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0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周氏拉着两个儿媳,说要一会给邻里街坊送些吃的过去,当作打招呼。

陈丐山跟陈启是两个当家的手艺人,正为先打造什么家具而头疼。他们这次搬家,只带了被褥、衣服这些方便携带之物,其他的大件是一个也没带上。

陈淮津嘛,他不添乱挨骂就不错了。

陈恒贪恋着桌上的气氛,此情此景好像又回到山溪村的那段时光。连青牛传来的叫声,都变得悦耳许多。

这夜,陈恒自然是睡在家中。等到第二日,陈启送孩子出门上学,顾氏也没再难过流泪,现在她只要想儿子,随时可以去书院里找他。

跟这点距离比起来,孩子住在书院也就不算什么大事。

……

……

又过几日,到了七月最后一天。

书院里的气氛,一日紧张过一日。

乡试在即,朝廷委派下来的主、副考官,也在今日到达扬州城。

这是扬州城第二次举办乡试,除了一正一副两位考官外,扬州府自己还要选出十名同考官。

同考官因其在贡院内各居一房阅卷,又称“房考官”。这批名额多是府内进士、举人出身的知州、知县或者其他人担任。进士、举人的条件是必定不能少的。

房考官的人数也不固定,各省府都有自己的标准,一般视考生人数而定。

像是金陵、浙江、山东等地,房考官都会选个十八人这样的大阵仗。

差一点的福建、江西、广东,也会有个十二、三人。云南、贵州等地最少,只有八人。

主、副考官一到扬州,就住进韦应宏提前安排好的宅子内。由一路护送来的京城官兵把守内部,辛耿亲自带兵守在外围。里外两帮人互不见面,各巡各的道,守卫可谓森严。

扬州各大书院的夫子,也抓紧最后的时间机会,给赴考的秀才们再补补课。乐仪书院自然不能免俗,贾雨村、徐瑾侯、金慎之是轮番的伺候崔游道、杜云京他们。

上一次乡试,乐仪书院出去的秀才,多是半路出家来。像崔游道这批人,从童生开始就在书院里治学,要是能考中举人,才算是真正打响乐仪书院的名气。

如今书院共有五十多名秀才,符合资格去参加这次乡试的,共有三十多人。有意下场报名的,却只有二十九个。

所有夫子们都是拉着他们提点再提点,往年乡试解元的试文,更是拿出来讲了又讲。这样紧张的氛围下,陈恒等人也是不得不小心度日。

一直熬到八月初六,所有的考官们举行过“入帘”仪式,正式进入考场,考生们就可以过去报名了。

今天也是陈恒等人给崔游道他们送行的日子,这些秀才们报完名,家离得近就回家,离得远可以选择住客栈,当然回书院也是可以。

只是书院每日还要上课,夫子们也是担心,童生们的读书声会吵到他们。总之,主打的就是一个去留随意,能让秀才们安心备考就好。

这一天,一大群童生们分列在照壁两侧,中间空出一条小道。每走过一名秀才,大家都齐声为其加油。不管平日关系如何,这些人今天出去代表的就是书院颜面。

领头的崔游道、杜云京,受到的欢呼声最大。不仅是童生们,连夫子们也认为他们得魁的几率很大。

等到把秀才们送走,夫子们也趁势宣布今日休假。最近几日,他们为了给崔游道他们补课,也是十分劳累。

“不知道几年后,我们去参加乡试,是不是也有这么多人送我们。”江元白心有余悸的拍拍胸脯,“看着他们这样出去,连我都开始紧张起来。”

薛蝌却有些莞尔,使坏道:“不急,你先考中秀才再说。”

