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09)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粮商也要注意,此事,还得跟辛大人知会一声。”林如海又点出一票子人来。

“理该如此,一步步慢慢来。”韦应宏十分宝贝的捧着陈恒的信,看着上头用红黑两笔所写的数据,感叹道,“写的真好啊,如此细致,分门别类,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如海,你从何处找到如此细心的幕僚?”

林如海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一个天上掉的,一个路上捡的。”

韦应宏只当他是在开玩笑,糊弄自己。也懒得搭理这个扬州棋圣,自顾自去喊人来核查数据真伪。

第九十九章 林父邀请

林如海跟着韦应宏来到公堂时,此处已经灯火通明,六班小吏都在拿着知府大人给的信纸,开始核对自己手头能找到的资料。

他们虽然不会日日记录天气这样的无聊事,可每每外出办事都有做记录,路上的情况以及事情的经过,总能找到些细枝末节。

核对了信纸上的五六成,剩下的四五成里,众人靠着拼凑的记忆,又核对上一二成。拿出来跟信纸上的日期、天气一对比,果然分毫不差。

有领头的立即赶到知府大人面前禀报。韦应宏只挑了挑眉,挥手示意这帮人去查一查,扬州城内有多少间客栈、酒楼。

这种事,府衙里是有备份的,毕竟大家都要交税。此人当即领命,又回身带着同僚往库房收集资料。

本府知州黄维中才刚到一会,之前六科核对资料时,他正慢慢听韦应宏说完此事经过。

此刻等小吏退去后,他不由急道:“大人,坏了,这可咋的办?”

黄维中是山东人,一激动就忍不住冒出家乡口音。

短短的时刻,他心中也并非全无想法,只是眼下还弄不清楚知府大人的意思。

韦应宏在扬州这么多年,平日少不了黄维中的从旁辅助。对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大的进士,自然不会生出什么考教心思。

官场之事,向来讲究你敬我、我敬你,大家才能合作无间。

“分三步,我们在暗处慢慢来。”具体的思路想法,韦应宏早跟林如海商议过。

黄维中听到头一句,半吊着的心才总算放下来。

他就怕韦应宏想要大张旗鼓的弄,那是拿着整个府衙的官吏名誉做赌注。

成了还好说,要是到最后空忙活一次。整个扬州官场,都会沦为江南人的笑柄。

见到知府大人没有急功近利,黄维中才安心下来请教。韦应宏对他没有半分隐瞒,将自己跟林如海的打算合盘托出。

他们俩人的第一步自然是先统计府里的粮仓数量,然后抢修贡院,城内空闲的民房、客栈、酒楼等地也要抓紧统计,以做不时之需。顺便派人盯着长江、淮河水位,留意十月的雨量。

若是十月的雨量也稀少,届时扬州城内,肯定会有流言碎语传出。

到时候就该进行第二步,暗中通知府内各县、以及联络苏州、镇江、金陵等地的官府。让他们提前做好抗灾的准备,自己这边也要发布告示,以安抚民心为主。

无论如何也要撑到第二年的春天,要到了那一刻,还是无风无雨。那全府上下也不用犹豫,直接上奏陛下准备抗灾吧。

黄维中听完,不住点头,韦应宏说的都是老成持重之言,既周全又把握住主动。他作为知州,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他侧过头想过良久,“大人,觉得会有流民,准备拿贡院出来当灾房吗?”

