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80)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黛玉看雪雁一眼,就打开陈恒写的育猫手册。上面的东西,依照分条记述。将陈恒前世的养猫知识,记录的很是详细,又着重说了些狸花猫的性情。

将手册看完后,黛玉就把它交给雪雁,让对方也跟着一起学习。自己则继续打开书袋,里面是陈恒专门为她写的文书。

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明代女医谈允贤的生平故事,陈恒最近在读明史,刚巧注意到这位医中君子。

要说这位女医,也是颇具传奇色彩。陈恒从对方波澜的生活中,取其不折不挠、视烽烟为良辰的精神为骨,将谈允贤的情怀和志向,揉碎了讲给妹妹听。

“人生翻覆似波澜,我自扬帆济沧海。”

这半句不着调的诗,是陈恒在城外救济流民时所写。

当时面对着混乱不安的局面,陈恒心中只有一心报公的念头。他到不是希望妹妹学他的法子去做,只期望对方不要因为水姨的事哀思过重。

生死之事,本就自有天数。余人,且做个不负此生的行路人就好。

“妹妹,另外一个信封里的话,我常常将其引做志向,放在桌前告诫自己。希望你我共勉。”

林黛玉拆开最后一个纸袋,取出宣纸摊开一开。只见一行龙飞凤舞的字,带着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跃然纸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兄长这般苦心劝解,黛玉又怎么不了解对方的心思。

陈恒是担心她陷入自怨自艾的心态,以为世间的事情都如水姨一般残酷。

这才又想出以狸猫为伴,借前人和自己为例的劝诫办法。

感受着对方浓浓的关切之意,哪怕已经离扬州有半日的路程,黛玉心中还是被温暖的关怀包围。

当着雪雁的面,她宝贝似的把宣纸捧在怀中,痴痴道:“到叫人开始想念了。”

……

……

林家所乘坐的官船本就显目,船头又打着‘扬州知府’‘荣国府’等木牌,沿途的商船、客船见之无不避让三分。

贾琏的房间在船头,推开门就是一处平台。摆上一张铺着软塌的长椅,既能一览江上群船躲避的场景,又能欣赏乘风破浪的快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诗句,果然读起来叫人爽快。”

他心中不免升起几分得意,今日成功请回姑姑一家,等回到家中不知会收到老太太几分称赞。

随侍的下人,看出二爷的心情颇佳,赶紧说着些场面话。所言无非是“果然还是要二爷出马”等等。

有个更加机灵的下人,突然指着远处造型相近的船只道:“二爷,你看。那船上的标牌,好像是咱们家的亲戚。”

贾琏从躺椅上撑起身子,他手中拿着一个西洋送上来的千里目,刚好适合察看。在圆形的孔洞中,只见远处破浪前行的官船上,立着‘金陵薛家’的字样。

金陵还能有几个薛家,能用得上这么大的官船。贾琏心中一想,就同意下人的判断。

“竟然是他们?!”

贾琏也没料到会有这一出,他家跟薛家的关系太杂。但左右都绕不过个王家,只是这辈分,要跟夫人算?还是跟二伯母算起呢?

左右思考,贾琏突然晒笑一声。他犯什么愁啊,船上不还有个长辈在嘛。

此事,交给姑姑决断正合适。

贾琏带着路遇薛家的事情,欢天喜地的跑向贾氏的房间。

本以为是天作的巧遇缘分,叫人他乡遇故知。

那想到笑脸盈盈的贾氏,才听贾琏说完,就不软不硬道:“江上行船,还须注意安全,等到京师再说吧。”

