫子。”

上一篇:我家猫猫是邪神 下一篇:娇缠春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