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1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一旁的老鸨,却将女娃引进自己屋里,知道对方一天都没吃饭后,赶忙命后厨端些吃食过来。

满春院是座‘回’字型的二层小楼,里面房间有数十个,下为妓院,上是青楼。

二层的青楼的处,又有一处私人通道,直通向城内的小河。

一般碰到什么不愿露面的雅客,就会有小舟载他们至小码头,沿小道上到二楼,见一见满春院的头牌姑娘。

老鸨就是伺候这些姑娘,白天都是花魁歇息时。她眼下得了空,就特意来陪陪垂泪的女娃。

“哎。”人有恻隐之心,纵然是见惯风月的老鸨,看到我见犹怜的美人,也不住叹息道:“好孩子,吃点吧,吃饱了才能活着。”

“要怪啊,就怪你那狠心的爹娘。”老鸨将饭菜推到女娃面前,“他们但凡小心点,把你给看牢看紧些,又何至于你被拐人带到此处受罪。”

“你但凡是记得个名字、地方。妈妈狠狠心咬咬牙,也愿意去帮你跑一趟,救你脱离苦海。”老鸨伸手,抚摸着少女光滑的皮肤,“可你只记住自己姓甄,这叫妈妈怎么帮你?”

那个女娃也不说话,只默默拿起筷子,一口一口扒着饭。晶莹的泪珠垂落在碗里,也不知道混着米粒,吃起来又是何种味道。

“我前头听徐麻子说了,他带你去了黄家、陈家、张家。好丫头,这黄家你是万万去不得。进去的女娃儿,出来就没个人样,不是疯了就是残了。”

“听妈妈一句劝,只有这张家,你进去还有条活路。到时憋着一口气活下去,讨了老爷欢心,指不定就肯帮你寻找家人。”

“你能平安无事到现在,是因为徐麻子想拿你卖钱,大捞一笔横财。红颜薄命,你性子又温和,若眼下不争一把,以后一辈子就得给人逆来顺受的欺负。”

“好孩子,你自己想想妈妈的话。也别想着能有人来救你,生在这个世道,来到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女儿家的大不幸。什么英雄救美的事情,那都是戏文里写出来骗人的,你要是听进去,才是天下一等一的傻瓜。”

等到老鸨离开,那个甄姓姑娘,眼眸中才恢复些许生气。她放下筷子,默默擦干眼泪,忍不住合住双手。

她说的太轻,得凑近些,才能听到对方的喃喃自语。

“阿弥陀佛,满天神佛,请你们一定要保佑我爹我娘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

“什么?!王管事,你上次不还说六千两的吗?怎么这次就改成两千两了!!”

徐麻子噌的从位置上跳起,听的是又惊又怒,万万没想到对方还能改变主意。

王管事这次的态度倒和善许多,脸上的笑容不减,只给对方倒茶道:“徐兄弟,你是不知道啊。如今老爷的日子也不好过。”

“那姓林的御史,三不五时就来打个秋风,一会开口要个几千两,一会要个一二万两。他身后又有知府大人撑腰,我们这些盐商也拿他没办法。”

“那两千两也不行。”徐麻子拼命摇头,“张家可是愿意给我三千两。王管事,你若是不能给高点,我就只能将人卖给他们家了。”

“这样啊。”王管事笑着点点头,“那我给他们管事递句话,就说这个姑娘,我们老爷看中了,希望他们卖个薄面。”

真是好一个恶人自有恶人磨,徐麻子没想到对方会来这一手,伸出一根手指指向王管事,“王管事,你不要逼人太甚。”

王长贵笑眯眯的看着跳脚的麻子,“两千两,徐兄弟,你可以回去慢慢考虑。我相信,在扬州不会有人比我们老爷更有诚意。”

“你……你……你们……”

嘴巴哆嗦半天,徐麻子也说不出个话来,只气的脸色青白变幻。最后一狠心一跺脚,就跑出王管事的屋子。

待他回到满春院,将此事跟兄弟们一说,他的好兄弟一个个叫嚷着。

“这样的大户人家,也干出尔反尔之事?”

