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2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什么嘛,喊姓杜的就是大哥,喊我就是辛素昭?某人懒洋洋的举起手,道:“恒弟,我在这儿呢。”

人群里传出轻笑声,陈恒也不着恼,亦是笑着摇摇头。眼下这种轻松的氛围,很适合他进一步推行计划,“要是让你今夜就搭一个戏台子出来,你需要几人。”

辛素昭手头有兵,又管过兵。算是这里的人中最适合此事的人。

一说到正事,辛素昭忍不住站直身体,询问过陈恒对戏台子的要求后,他给了三十人的答复。

就在乐仪书院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时,其他书院的人也瞧见这边的异动。先是几个人好奇的围上来,跟现场的学生打听起情况,一听到知府把救灾之事交给陈恒,对方又只吩咐自己书院的同窗。

这些人当即不服,立马回去摇人,只片刻,几处得到讯息的学生们,黑压压就跑到粥铺外,气势汹汹道:“陈兄,扬州莫非只有你们乐仪书院不成,置我们梅花书院的士子于何地。”

有意思,你们这些私学的人,也敢来我们官学面前摆威风?本来还对陈恒上台发号施令,有些意见的同窗们,当即起身将陈恒围在中间。

“既是知府大人的命令,你们听着就是,有何可呱噪的。”

“我等聒噪什么,既然要救灾,就该一视同仁才是,怎么事情全交代你们书院的人。”

“为什么?之前崔兄去找你们的时候,你们不是能说会道的很吗?个个都是诸葛孔明再世,我们这边说一句,你们顶三句。”

两方人的矛盾,其实早就有之。崔游道是个骄傲的性子,又是刚中解元不久,正是人生得意时。

凡是碰到有人问,他都喜欢解答上一二。一来二去,不免有人有想法跟意见。

他倒是虚心,摆出听言衲谏的态度。可旁人看多了,多少觉得这人耳根子软,好使唤的很。

眼看着他们要吵起来,裴怀贞却躲在角落乐呵呵看热闹。他其实挺好奇陈恒会怎么处理,这个难题崔游道,可是到最后都没解决。

陈恒压根就没想解决,他等得就是这些人来闹场子,激一激几家书院之间的矛盾。

他如今拿着知府大人给的尚方宝剑,不怕其他人不听话。唯一要担心的是大家十分力用个五分,另五分拿来挑他的错处。

管人用人之道,最忌讳在心服口服上费时间。有啥好服的,肯听话能办事就行。

陈恒在后世见得多了,知道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将法。

此时,他故作惊讶道:“没想到诸位学兄来此,在下有失远迎,诸位学兄莫怪。只是在下跟诸位平日并不相识,也无交情。怕你们不肯听我的安排,才不敢随意差遣。”

“你可别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都没找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听不听你的命令?”有人呛声。

“说话之前,连名号都不敢报一声,我看你才是小人吧。”江元白哪里能忍得下好友受欺负,第一个站出来反驳。

“噤声。”有个领头的朝自己的同窗轻喝一声,又转头对着陈恒行礼,“陈弟勿怪,只要是为了赈灾,我们必定言听计从,你只管吩咐就是。”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真听,还是假听。陈恒还是乐呵呵一笑,面厚心黑道:“既如此,我还真有事要麻烦诸位,就不知道你们能不能……”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又有两方人的矛盾夹着拱火,领头的人当即拱手,道:“但说无妨,我们一定照办。”

“说是照办,可别照着三分力来办。”乐仪书院的人,说起话来也是绵里藏针的很。也就是当着外人的面,这些人才肯主动出声维护自己的同窗。

“你们还是担心自己吧。”