“不可不防。”

“那得再招五十人才行。”黄维中思考着人数,“现在贡院那边,只有五十人。我们当时跟他们订的完工日期,是在明年二月前。”

“不,再招一百人。”韦应宏摇摇头,“所需银子直接从库房拿,务必把这事办的声势浩大。九月取五十人,十月再取五十人,工钱高一些也无妨。”

“大人,我明白了。”黄维中点头,他瞬间就明白韦应宏的意思,“既然要转移百姓的视线,不如把城里的三家报铺都喊来。眼下,不可让他们多嘴多舌。”

如今扬州城里共有三份报纸,《景安日报》先不说,另有《淮扬报》《江南士报》两家后起之秀。这三家,少的五日发一份报纸,长的七日、十日一份,内容偏好各有侧重。

韦应宏忍不住跟林如海对视一眼,同时笑道:“正有此意。”

黄维中一听,也是大喜道:“如此甚好。”

林如海突然想起什么,急道:“对了,我还想起一事来。”

韦应宏连忙侧头看向好友,只听对方道,“我们得派人留意京师那边的情况。”

京师这种国之重地,自然不会由向地方禀报的例子,哪怕是缺物缺粮,也只会下来一道旨意。如此情况,岂不就成了他暗我明,这是谋事之大忌。

黄维中一拍掌,也道:“是极,京师的旱情一日不去,陛下必定举国之力施救。到时候对民生,也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这三人又把头凑到一处,商量着如果旱情只在京师,又久久不去,那该怎么安抚协调民生。

他们一直商量到天色蒙蒙亮,韦应宏立马命人准备好早点,不顾两人拒绝,硬是请他们吃过早点,才肯放其回去。

……

……

第二日,陈恒赶到书院时,先一步来到体仁馆,怀着忐忑不安的看向桃树。那下面,竟然早早添上一纸新鹤。

顾不得迟疑,陈恒快步来到体仁馆内,取出林妹妹写给自己信。

打开信件之际,陈恒只觉心脏怦怦跳。直到他看到上面的:兄长安心,爹爹已知晓,事已成。

他这才克制不住的长出一口气。

果然,冰雪聪明的林妹妹,就是能猜到他的心思。

陈恒晒笑一声,宝贝般的收起信件,又恢复到往日悠闲的姿态,不紧不慢的朝学堂走去。

……

……

“妹妹,你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韦琦君站在黛玉的桌旁,看着打着哈欠的姑娘,忍不住有些困惑。

她这位好妹妹,聪明肯定是聪明的,可你叫她三更灯火五更鸡,那也是绝对不可能。

天底下的聪明人嘛,都有些犯懒的毛病。

林黛玉却笑着伸出双手,叠在自己身前做扇动状,“给担惊受怕的呆头鹅报信呢。”

韦琦君听的迷糊,拉着林黛玉的手就开始盘问。

林黛玉多机灵的人啊,能被娇憨的韦琦君套出话?

反倒是她从琦君口中套出,知府大人跟他爹一直忙到天亮才分开。

这两人正说笑着,突然从旁边递来一杯茶水。林黛玉侧头一看,就见到琴妹妹那张淡然自若的脸。

“姐姐,这是我自己泡的安神茶。你既然昨夜没睡好,就先喝点养养神。”宝琴朝她微笑。

林黛玉握住杯子,发现温度都已经凉下来,她是何等敏锐的性子,立马明白琴妹妹肯定是刚刚替自己吹凉了,才拿过来给她。

林黛玉看着宝琴,由衷道:“琴妹妹,你真好。”

宝琴却冲她眨眨眼,笑道:“再看,姐姐也变不成男儿身。”

林妹妹哪里肯依她这句打趣,连茶都顾不上喝。就把凳子挪到她附近,伸出自己的小拇指,“那咱们可得拉勾约好,下辈子我就做个秀才书生,届时琴妹妹可别辜负我。”

宝琴笑着偏过头,只轻轻道了句,“依你都依你。”

“好哇,你们俩又丢下我自己玩。”韦琦君气到抓狂。

两人相视一笑,一人牵住琦君的一只手,笑着哄起这位大姐姐。

……

……

这天下课时,陈恒就收到林父的邀请。

虽然不知道是何事,但陈恒猜测跟那封信脱不了干系,再想到林妹妹白天告诉自己的信息。

便知道是事情有了眉目,去到林府的路上,他的心情大体还有些激动、期待。

坐着林家的马车,陈恒下马后快步穿过大门、庭院。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