好端端碰了一鼻子灰,贾琏也只好泱泱离去。我的好姑姑啊,我们怎么知道这薛家人是在何处下船。

他无可奈何摇摇头,可也听出来贾氏是不愿跟薛家人接触,只好作罢。

可有些事,就是这般巧。七、八日后,等他们的船只抵达京师码头。

薛家的船,竟然也在此处停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谁是晚来的哪一个

天下的事,有时说来就是这般巧。

京师的码头有好几处,可供官船停靠的只有一地。此处的船只虽不多,可码头的容纳也有限。看到打着‘荣国府’木牌的官船出现,其他船只能放下速度,让其先行。

贾琏站在船头,欣赏着这一幕。到了京师这个地头,扬州知府的名头,可就没有荣国府的好使了。

其他船只才给贾府的船只让开路,紧跟在他们后头的薛家船,也一并将他们超了过去。

对这两艘横冲直撞的官船,其他船上的官员,看见也不敢多说什么。

只默默注视着对方靠岸,码头上前来接亲的贾家车队已经传出响动,倒叫人看的甚为壮观。

移船靠岸后,贾琏在船头检查过船板安全后,才转身走到姑妈的房间处,告诉长辈可以下船了。

贾氏在屋内应了一声,拉起女儿的手,在一众嬷嬷、丫鬟、家丁的簇拥下。盛装打扮的母女俩,一前一后走出船屋。

贾氏今日穿了件大红色衣物,头戴六脚金钗、孔雀冠,另有步摇几枚。身穿白领紫衣的黛玉的装扮也差不多,只在首饰上略作小样,形式都是一样。

一群人浩浩荡荡走到船头,下到码头去,就看到隔壁的官船也在下客。贾琏见姑妈的眼神往薛家人身上瞧,赶忙道:“姑妈,你说这事是不是巧。还真让您说中了,他们家也是来的京师。”

“嗯。”贾氏不软不硬的哼了一声,拉着女儿的手,“旅途劳顿,先上车吧。得了空,再跟亲戚传信。”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我这姑姑是不是跟薛家往日有怨?贾琏心中暗叫吃惊,可也不得不护送着姑妈跟表妹先上车。

贾府派来的马车很是宽敞,贾琏安顿好长辈,又把四周看过一眼,心中数了数车数有些不对。在去往薛家问好的半道上,贾琏抓来管事就问。

“怎么车数来的这么多?”

“二爷,您是不知道。咱们府今日可是双喜临门啊,金陵薛家的亲戚也要来府上做客。”

听到管事这么一说,贾琏才发出吃惊的声音,连脚下的步伐都不由停住。

待他回过味来,一双眼睛在姑姑家跟薛家之间来回游移。

但不论怎么说,眼下该打的招呼,他还是要去打的。薛家大房的人,跟他们贾家可是亲戚。

待贾琏走到薛家的船头,薛家的下人也在提着行李,正往贾家的马车上送。他才站定一会,薛家长房长子就出来迎客。

见薛家还有外客在,贾琏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刚刚没让林家人跟薛家人碰面,不免大路上撞见这小子,实在太过尴尬。

他们稍作闲谈,等着下人们把行李安置妥当。

……

……

贾家安排的马车内部甚是宽敞,林黛玉才上了车,就往边上一坐,抬起手敲在自己的脖颈处。

贾氏见她的动作好玩,就取笑道:“怎么,才戴了这么一会,就觉得累了?”

黛玉平日不爱折腾这些,第一次戴这么久,脖子不免有些发酸。见到母亲取笑自己,不由叫苦道:“娘,见外祖母也要这么打扮吗?”

傻女儿,娘要见的岂止是你外祖母。贾氏摇摇头,不愿让女儿听些长辈的密辛,就把话题转到贾府上。

要说这贾府的规矩,比起林家可是大有不同。贾氏自己门清,可她这个宝贝儿,从小被她跟林如海宠着长大,林家又向来不爱此等繁文缛节。

是故,贾氏不得不再一次叮嘱起来。林黛玉听着头疼,道:“娘,这几日嬷嬷都有教过我,您放心吧。”

她眨眨眼,想着转移个话题,让自己得些闲。就道:“娘,我那个表哥,真的是含玉而生?”

贾氏听到此话,却是一怔。此事还是她以前讲给女儿听,倒不会怪罪黛玉突然提起此事。

她会发愣,是从林如海高升后,突然意识到眼下京师的局势,可谓冰外夹着火,叫人担忧的很。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