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2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我们能不来吗?你也不看看自己写的什么字。要是不来,以后咱们班子还怎么在扬州开唱讨生活。几位班主摇摇头,按捺下心中的抱怨,只问着对自家的安排。

“谁家会唱白蛇传?”陈恒好奇的问着,他没去过梨园,只听薛蝌提过一嘴这出戏。也拿不准这些戏班里,谁更擅长白娘子的故事。

白娘子的故事,成书与明代的《警世通言》,是江南一地久负盛名的戏曲。那家戏班子不会唱,那才叫稀奇,属于光长岁数不长本事的蠢班子。

只是真要轮到谁家唱得好,几位班主一起把目光看向关长河。关家戏班里的蝶衣,可是演白娘子的好手。在扬州城,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被同行们这般认可,关长河多少还是有些自得。他也没推脱,只拱拱手,“就让我们关家班来吧,小郎君,可要现在开唱?”

“不急不急。”陈恒笑着摇摇头,朝着远处努努嘴,“先等那些说书先生们,讲完话本再说。”

几位班主,跟自己的徒儿一起转过视线。只见远处的灾民中,每隔几十步,就有一位说书先生在手舞足蹈,其中又数有山先生的摊位前的人最多。

何有山,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从《聊斋志异》讲到《蜀山剑侠传》,中间偶尔还穿插着“三言二拍”的故事。一个个话本说的妙趣横生,只把流民们听的眉飞色舞。

这些说书先生,自然是胡记、王记等书楼的手笔。原本陈恒只让薛蝌请了这两家,结果也不知道消息怎么传开的,有不少说书先生也自告奋勇前来。

一开始听书的人还不多,可吃过饭也实在找不到事干,索性拖家带口的赶来凑凑热闹。

见到有赶来的官兵在人群中巡视,现场秩序也算安稳。几位班主稍稍放下担心,又对着陈恒道:“小郎要是没有别的吩咐,那我等先带人去打扮。”

“你们当中会有唱曲的吗?”陈恒又问。

班主们不禁莞尔,没看出来,你这黑心肠的小郎君还会开玩笑啊,咱们戏班里多的就是曲人。

“我这有一首曲子,是以前从过路的道士哪里听来的。”陈恒赶紧解释,“只是我不通乐理,只会唱几句,不懂如何编排曲目,可能要劳驾几位举荐一下老师傅。”

是这样啊,几位班主点点头,从自家人中喊出几个老乐师,让他们听着陈恒吩咐。自己则带人去往别处,这次事情安排的急,陈恒也没准备棚子,给他们放置衣物打扮。

几家戏班干脆合到一处,直接在地上插上几根木棍,用一人多高的红布围出一处清净地。

……

……

夜幕将至,晚霞拥着大地、星辰。今日的城外,却罕见的热闹起来。

辛素昭还在带人检查戏台子的安稳,台上已经有几个师父在装扮帷幕跟道具。经过下午说书先生的预演,晚上围在台前的灾民已经有很多。

现场没那么多凳子,大多人都是站着的,年幼的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他们的脸色虽说不上多好看,但明月照耀下,还是能叫人瞧出他们眼中的希冀。

一股莫名轻松的氛围,在锣鼓敲响之际,在朗朗夜色中传播开。

人们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只是没在像以往那般,戒备着身边的人。

大家都在等待着,期待着戏台子开场。

这时,却从幕后跑出十几个角儿来。她们略作打扮,并不是戏子的衣服,只是脸色化了几分淡容。

鼓乐响起之时,这些年轻的学徒开口唱到。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啊~~啊~~”

不是说唱戏吗?怎么先听起曲儿来了?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也分不清读书人的安排。

“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啊~~啊~~”

“一心向道无杂念,皈依三宝弃红尘。啊~~啊~~”

当听到那句“嗨呀嗨嗨呀”时,躲在角落的江元白,也忍不住拉着陈恒问道:“这曲子,真是你从过路的道士哪里听来的?”

“可不是嘛。”陈恒笑眯眯的点头,他坐在木凳上扭扭身子,视线一直关注着前排流民的神色,“怎么样,还不错吧?”

“闻所未闻,现在道士也唱曲吗?听着也不是江南的调,也不是巴蜀的曲儿。”

江元白倍感不解,这曲调清新自然,来来去去虽只有几句上不了台面的歌词,可让大字不识一个的灾民来听,也不得不说声应景、合适。

陈恒无可奈何耸着肩,推脱解释道:“那你得去问那个道士嘛。”

“注意看,名角要上场了。”薛蝌打断这两人的争论,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走出来的白娘子跟小青身上。

月色下,笛声渐起,二胡婉转。白娘子还没开口,人群中已经响起激动的叫好声。

他们已经有太久,没过过正常的日子了。

这些的片段,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回忆起,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的时光。

明月如盘,陈恒仔细打量着每个流民,直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才深感自己一天的忙碌没有白费。

受这份气氛感染,原本被府衙指使过来的卖货郎,也不由努力叫喊起来。他们原本是不愿意来的。

危险先不说,灾民手头能有几个钱,要不是府衙强制要求,那个卖货郎乐意跑这里叫卖啊。

只是他们一路走下来,竟然发现还是有人愿意买些小玩意儿,给自己闹腾的孩子。

这些人虽不多,可架不住灾民人数众多。每个卖货郎身边,又跟着一名官兵护卫,几番奔波下来,大家或多或少都赚到些银子。

其实能出来逃难的人,谁身上不会放些银子防身,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之前,从未有人像陈恒一样,能去考虑到这点。

台上的戏目已经讲到断桥下的相会,扮演许仙的戏子实在俊俏的很,声音又灵又脆。光是让人听着,就能让人想到杨柳依依的多情西湖。

晚上的戏一直唱到亥时,连着唤了三家戏班子,才把戏台子撑住。

期间,江南各地的名戏,是一出接一出的上演。

直到最后,被推举出来的崔游道,不得不上台跟挽留戏子的灾民说:“明日还有,后日也有,今后的日子都会有,诸位且安心回去,好好歇息一二。”流民们这才肯散去。

“真可惜。”回去的路上,江元白巴巴着嘴,“这么出风头的机会,恒弟,你怎么让崔游道上去了。”

陈恒两手叠在脑后,明月拉长一行人的影子。他瞧着好玩,不由多看几眼。

“我抢了他的差事,是因为我有更好的办法。可崔兄毕竟没做错什么,他如今的年龄、功名都能服众,他去,比我去要合适的多。”

薛蝌跟钱大有忍不住点头,前者道:“是这样,恒弟你不用急。真要办好这件事,扬州不知有多少人记着你的好。”

陈恒笑了笑,他真没注意这件事。到不是他不爱虚名,这话说出来多虚伪啊。只是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件好事中,脑中便不由自主忘记这些琐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己也不算忘记上辈子家乡父老的教诲吧。

陈恒抬头看着明月,再过个几百年,记忆里的那些故人也会看着同一轮明月吗?

“恒弟,今晚还住在这?”钱大有问道。

“嗯。”陈恒点点头,他的计划才开始走完第一步,眼下是万万不敢回去。

万一有什么事情,其他书院的人找不到自己可怎么办。

“那我也住下来。”

“好,我留下来陪你。”

“我也是,我也是。”

也不知道是谁先开了口,几名好友相视笑着,又并排朝着粥铺的灯火走去。

“不怕星火稀,只见同路人。”

“恒弟,你就吟这半句?”

“且容我学一学山长的口气:声律不对,回去重做。”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