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番外(336)

作者:二三意 阅读记录

说起先武安侯,那也是惊才绝艳、满腹经纶的人物。

桑拧月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武安侯壮年早逝。

他去逝的太过仓促,且原因不详,外界对此的传闻都是先武安侯得了疾病,匆匆去了。

桑拧月早先也是这般想的,但如今看着手里这封信,她又陡然不确定起来。

她有种直觉,先武安侯府的死藏有很深的内情,而这内情,许是才是导致沈廷钧与长荣最终走向陌路的原因。

桑拧月拿着信件,眉头蹙着,神色游移不定。

成林见状就知道她在迟疑什么,便又道:“主子说了,让夫人先看,他见完客随后就过来”

话落音成林冲站在旁边的素锦招招手,两人一道走出了书房,去外边站着去了。

屋内安静下来,桑拧月没多犹豫,到底是伸出手,将那粘的紧紧的信封撕了开来。

信封中只有单薄的两张纸,但那纸张上的内容,却大大出乎桑拧月的预料。

她瞳孔不住扩大,眉头狠狠拧了起来。也就是这个时候,外边传来成林与素锦请安的声音,再就是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有人推开了房门。

屋内陡然亮堂起来,一片明亮的日光下。桑拧月挥挥手中的纸张看着进来的沈廷钧,等他重新掩上门,她才忍不住小声问:“公,公公是中毒而亡?”

沈廷钧先没接她手中的信件,而是搂着她的腰在旁边的椅子上落了座。

他搂着她的腰,嗅着她身上的馨香,埋首在她颈侧,许久后才闷闷的“嗯”了一声。

先武安侯对沈廷钧来说,绝对是个严父,但也是个慈父。

沈廷钧天纵之资,从小被送到宫里为太子伴读。可以说,有这样一个儿子,武安侯很难不喜欢,很难不为之骄傲。

武安侯也当真对这个儿子抱有厚望,期望他能建功立业,立下不输与先祖的功绩。

沈廷钧不走恩荫为官的道路,而是要科考取仕,这就是先武安侯对他的人生规划。毕竟作为过来人,先武安侯吃足了身为世家子所带来的好处,但也因为没有个正经的科举出身,这也限制了他的前程和未来。

他自己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自然不想儿子再走一遍。

因而,父子俩谈心,先武安侯早早便替沈廷钧定下了参加科举的行程。

可惜,沈廷钧才刚在科举上有所斩获,武安侯就因为一时不慎,中毒暴毙。

说起这个“中毒”,若是寻常人下毒,先武安侯自然不会毫无防备。

可若事情牵涉到女眷,且那女眷还曾与先武安侯有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谊,那武安侯轻易中招,便也不难理解。

沈廷钧说起这段早已被他查清,但却迟迟没有告知母亲的真相。

却原来,先武安侯曾与当今的堂妹玉安公主情谊甚笃。

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与美丽高贵的天子娇女,男有情女有意,本可以假偶天成。

事情坏就坏在,在先皇五十大寿时,有属国皇子前来贺寿。

那皇子对玉安公主一见钟情,而玉安公主的同胞长兄在那之前溺水而亡。为了替年仅五、六岁的幼弟争取王府的世子之位,且保住母亲和幼弟后半生的荣华富贵,玉安公主咬牙决定和亲。

先武安侯与玉安公主的缘分至此了断。武安侯也在三年后,娶了如今的老夫人过门。但许是忘不掉玉安公主,许是老夫人的脾性、容貌并不得武安侯的欢心,夫妻俩的感情只是平平。

当然,这只在武安侯看来。

可事实上,能嫁给集容貌与才干与一身的武安侯,老夫人哪里会不欢喜?

