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1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我都跟你来扬州了,要回去肯定是一起回去。”

“这就对了,放心,哥哥不会害你。咱们先在扬州玩上个把月,等到那边情况好了,咱们再回去。”

其后的对话倒不用再赘述,都是讨论着扬州好玩的地方。

等到他们离开,陈恒又在茶铺上坐了许久。他很快就留意到客船送来的旅客中,像刚刚那样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他们混杂在更多的人流中,看上去没那么显眼。

就像洪水、地震来临时,四处逃窜的飞禽走兽一样。人的意识里就带着趋吉避凶的念头,而这样的人出现在扬州,是否在预示更糟糕的情况呢?

陈恒对此不得而知,他只是将壶内的茶水喝光,然后付钱离去。

他倒没有忧心忡忡,反正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

天真要塌下来,扬州城里那么多高个,总能想到共度难关的办法。

眼下唯一让他担心的还是夫子家,不过现在林伯父已经知道此事,又有自己跟林妹妹一起给师母写信。

想来是不可能让夫子,硬赖在山溪村里使性子。

只等个合适时机,就可以跟夫子在扬州团聚。

将人群的喧哗、翻涌的水声、船夫的号子都抛之身后。客船消失在碧波上时,陈恒也已经离开渡口。

路上看到一间首饰铺,他想到八天后就是大姐的生辰,便十分头疼的走进去,左挑右选之下,才看中一条好看的项链。项链并不贵重,只是胜在做工精巧。

家底还是太穷啊,陈恒苦笑一声,等以后有钱了,再给大姐买更好的。

回到家时,顾氏正拉着二婶晒肉干,还没长满花草的棚架,已经被她们挂上一大片。

陈恒跟他们打过一声招呼,就跑去大姐的房间,结果发现对方人还不在。

再扭头问母亲,他才知道大姐跟二姐一起去二叔的茶铺帮忙了。

农家可没有什么大门不出的规矩。只要是个人,有手有脚吃着家里的饭,就一定要发挥他的劳动力,男女都一样。

眼下左右也没什么事,他索性去把两个弟弟抓到自己房间,开始考较功课起来。陈寅还小,还能再等等,陈清岳却是不能耽误了。

只是扬州的文人虽多,陈恒一连看过几个,都没瞧中特别合适的。不是学堂里,学生多如牛毛。就是夫子自己,也要读书备考,教学生都是顺带手混混日子。

好在陈清岳虽然胆大调皮,脑瓜子还是聪明的。当陈恒拿起爷爷编的竹条时,二弟背书当场就利落起来。

等到把功课应付过去,陈清岳很是期待的问着,“大哥,我背完了。你今天带我出去玩吗?”

陈清岳来到扬州这两个月,最远也就在家门口打转。

陈恒却摇摇头,吓唬他道:“小心拐子把你抓去。”

此地毕竟不是山溪村,陈恒自己平日也长待书院内,对外头的了解不算多。偶尔出去,也是跟着同窗们改善伙食。最近素昭事情多,他连二叔的茶铺也去的少了。

“啊?!什么是拐子?”陈寅在旁接过话。他年纪最小,对一切事物都好奇的紧,只是平日跟陈恒相处的少,态度还有些拘谨。

对年幼话少的陈寅,陈恒倒不像陈清岳那般严厉,只轻声细语给他解释起来。说完,又拿出两根糖葫芦,给弟弟们拿去平分。

“大哥,你要天天请我吃糖葫芦,你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哥。”陈清岳抓紧拍马屁,深怕大哥忘记自己这点小心愿。

陈恒岂能给他这么糊弄过去,只象征性的拿起竹条。陈清岳已经拉着陈寅一溜烟跑出门。

听着弟弟们的笑声远去,陈恒也只是笑着关上门,开始忙着自己的功课。

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眼来到十月初五,依旧无雨。天气燥热之下,从北方来的人越来越多,情况似乎比韦应宏、林如海想的还要严重困难。