“哼。”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城山下白素贞

万里白云变幻之际,晴空与地平线交汇处,夺目的光线携风奔来,它们途径过城外的小丘;如浮浪的原野上,浅河闪耀着蜜蜡般的金光。

作为大运河的‘长女’,清晨下的扬州城,就如一颗擦去尘埃的明珠。即使在这样萧瑟的冬季里,它的美也带着几分惊心动魄。

早起的灾民,神情还有些麻木。他们才走出营地,便被远处的热闹吸引过视线。

现在正是粥铺开饭的时间,出门的男子嘱托着家人看好孩子,自己拿着盛粥的器具渡步。他们的注意力,不免落在喧哗处。

这是条通往粥铺的必经之路,停步的众人看着辛素昭指挥十数名工匠、二三十名学生忙碌不停,多少有些好奇。

“他们在做什么?”

“听说是要搭戏台子?”

“做这个干啥,要有这闲工夫,不如放我们进城还好些。”

“就是,一群吃饱饭没事干的书生,成天就琢磨些没用的。”

大家的评价都不是很高,看不见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都在降低,不安的情绪中包含着对吃饱穿暖的基本诉求。

辛素昭肯定能听到这些窃窃私语,可他也没辙啊,既然是好友拜托,那管么多作甚,先干了再说。

粥铺里,对陈恒质疑的士子也不在少数。

只是今天才第一天,大家都在等。等一个,可以看乐仪书院笑话的机会。

“学兄,你说说我们记录的怎么不对?”

因为陈恒进学早,一个明显比他看起来要年长的同窗,也不得不委屈的喊上一句学兄。

只是听这人的口气,听起来却冲的很。

陈恒也没生气,他知道自己刚刚一句话,就否定了对方半个月的努力,对方肯定会心有不服。

可他还是强硬的解释道:“你们看这一处。”陈恒指着纸张上的字,“甲一,河东四户,赵家三人,黄家两人……”

声调逐渐扬高,陈恒再次重复自己刚刚的问题,“这些人家里有几个老弱妇孺,有几个成年壮丁,你看得出来吗?”

这名同窗被陈恒问的哑口无言,犹豫半天还是道:“府衙里都是这么干的,你让我们记得这么详细,有什么用。”

“有用,有大用。”陈恒深吸一口气,平缓下自己的语调,“还请世兄重新带人登记记录,一定要明确无误。”

同窗忍不住跺跺脚,眼下要不是有其他书院的人盯着,他怕是想撂挑子跟陈恒好好辩一辩。

“听他的办。”一旁的杜云京瞧出这小子还有些不服,索性出声帮忙。

“诶,知道了,杜兄。”

举人说话就是不同凡响,同窗也不好多话,只得怏怏离去。

陈恒感激的看了一眼杜云京,又把其他书院的负责人也喊过来,依照刚刚的说辞,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要求。

等到这批人都走出去,杜云京才借着空隙问道:“那我要做什么?”

“把这些信息汇总和分类。”陈恒坐在木凳上,伸出三根手指头,“杜大哥,我们时间紧,我只能给你三天时间。记得把家里没有成年男丁的,只有一个男丁,以及两个男丁以上的,都区分开。”

“好。”杜云京点点头,他虽看不出这样做的意义,可毕竟昨日已经放下话帮忙,此刻也没有多问的必要。

一早就来粥铺里忙碌的陈淮津,突然端着一碗粥上来,对着自己的侄儿劝道:“再忙也先吃口东西。”

昨夜陈恒压根就没回家,跟着几个同窗一起在城外营地歇息。

早上陈淮津出门时,老陈家的人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看好自家的孩子。

“二叔,我不饿。”陈恒正欲拒绝,信达已经拿过碗来,用手背试了试温度,就把粥递到二哥面前。

信达也开始耍起无赖,一句劝诫的话都不说,就把一双眼睛盯着陈恒猛瞧。

陈恒受不了注视,只好拿过粥,才吃上几口,江元白突然跑到营地里。

“恒弟,恒弟。”

江元白为人爽朗爱唠叨,见到生人也不怕。陈恒安排他去做了划分营地的事情。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