“大哥,你说吧。只要你说一声,弟弟现在就跟你杀进黄家去,把那个什么狗尿的管事,抓出来打一顿。”

我要信你这狗屁醉话,才是脑子让驴给踢了。

徐麻子把兄弟的话全当成放屁,他知道只要自己敢说个是字出来,今天晚上这伙人就得跑个没影。

妈的,为什么是两千两,你爷爷这段时间在满春原都快花了百两银子,这两千两够用个啥。

要不带人跑吧?!徐麻子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既然扬州卖不出去,还不如去金陵找那帮子勋贵子弟。

“铛铛铛,铛铛铛。”

一阵敲钟声突然从楼外传来。

这是青楼里的小钟声,敲响的时候,一般是在告诉宾客们,外头有要紧事。

这伙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迷茫对视过,正要商量谁出去看看。外面已经传来龟公的高喝声。

“各位客官,都请移步。官兵封街,府衙的官兵在巷口封街。各位客官请请速速回家,迟了怕是出不去了。”

咱家的运气这么好吗?徐麻子双眼一亮,本还低落的心情,立即飞扬上来。

第一百零四章 画舫依依,小船凄凄

这样的午后,在扬州城里的一年里大抵只算寻常。

十月的最后几天,阳光已经不如九月燥热,空气可见的凉下来。

虽没等到秋雨,但大家已经数着冬雪降下的日子,日子总会有新的盼头。

金灿灿的保障湖面上,有几艘画舫轻奏弦乐,会在这个时间来的公子哥,终究还是少数。画舫不多,又藏在两岸的杨柳中,游人们大多是听见声音后,才能依稀看到船上的人影。

街头小巷里,大家都在过着普通的一天。

推车的卖货郎要小心些,时不时就会有孩童瞧着新鲜好的东西,窜到他的身边、车头。

带他们出门的大人,多少有些受不了孩子的热闹劲。

有脾气好的,拉着孩子叮嘱几句。要是碰上心情不好的,孩子哭闹一下,少不得要挨上一顿打。

歌舞升平的日子里,人在这种闲适的生活节奏下,总是很难感觉到外界的变化。

直到一艘平平无奇的小船,缓慢的、无声的靠近瓜州渡口。

船头插着传信用的红色小旗,这是某府官员在告诉沿路的驿站,舟里的信使带着十分要紧的消息,见到要提供方便。

驻守在渡口的扬州差役,一见到旗色,就已经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边指使同僚们做好准备,一边快步上去接人。

迎客的踏板刚刚放下,船家还没来得及给绳索打结,船上已经黑压压冲出十几人来。

他们人数不多,可一上岸,孩子的哭声,亲人的叫嚷声,已经闹成一片。

这些声音,是如此怪异又不应景。

像一块石头砸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又如一把利剑挑飞扬州的歌舞升平。

沿街商铺里的扬州人,先是觉得新奇的走出来。

当他们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又注意到有人站在岸边,正费力的伸手救助不小心落水的亲人时。

这些扬州人脸上的表情,立马凝住。

此刻,大多数人此时还未感觉到慌张,只是觉得惊愕和不对劲。

直到他们听到一声声,“我们两天没吃过东西了,救救我们吧。”“给我家孩子一口吃的,求求你了。”

随后,一股触电般的凉意,沿着看客们的后背直通头顶,须发竖立,表情又惊又惧。

现场实在太过混乱,渡口的官差能力有限,只急中生智叫人拦下灾民,让这批人不要乱跑。

又扬声朝着最外围的同僚喊道:“去请知府大人,快,快去!”

混在灾民中的信使,听到这声呐喊,亦是费力的举起手,高呼,“我在这,我在这。我是济宁府的,知府大人特派我送信来。”

……

……

府衙内

韦应宏一收到消息,就命人将信使和流民控制起来。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