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1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说来贾敏对宝玉的心情也是复杂,这本是他亲二哥的独子,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关系。可偏偏自己跟他娘不对付,宝玉自己又不懂事上进,实在叫她这个姑姑头疼不已。

宝玉在贾敏面前,到是老实的很。乖巧的说着老太太想要见贾敏,又说家中备了宴席,随时等着给林姑父接风。

啊,这真是件难事啊。林如海现任左都御史,奉旨监察百官。那贾家人,算不算百官里呢?贾敏心中深感头疼,更知道一个女婿不上门拜见长辈,传出去对官声更是不好,首先就违了人伦孝道。

贾敏处事老练,直接应下此事。又额外叮嘱道:“不用布置什么奢华宴席,自家人聚一起简单吃些,聊聊话就是极好。你记得把我的话,带给老太太和凤丫头。”

以她们两位的聪明,应该不会听不出自己的暗示。贾敏心中想过,见宝玉连连点头,才稍稍放心些。

不过是传句话的事情,说完正事,宝玉却不愿立马离去。今日这差事,本来是贾琏的。可宝玉自己从贾老太太那边连连哀求,才得了这门活。好不容易来趟林府,他自然不愿匆匆离去。

见侄儿有心唠唠家常,贾敏也只好作陪。宝玉的口才不错,这些年亦有些长进。谈吐举止本就是从小教养出来,说起事来也不再糊叨。

左右聊了几句,宝玉便问起表弟的情况。他是好意,想着林珏刚刚来京师,必然没什么玩伴。正想着带出去玩乐,再介绍几个要好的玩伴给对方。

谁知贾敏怕的就是这个,用一句林珏要在家里安心读书,硬梆梆的挡回去了。林家到如海手里才算重新撑起门第,如今相公的年纪也是不小。她就这一个儿子,以后要是扛不起林家的重担,贾敏心里都不知要悔成什么样。怎么肯让他出去,跟宝玉一起玩耍做乐。

宝玉不知他这姑姑最厌恶自己的狐朋狗友,却也知道自己好心说错话,就改口道:“族中有个学堂。表弟若是想读书,不妨过去跟侄儿一道。我们俩互为良友,相互督促学业也不错。”他想了想,又道,“学堂夫子,为人虽然古板,可在教书上,还算尽心用力。”

贾代儒要是知道宝玉在外头如此夸赞自己,不知该高兴成什么样。

所以就教出个你这样的学生来?贾敏听的忍不住发愣,她才觉得宝玉有些长进了,怎么又开始说胡话。宝玉到底知不知道,她们林家里上面坐着个探花郎,下头还有个解元公压阵。由他们俩出面,辅导林珏的学业。只要儿子不贪玩,就没有读不出的道理。

贾家学堂的夫子,贾敏自己也是识的。贾代儒嘛,他的秀才功名还是去国子监捐来的。要是贾敬亲自教,贾敏说不好还会心动一二。让个贾代儒来教,呵,听听也罢。

林黛玉从头到尾只当个陪客,见母亲脸色有恙,怕贾敏一发火,给宝玉一顿数落让场面变得难堪,赶紧出声打着圆场。

“刚刚来时见表哥一直在点头,可是看着什么好玩的?若是喜欢,我跟娘说一声,让表哥一会带回去。”

宝玉闻言大喜,忙把自己对楹联的鉴赏说了一通,个中看法确实说中提笔人的心思。只这一点也能看出,宝玉还是有读书的脑子的。只是平日全仗着自己喜好来读,更爱涉猎闲书、旁物,才至这般文不成、武不就的境地。

话末,见气氛不错,宝玉就追问着:“不知这楹联是谁写的?竟有如此巧思,真叫人佩服。”

一番话说的黛玉也是心花怒放,忍不住笑道:“表哥必然不想知道此人是谁。”

贾宝玉听的迷糊,作声道:“表妹为何这样说?”他自觉自己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林黛玉却自顾着憋笑。看女儿如此作怪卖乖,贾敏忍不住横了她一眼。恰在此时,门外又来了个下人,站在廊上问。

“夫人,给老爷和少爷的点心都准备好了,可要现在送过去?”