老夫人将夫婿看做天,对夫君的事情事必躬亲,成亲十多年来,生儿育女、主持中馈,甚至在身体不方便时,为武安侯纳妾纳通房,老夫人做的面面俱到、毫无怨言。

可武安侯心里始终藏着玉安公主。

转眼又过了十多年,属国发生叛乱,玉安公主的夫婿与子嗣在大乱中丧生。属国脱离大秦控制,到了叛军手下,玉安公主不得不带着下人逃生到大秦。

也是在玉安公主回京之后,某日武安侯接到邀约,前去与旧人相会。

两人倒也恪守礼节,可期间说起往事,免不得心头惆怅。酒水摆上来,武安侯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也就在他回府后,夜晚突然吐血,继而便缠绵病榻,很快离世。

事后沈廷钧深查此事,却原来那酒水早在属国时就被人动了手脚。

属国的叛军原以为玉安公主回京后,会将这琼浆玉酿献与陛下,这才在玉安公主逃生时,特意放过了她。熟料玉安公主进京后,倒确实给陛下进献了许多东西,可唯独这坛酒水,她留了下来,与昔日竹马喝了个尽兴。

仔细说起来,先武安侯其实是替陛下挡了一劫。又因为到底是堂妹不谨慎,这才害了武安侯的性命,皇帝便对武安侯府多有愧疚。

原本事情到此便告一段落了,毕竟武安侯既已离世,再追究也无意义。且玉安公主虽然侥幸保住性命,但也陷入昏迷不醒的局面,御医也说之后醒来的可能性不大。

但之后沈廷钧偶然从先武安侯的侍从哪里,得知父亲丧命当晚,曾在玉安公主哪里,见过长荣郡主身边的丫鬟。

沈廷钧对此生疑,让人暗查,最终却得知,原来玉安公主与父亲有此一晤,还要拜长荣郡主所赐。

是长荣郡主耐不住婆婆催生,心生焦躁和愤慨,这才要给婆婆添堵。

她是皇室郡主,要打听一些事情当真很方便。于是,很轻易便锁定了玉安公主。

可以说,若没有长荣在其中撺掇,玉安不一定拉的下脸去宴请昔日情郎。

而若没有那场宴请,先武安侯不会死,沈廷钧也不会在怒极之后,直接与长荣和离。

桑拧月细细听着沈廷钧说着往事,随后又垂首看向信纸。

信纸上长荣郡君可不是如此说的。她说当初纯粹是听说和亲的姑母回京了,觉得她这把年纪了,还丧夫丧子太过可怜,便去探望。

期间说起年少往事,姑母多有出神怔忪。可她只以为姑母是在简单的怀念往昔,哪里晓得姑母竟想起了昔日的武安侯,且当晚就下了帖子请武安侯一晤。

在信件中,长荣还在为自己辩解。说她即将离京,唯有此事放不下,思来想去还是要和沈廷钧说清楚,还自己一个清白……

桑拧月正仔细看着,沈廷钧陡然从她手中把纸张抽出去。

他说:“若知晓她信中全是这些无用的东西,我也不会特意让人将你喊来,拿这事儿烦你。”

他嗤笑:“事到如今,她还不思己过,还在推诿搪塞,也当真是十年如一日的不长进。”

桑拧月闻言倒不觉得沈廷钧的话过分。

若他所述全部为真,那说长荣郡主和他有杀父之仇也不为过。

他没有败坏长荣的名声,甚至在和离后,也没有对长荣和荣亲王府动手。只以和离来划清界限,他已经算是好涵养好风度了。

桑拧月摇头道:“我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让我烦恼的。只是贸然知晓公公的死因,我一时间有些消化不了。”

沈廷钧摸摸她的头,问她:“觉得失望了对不对?我父亲在世时,也称得上一句英明神武,也是陛下的心腹股肱之臣。可就因为过不了‘情’字那一关,他把自己的命都赔上了。”

堂堂武安侯,最终竟是因此丧命的,说出去都怕人笑掉大牙。

为了维护父亲的名声,更是不想母亲为此伤心,这件事情只沈廷钧、长荣郡主,以及宫里的帝后和太子知道,其余人俱都不知情。

他们大多以为,武安侯就是因为疾病去的。那疾病到底是什么,他们却说不清楚。

武安侯老夫人倒是知晓夫君去逝的真正原因,毕竟侯爷弥留之际,是老夫人亲自在榻前守着的。可任凭老夫人想破脑袋,怕是也想不到,先武安侯确实是替陛下受罪不假,但他在喝酒时动了别的心思,想来也是真。

上一篇:我家猫猫是邪神 下一篇:娇缠春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