他们带着各种令人不安的谣言,散播在扬州城内。

第一百零二章 把那女孩卖了

“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操办今年中秋,得罪了天上的神仙,才会一滴雨都不下!”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如此荒唐无稽的言论,竟然在扬州城里传播。

最初,城里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一年中这么多节日,总不能个个都操办好吧,偶尔一次有什么关系。

不过随着南逃的北人越来越多,再天真浪漫的扬州人,也逐渐意识到旱情这个问题。

危险,从来不会因为你视而不见,就会自己消失。

第一批来到扬州的北人,大多都有不错的家底。他们虽不像高门大户那样有朝廷照护,可又比普通的百姓多出许多选择。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先去过更近的山东。见到那边灾民多起来后,又觉得苗头不对,立马启程南下来到扬州、金陵、苏州等地。

旱情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出门游玩的理由。只要有钱,天下这么大,总有一处遮云蔽日的乘凉地。

扬州城里,韦应宏很是严厉的惩戒过几名散播谣言者,却无法抑制恐慌在暗处发酵。

最先受到影响的自然是米价,提前收到照会的粮商们,没敢在知府大人头上动土。

虽然有心狠捞一票老百姓的钱,可看到街上逐渐多起来的官兵,仔细掂量还是不愿做那有命赚、没命花的冤死鬼。

第一个出来发力的,是城内的三家报铺。以《景安日报》为首,《淮扬报》《江南士报》同时刊登出,苏州府的粮车正往扬州运来的消息。沸沸扬扬的扬州人,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大姐陈青的及笄之礼,就在这种恐慌的吵闹中,如期而至。

陈恒这几日都住在家里,书院那边已经要求,像他这样在扬州有家的学子,每日三餐都要回家里吃。

只要别耽误上课,晚上回不回来住都没关系。

陈家人的情绪还算镇定,得益于陈恒之前的谋划和准备,家里的存粮足够他们安心撑到过年。

按大雍朝的规矩来讲,及笄之礼应该请来礼司、正宾等亲朋挚友。要有家中女性长辈给孩子盘发、戴冠,之后就是几位正宾们,为孩子加礼衣,再依次见过诸位长辈。

若是富贵人家操持此事,开席、戏班更是少不了,孩子的及笄会持续到晚上才算结束。

老陈家可没有这样干的本钱,只能象征性给陈青置办套好看的衣裳和首饰。加之也没亲友在身边,索性也就一家人关上门热闹。

周氏看着梳洗打扮后的孙女,心里十分高兴。

陈青的模样生的十分周正,虽时常操持家务让她的肤色不太好,可身上也有一股温柔坚强的气质。

绝对不是陈恒自夸,他这姐姐,谁要是娶回家,那绝对是捡到宝了。

“奶奶的好孙女,还是长大了。”周氏扶起给自己行礼的陈青,想到陈青刚出生时的样子,她压下心中的感慨,只笑道,“你放心,奶奶一定给你挑个如意郎君。”

陈青脸红了红,略带羞涩的点点头。她知道,今天过后,自己就算彻底长大了。

谈婚论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其实周氏话里真正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心中有合适的,可以跟她悄悄说,让她来过目过目。

顾氏担心女儿听不懂,等陈青行过礼,就拉着她的手,又叮嘱道:“奶奶是让你自己也留意一下人选,不过青儿,婚姻大事还是要长辈做主。你可以悄悄挑着看,绝对不可以失礼许诺。”

“女儿省的。”陈青点点头,她又来到二婶面前行礼。

李氏话不多,只拿出自己亲手缝制的礼物,告诉大姐,要是以后心里有事想不明白,可以偷偷跟她商量。

这种场合,自然没有男人说话的份。陈丐山带着两个儿子,老实坐在位置上,只点头受过晚辈的礼节。

然后才是陈恒这些弟弟妹妹们,送上自己挑选的礼物。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