贾敏瞧了瞧天色,见马上要未时,便道:“送吧。”

“是。”下人领了差事,就小步退去。只剩下贾宝玉在位置上发愣,刚刚姑姑不是说表弟在家中读书吗?怎么林家还多出一个少爷来?

……

……

林家的下人刚到兵部衙房送过点心,周遭的同僚便好奇上前来问。这事本是寻常,不少京师本地的官员,常有自家人提着食盒送东西来。

衙门的东西能好吃到哪里去,大家吃的也是大锅饭。只有尚书和两个侍郎有独立的小灶。大家平日想要打个牙祭,都是派人去衙房外买东西解馋。

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倒正常,可谁叫陈恒是个外地人呢,这还不得叫人稀奇一二。

“持行,你这是家里来人了啊?”

见问话的人跟自己关系不错,陈恒就答道:“最近确有一位长辈来京,他见我整日住在会馆不像话。就把我喊到家中暂住,关照一下我这个晚辈。”

“这可是好事啊。”那人笑着点头,凑上来看向食盒,见里面的点心样式俱全、种类繁多,忍不住咋舌,“持行,你这亲戚真是有心了,竟准备了这么多东西。”

吃独食在官场上可不是好习惯,陈恒的食量虽大,可也知道师母做这么多,必然是想让自己借此交好同僚,便请大家都来品尝一二。

众人常在一个屋檐下共事,自然不会太客气。更加上早上李贽才派人过来传了口谕,将国子监借书作为赏赐。让那些原本眼红陈恒能面圣的人,见此也连连为对方鸣不平。

前段时间,陈恒跟姚自然的辛苦,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说的好听点,叫为国尽忠。说的难听点,三两银子的活,你就把命卖了,小兄弟,不值当啊。

因这件无法言说的小事,众人的气氛又和睦许多。吃东西的时候,有给陈恒科普国子监的书籍,有说国子监的风气着实不好。

陈恒听着好奇,就问了句原因。那人不便多说,只道了句:多有勋贵子弟在此读书。

好吧,接下来的话不用多说了。陈恒心知肚明,笑了笑也不细问。

临到放衙前,他赶去翰林院。堵住提早出来的翰们,从中找到杜云京,将自己搬家的事情一说。以后有什么聚会,咱们直接在衙房外头约。

这杜云京也是有趣,见着陈恒上门,就拉着在翰林院门口大声交谈,生恐别人不识的两人关系。事后,陈恒问起原因。杜云京笑答。

“之前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官职低微。哼,他们未免太小瞧我杜云京了,我岂是趋炎附势之人!”

说这话时,杜云京一脸傲然。他自幼仰慕游侠之事,确实是个嫉恶如仇、急公好义的性子。陈恒瞧着有趣,又捉弄道:“杜兄如此,焉知他们不会说你沽名钓誉呢?”

“啊?!”杜云京呆了呆,面露几分怪异,“不至于吧。”

陈恒笑笑,嘴长人身上,想怎么说,还不是别人上下一搭的功夫。

两人这才笑别。

……

……

回到林府时,林如海还未归家。被陈恒问话的下人答,老爷今日被陛下留了客,估摸是在问询国事。陈恒点点头,直管去后头吃饭。晚上家里就只有贾敏、黛玉几人吃饭,气氛倒是不差。她们倒没聊白天宝玉上门一事,只憋了一天的黛玉频频问起陈恒的日常。

兵部的事情,能有啥好说的,翻来覆去就那点事,枯燥的很。可陈恒也知道,黛玉刚从自由自在的扬州飞到京师,正是无聊的很,只好搜肠刮肚,把些许闲事说来。林妹妹也是有趣,就这也听的入迷。

饭吃到一半,林如海才被李贽派人送回。师生二人相视一笑,等大家吃完饭,就一起携手走进林珏的屋里,检查起这小子今日的功课。

能得探花郎、解元公倾囊相授,林珏只叹此生的好福气,苦恼着有何人能来陪自己一起受罪。

“你这字真该练练了。”林如海对儿子的字体嗤之以鼻,他善画,陈恒又精于书道,两人都是文中翘楚,点评起来自然以自己为标准。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