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酥衣(26)

作者:韫枝 阅读记录

她的脚步一下顿住,震惊:

“世子并非老夫人所出?”

婢子压低了声音:“世子爷原是一名外室生的孩子,那名外室病死的那年,府里原本的嫡长公子也夭折了。老夫人伤心过度,大夫又说她日后恐不能再生育,老夫人便将世子爷抱在膝下,视若己出。”

原来如此。

郦酥衣暗忖,难怪她总觉得沈顷与长襄夫人长得不大像。

如此想着,她已然来到了前堂。一抬眸,便见那身披群青佛手缎袄的妇人。她的目光严厉,俨然没了初见时的和蔼。

长襄夫人身侧,正立着芸姑姑。

一见到郦酥衣,对方从身后取出一把有半臂之长的戒尺。郦酥衣吓得步子一顿,紧接着,便听见芸姑姑的声音。

“世子夫人,老夫人听闻您前日私自去了万恩山,带着世子爷在山上遇险,险些酿成大罪。世子爷乃国之重臣,更是我镇国公府的顶梁之柱,您胆敢带着世子爷在山上遇见恶狼!若是世子爷当真遇见了什么三长两短,二夫人,您可担待得起?”

芸姑姑的声音愈发疾厉。

同这迎面而来的寒风一同裹挟着,朝她的面上扑来。

郦酥衣站在堂下,长发披肩,敛目垂容。

不等她开口,座上的老夫人忽然弯身猛烈地咳嗽起来。她的咳声一阵接着一阵,根本不容人插上任何的话。凌冽寒风吹刮而过,终于,长襄夫人直起身,挥了挥手道:

“罢了,按家规处置罢。”

按着家规,除去跪祠堂、罚抄经文以外,她还要挨三十戒尺。

见状,有婢子不忍道:“世子夫人方转醒,怕是受不住这三十戒尺的……”

芸姑姑手执戒尺,走过来。

闻言,不由得冷哼:“二爷如今尚在昏迷中,不让如此责罚,怎么能让二夫人长长记性。二夫人,多有得罪了。”

正言道,她抽出那半臂之长的戒尺,力道蛮横,眼看便要落下来!

这般长、这般厚实的戒尺。

挨上整整三十下,怕是掌心会当场烂掉。

郦酥衣倒吸了一口凉气,闭上眼。

就在戒尺落下的前一瞬。

庭院门口突然传来一声:“慢着!”

郦酥衣转过头。

一侧的芸姑姑也转过身,见了来者,面色微微一变。

“世子爷,您何时醒来的?”

沈顷身披着一件雪白的狐氅,乌发未束,只带了魏恪一人,大步朝这边走了过来。

院内的下人赶忙跪了一地。

“见过世子爷。”

他像是来得匆忙。

见到郦酥衣安然无恙后,男人才险险松了一口气,正过神色。

日头微偏,斜斜地落在沈顷雪白的衣肩处。长襄夫人见了他,心中一喜,从座上站起身。

“母亲。”

他迎上前,声音温缓。

“儿子适才在院外,听闻母亲要责罚酥衣。”

既被听见了,老夫人也无意去隐瞒,她攥着沈顷的手,心疼道:

“并非我非要罚酥衣,是她不懂事,瞒着大家跑到万恩山去,害得你受苦了。”

谁料,下一刻,他竟开口道:

“母亲,此事全是儿子的主意,是儿子让酥衣去的国恩寺。”

闻言,在场之人皆是一惊。

连同一侧的郦酥衣,也震惊地抬起头,望向沈顷。

那一袭雪氅鹤立于这偌大的庭院里,风乍一吹拂,无花亦有兰香飘来。

沈顷并未望向她。

他回握住长襄夫人的手,垂下浓密的眼睫。光影就这般穿过光秃秃的树干,于他面上落了薄薄一层。

男人虽是一名武将,可那面容却分外白皙干净,许是方转醒的缘故,他的气色看上去不大好,眼下依稀有着疲惫之色。

“你叫酥衣去国恩寺做甚?”

