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5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陈恒拍拍衣服上的尘土,很是无语道:“莫说怪话,这种时候岂可戏言。”

辛素昭哈哈一笑,他爹是陛下倚重的武将,跟文臣隶属两套体系,对此类事情看的倒是很开。

见此,陈恒只得摇摇头转身离去。

林伯父能高升,自然是件高兴的事情。他会被吓到,还是觉得这个消息过于突然。

遥想书中林家的破败模样,再看看如今。

陈恒感慨蝴蝶扇动翅膀的同时,也是由衷的为林伯父一家感到高兴。

信达见哥哥的心情着实不错,他是知道陈恒跟林家的私交,不禁出声问道,“兄长,这么大的好事,真的不用准备一份礼物去道贺吗?”

“你啊你。”陈恒转头,看着为自己考虑的弟弟,忍不住笑道,“眼下林府必定热闹的很,我们还是不要过去凑这个热闹了。”

信达一听,再一想也是点点头。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

咱们老陈家毕竟小门小户,这个时候凑过去。林家人也许不会说什么,他们家的宾客肯定要笑话陈家人‘势利眼’,上来攀亲戚。

散步的陈恒突然想起一桩趣事,发出畅快的大笑声。

“二哥,你笑什么?”信达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在想,夫子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

陈恒跟信达都在王先明身边治过学,两人很了解夫子的酸脾气。

以前的林伯父只是个七品巡盐御史时,大家还能当个亲戚。

可现在林伯父已经贵为扬州知府,这可是正经的朝廷四品大官,已经称得上牧守一方,职权并重。

信达反应过来,也是无可奈何的摇头。

陈恒只知道拿林府的事情,跟自家弟弟开玩笑。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了韦应宏、林如海两人口中提及的人。

第一百三十章 即将到来的危机

领过圣旨后,韦应宏自然是要请钦差吃上一顿饭,作陪的是下任知府林如海,济南知府黄维中以及府内其他官员。这顿饭吃的其乐融融,大家在席上俱是喜意。

但所谈的话并没有多少意义,只是跟着热闹的势头说些场面话。真正的交谈还是被留到晚上,在府衙后堂另设的家宴上。

今夜是韦应宏最后一次以扬州知府的身份住在府衙,明日开始他就要跟好友林如海进行职务交接,顺利的话到了下午或者后日,就会坐官船离开扬州前往京师。

晚上的家宴,出席的人不多。只有林如海、黄维中、董清三人。本来还请了裴怀贞,不过山长这几日身体欠佳,就托人传信会在渡口相送。

这一顿饭,又是吃过半个多时辰。韦应宏才起身将董清、黄维中各自送走。

林如海等到他从外头回来,已经熟练的拿出一套棋盘放在案上。

“你倒是会挑时间。”韦应宏棋下的虽然烂,瘾却大得很。看见好友的举动,自己就主动挽起袖子坐在林如海对面。

“下次再想找你下棋,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离别在即,林如海也是难得的发出感慨之言。他特意将黑子推到对方面前,表示今天主动让先。

韦应宏也不推辞,笑着捻起一枚黑子落下。晚上的家宴,他喝的不多,此刻精神头正好得很,“这话说的,等过个几年,我们不是照样要在京师重聚?”

林如海笑着收下好友的祝福,他的落子很是随意。对林如海而言,韦应宏这样的棋友,确实不值得费心劳神,“陛下是不是太急了?”

韦应宏就有些吃亏了,几手落子后,他不得不长考后,才有空回道:“董清私下跟我说过一句,听说是草原诸部有些不安分,就不知道他们这次是想小打小闹,还是被另一边的沙俄逼迫,准备跟我们奋力一搏。”

“不过陛下的耐心,确实是越来越有限了。如此关头,扬州的布局才更关键。”

林如海很认可对方的判断,毕竟两人从灾情开始以来,一直苦心谋划着扬州的布局。如此紧要关头,却突然把韦应宏调入京师,只能说朝廷内部的党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而董清今夜在席上,说的那句“巡盐御史”“扬州学政”的职位尚未确定,也是在跟他们隐晦的暗示,陛下正为此事跟太上皇的旧臣相互拔河角力。

“你觉得御史跟学政,我们该怎么取舍?”

林如海的谋略十分优秀,可在决断力上却略逊于韦应宏。这也是大多数聪明人的通病,眼中看到太多的得失,反而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就像他们手中的这局棋,明明一直在边角厮杀。韦应宏却突然把黑子落在天元,林如海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下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林如海眉头不停皱着,思考着好友此棋的深意。

“当然是盐政。”韦应宏心中暗叫糟糕,这手怎么下错了,嘴上却继续道,“有钱才有军饷,有军饷才能稳住各地军队,天下才不会生乱。

这就跟我们要操持织坊,是一个道理。钱嘛,终究是不嫌少的。如果明年要跟草原各部开战,那扬州盐商更是不容有失。”

对韦应宏这个判断,林如海是认可的,在随手提起边角几枚黑子后,“看来只能苦一苦扬州的学子了。”

如果要把学政一职交到对立派系手中,以后的院试情况可就不好说了。

“无妨,也就熬个几年。”韦应宏的话意有所指。

林如海心照不宣的点头,确实,如今太上皇已近七十高龄。只要陛下能稳住军队,靠着一批不成气候的文臣,等到太上皇故去,还有谁能拿着父子名分压在陛下头顶。

剩下的人,不过是些跳梁小丑。时间,终究是站在他们这边。

不过林如海倒是想到一事,要不要趁着新任学政根基未稳之际,趁机把陈恒推进去先通过院试?

他原本计划的是,把陈恒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几年。再以几步跳的方式一路直通会试。可要是学政是太上皇的人,像陈恒这种跟自家如此紧密的关系,说不好就会被人百般刁难。

毕竟院试跟乡试不同,是一府学政亲自把持的大事,后者是朝廷亲自委派官员来担任乡试主考官。而知府对于院试,也没有过多干涉的权力。这无关品级,只是职权不同。

林如海将自己的想法,说与韦应宏听。后者笑着点点头,从怀中拿出一封董清带来的密信,将它交到好友面前,说道:“陛下亲笔所写,中午的时候没机会拿给你看,你看看信的最后是什么。”

瞧韦应宏一脸卖乖的得意,林如海打开密信。他们君臣间的私下书信,陛下措辞相当随意,关心过几位下属的家里情况,就着重勉励韦、林两人此次赈灾的表现。

信的末尾,陛下几笔点了下对《治安疏》的欣赏,又补充道:恒之才,朕甚爱之,望韦卿、林卿好好教导他。

林如海忍不住扬扬眉,他对陛下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有些惊喜可也没觉得太意外,毕竟他是少数知道《治安疏》全貌的人。

“怎么样,我就说我运气不错吧。”韦应宏激动的搓搓手,“等到他将来参加会试,我争取当一当他的主考官,哈哈哈哈哈。以后,他见到我,也得喊一声韦师才行。”

这是私底下的笑言,不过韦应宏确实有说这句话的资格。他此去京师,虽只是任职礼部左侍郎。可礼部尚书已经年过七旬,最多一、两年就该告老荣退。

等到自己他年入京师,说不得就得喊韦应宏一声“大宗伯”了。

思及此,林如海轻笑一声。只是他跟韦应宏,到底谁的运气更好,眼下说不好,以后更不好说。

“对了,黄文东那几家盐商,你准备怎么办?”

韦应宏下过棋后,端着茶又抛出一个问题。

这段时间,徐麻子等人在牢里,是能招的都招了。供出扬州城内,有几家盐商也参与此事后,韦、林两人当时就存了杀一儆百的心思。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