陈恒听的是哈哈大笑,突然发现薛蝌也有嘴损的一面。

八月初九,是乡试开考的日子,连考九日。三日一场,每场考完可以回家休息一晚,第二日再来贡院继续考。

今年扬州参加乡试的考生只有近千人,跟山东、浙江等地比起来,人数远不算多。不过比起上一次乡试,已经多了一半的人。

因为这次人数少,放榜时间,也被提前到九月初。

此次乡试,崔游道高中解元,第二名还是乐仪书院的杜云京。

乐仪书院参加的二十九人,共有二十人中举,名声大震江南各府。

第九十六章 灾

九月十五,解元崔游道,亚元杜云京带着另外十八名新晋举人,一同回到书院答谢夫子们。

贾雨村他们自然很是高兴,一边命人准备酒席,一边将书院里的童生、秀才们喊到讲堂处,共同见证下举人们的风光。

夫子们是好心,希望大家能以崔游道、杜云京等人为榜样,继续奋勇向前,可这却苦了童生们。

今年的秋季,较之往年还要酷热许多。

众人黑压压的挤在一处,没多久就开始额头冒汗。钱大有的体型本就偏胖,此刻胸襟上的颜色都开始不同。

“真邪门。”江元白朝着两侧同窗低语,“都说秋高气爽,这中秋都过了,怎么天气还热的跟六月一样。”

薛蝌站在陈恒身边,手中的扇子小心摇晃,安慰着对方,“等秋雨一来,应该就凉爽了。”

江元白点点头,亦是笑道:“我今天起得早,出门时刚好看到朝霞千里。说不好,这两天就要下雨咯。恒弟,你说是也不是?”

同是农家子的陈恒,一时不知该作何答复,只露出一个些许勉强的笑容,道上一句:“我也希望能尽快下雨。”

钱大有正热的发昏,听到下雨的字眼,不禁问向江元白:“你还会看天象呢?”

“你们这些城里的大少爷不懂了吧。”江元白得意道,“你去问问田里的庄稼汉,哪个不知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道理。”

“那都晚上了,还怎么行千里?”钱大有呆了呆,继续反问。

江元白一时语塞,赶忙把目光往陈恒身上瞧,希望对方能出来救救场。

陈恒却无心关注他们的讨论,他的目光落看上去好像盯着,前头夫子们作揖行礼的举人身上,其实思绪早不知道飘到何处。

好不容易等到贾雨村宣布童生们可以退去,钱大有抢先一步走出讲堂,指着晴光万里的天空,对着随后而来的江元白问道:“这就是你说的下雨?”

众人笑闹一阵,才相互簇拥着回到寝屋。

“恒弟。”薛蝌刚到自己位置上坐下,就拿扇头点在陈恒的肩膀上,又朝着江元白努努嘴。

一直在开小差的陈恒,这才想起今天的大事,一拍脑门,起身就朝江元白、钱大有俩人走去。

“钱兄,江兄。”陈恒从怀里拿出薛蝌准备好的六两银子,“这是你们的月银。”

如今钱大有、江元白受聘于报铺,每个月会将文社内选出来的文章送到报铺,这六两银子,就是陈恒给他们说好的报酬。

他们两人也不是第一次拿钱,谦让的话自然省却。一人接过三两,江元白还笑着拱拱手:“谢过陈东家、薛东家。”

“三两银子还堵不住你的嘴。”薛蝌轻笑一声,指了指江元白。

陈恒心中想了想,突然坐到江元白的身侧,问道:“这钱,你是不是打算拿去给妹妹们买东西。”

江元白自己之前提过一嘴,没料到恒弟连这种事都记得,点头爽快道:“是啊,我前几日在街上看中好几样呢。”

“江兄,你不如把钱攒着等一等。”陈恒规劝道,“左右离年关也不远,你留着钱,到时候也能问问家里缺啥,自己一次买个够。”

“行,听你的。”这等小事,江元白也没拒绝,直接听从同窗的建议。

……

……

这天下课后,陈恒没有睡在书院中。趁着傍晚天气微微凉爽,赶紧回家。

除了还没回来的陈启、陈淮津两兄弟,其他人都坐在庭院里闲聊,见到大孙子回来,奶奶忙问吃了没有?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