他缓声,回道:“儿子听闻国恩寺乃是座灵庙,拜佛许愿甚灵。儿子又公务缠身,难得有一日休沐,还要应付满桌子的文书。事务繁杂,便唤了酥衣代儿子去了趟国恩寺,以求……子嗣。”

说到最后两个字时,沈顷还是忍不住转过头,眸光轻缓,瞧了郦酥衣一眼。

他说得小心,像是怕会冒犯到她。

果不其然,在听到这句话后,老夫人先是一愣,继而眉眼笑开。

“竟是求子嗣,老二,你有心了。”

言罢,长襄夫人又转过头,问郦酥衣:“是这样么?”

沈顷以手握拳,放置唇下,轻轻咳嗽了声。

她立马会意,低下头:“是。”

沈顷又上前道:“酥衣方醒,再过几日便要回门了,若那时身子还未养好,便要叫人家笑话了。”

“罢了,”见他都这么说了,老夫人瞥了郦酥衣一眼,“既然如此,又有二郎为你求情,我这次便不罚你了。行了,时辰也不早了,我也乏了,你们都退下罢。”

二人垂眼,应:“是。”

她随着沈顷走出前堂。

最近一直被沈兰蘅的事困扰,竟一时忘了,再过两日,就是她回门的日子。

第20章 020

这是她大婚后第一次回娘家,也是她自嫁给沈顷后,第一次回去看望母亲。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这两日,郦酥衣放下了旁的事情,专心养起身子来。

万恩山上挨了不少冻,她除了要调养好自己的身子,同时也要照顾沈顷。

从前在郦家,郦酥衣自学了些医术,结合自己与沈顷的身子,熬煮了碗药汤。

白日沈顷上衙,她便在清晨与他一同用药用膳。每至他黄昏归来,郦酥衣不敢与他接近,便差人将药汤送过去。

兴许是身体不适,沈兰蘅难得的没来找她闹事。

月色昏昏,涌入窗棂。

婢子奉了郦酥衣的意,将那碗热气腾腾的汤药端上前去。

“世子爷。”

沈兰蘅方转“醒”,听见门响声,斜目睨了过去。

“这是夫人唤奴婢端来的药羹,世子爷您风寒未愈,夜里更要当心着身子。”

正说着,见他并未阻拦,婢女便将那一碗药摆至桌台之前。桌案上平铺着几份卷宗,其上落了些还未来得及凝干的墨迹。见状,沈兰蘅扯了扯唇,忍不住冷冷发笑。

都病成这样了,还不忘抽出时间来审阅卷宗,沈顷啊沈顷,你真是嫌命长。

如此想着,他轻哼了声,伸出手。

平日里,他最讨厌喝药。

尤其是沈顷每近黄昏时,都会服用的那一种、专门为了压制住他气息的药。

那种药极苦,只抿上一口,浓烈的涩意便在人的四肢百骸间流窜起开来。那种涩意他太过于熟悉,只因每日苏醒时,他的唇齿间都是这种味道,这种令人作呕的味道。

如今有左右侍人在一旁守着,他必须伪装成沈顷的模样。

沈兰蘅微微蹙眉。

在侍人满脸期待中,他抗拒地将药粥大口吞咽入腹。

汤药滑入唇齿的那一瞬间,男人正捧着药碗的手微微一顿。下一刻,他有些不可思议地望向那汤羹。

这汤药……

竟是甜的?

见世子爷眼底疑色,守在一侧的侍人笑道:“夫人担心您会嫌这药苦,特意往药羹里放了好些方糖呢。世子爷,您先歇息,奴婢们便退下了。”

轻轻一声门响,内卧的房门被人从外小心带上。

门帘就这么轻轻一垂搭,仍有月色如水,轻柔流淌入户。那一片莹白色迤逦上男子雪白的袍角,沈兰蘅垂下眼睫,凝望向桌案上的汤药。

汤药尚有余温,于这漫漫黑夜里,冒着微不可查的热气。

细碎的眸光落入他那一双凤眸。

沈兰蘅手指缓缓攥握成拳头。

……

回门这一日,郦酥衣起了个大早。

按着大凛的规矩,新娘子回门的这一天,可由夫婿作陪,亦可由新娘一人归娘家。

那第一种情况要么是因为丈夫公务繁忙、抽不开身,要么则是夫妻二人关系不洽,丈夫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新婚妻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