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2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黛玉说完自己的想法,宝钗才渐渐明白过来,为何她会独独看中陈恒。如果说宝玉是在花园里嬉戏的孩童,那后者就是花园里的园丁。等到百花开后,就退居一旁,欣赏着花开花落。

可是,扬州?那是多遥远的地方。自己连着贾府二门,都甚少迈出去。薛宝钗唏嘘一句,“我见到你,就当见过扬州了。”

“哈哈哈。”

门外久侯的紫鹃,听到小姐的笑声,这才稍稍放下些紧张心思。她刚刚也不知想过多少戏,既怕两家小姐吵起来,更怕人小力单的黛玉吃了亏。

眼见屋内似乎交流的不错,她可算是放下夺门而入的念头。

……

……

沈州该忙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得李安之助力,陈恒办起事来倒是轻松许多。手中的能用的人,更是云集各州府的俊才。这些人脑子都不差,陈恒常说一点,他们就能想到旁处。

今日得了空,陈恒坐在书桌上发呆。如今大建国运来的东西,已经停在沈州城内,差的就是扬州商户抵达。

把玩着手中的平安符,陈恒估摸着应该就是这两天的事情。果不其然,柳湘莲突然闯入屋内,吸引过屋内众人的目光。嘴上高兴道:“到了,他们都到了。”

陈恒一算日子,今天才是八月二十四日,走海运,果然快。他忙问道:“是从何处上的岸。”

“青泥洼。”柳湘莲答道。

这是个小渔村的地名,如今鲜为人知。可陈恒知道此地的另一个名字——大连。

“好。”陈恒大喜,当初在兵部的地图上,独独挑中青泥洼这个渔村,自然是因为上辈子知道它的地势优越性。

“他们到哪里了?”陈恒忙起身,拉着柳湘莲往外跑去。

“商队刚刚入城,正准备去王爷备下的客栈歇息。”

“走,去看看。”

两人说着话并肩而去,从衙门口领了两匹马,直接朝着客栈狂奔。才到了地,就见到信达,站在一个熟悉的背影身后,帮着指挥商队卸货。

听到马蹄声,众人纷纷侧目。陈恒急着下马,赶至近前才发现信达身边的人,是有一年多未见的薛宝琴。

“二弟?!”陈恒愣了片刻,还有些不敢置信。

宝琴照例是男儿装扮,白皙上的肤色上,化作掩人耳目的妆容。腰间别着一把折扇,她也是看到陈恒,忙负手笑道:“大哥,经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日啊。”

这丫头,说起话来都有些江湖气了。陈恒笑过,忙到对方身边站定,问:“赵主事怎么派你来了?”

说这话,他已经侧头看向信达,后者也是摇头不解。

“怎么,大哥觉得二弟不能来?”宝琴挑着眉,她设想过跟陈恒重逢的场景,对方会怎么问,怎么说。陈恒的话,并没有出乎她的意料。

“也不是。”陈恒挠挠头,“你能来亲自办,当然是极好的。就怕你路上,遇到什么危险。”

宝琴笑了一声,“大哥莫慌,这是第一次来,我才选择搭海船。等到两地事情办妥,我以后自然会选更稳妥的路。”

见此,陈恒才放心点点头,也没在意对方口中又要来的字眼。宝琴不动声色的笑笑,她手头正忙着活,就示意陈恒、柳湘莲赶忙往旁边稍稍。自己则继续指挥着下人,将各处货物搬下存放。

陈恒在旁默默打量着宝琴的架势,见她行事风格比起往常要更加干练。放到后世,妥妥的一个成功女性。当即称赞道:“二弟,真是成了个大掌柜呢。”

“可不是。”宝琴坦然接受,略带着点炫耀的口吻道,“毕竟大哥把秋浦街交到我们手里,做二弟的,总得把这个家看好。”

陈恒大笑,只等着宝琴处理完各处事情。一行人才得了空,朝着城中的酒楼走去。

路上,两人先是交谈着公事。当陈恒得知扬州这次,来了不少大商家,心中不禁一阵振奋。不过这些人,大部分还是走官道过来。敢直接做海船的人,还是少数。

“没事没事。只要开过头,让他们见识到好处……”陈恒一点都不在意,自信道,“以后必然少不了后来者。”

薛宝琴深以为然,在商言商,只要尝过海运的便利,南来北往的商队都不会拒绝。她这些年在秋浦街也得到相当大的成长,眼界也比常人开阔许多,额外担心道:“就怕漕运的人闹起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陈恒笑笑,这种事不用急。反正现在有李贽、李安挡在前头,自己何乐不为呢?

几人一并来到酒楼中,陈恒当即命人开了间厢房。等饭菜上齐,才拉着对方说起家常。

扬州故人的消息,一一传到耳中。清岳已经进书院读书,薛蝌跟江元白正为乡试努力,车行的生意越加红火。就连秋浦街的生意,也开始往别的州府拓展。

“街上的女工,还够吗?”

“不够。这一年里,我们又招了两次人。张知府有意再建一条秋浦街……”说到这个地方,宝琴自己也是露出笑脸,“你设的那些制度,都还保留着。现在晚上来坊里读书学字的女工多了许多,英莲也在跟着大家一起读书。”

“大哥还记得魏大家吗?”

“嗯,我记得。”

“他们自己出钱在扬州建了个戏台,里面设了雅座,专门留给愿意过来听戏的女儿家。”宝琴说的又快又得意,好像要把一年没见的话,一次性说完,“我也去听了两次,来的人不少。男女都有,看他们坐在一处,倒是觉得有趣的很。”

“哈哈哈哈。”陈恒听完,跟柳湘莲一起发出大笑。

“好啊,多年苦心,总算没有白费。”柳湘莲不住拍着手。

听完好消息,坏消息自然也是有的。宝琴说了扬州有几个酸不溜的文人,登文评了女工出面,是伤风败俗的烦心事。

“那后面呢?”柳湘莲忙问。

“有几个常跟我们共事的画师知道了,就将他们的模样画在报上。哈哈哈哈哈,城里的百姓知道了,都不肯卖东西给他们。后来,这些文人就搬走了。”

说到这个结果,宝琴也是觉得快意,做轻笑状。

陈恒听着,心里也是高兴。果然能治酸文人的只有文人。

第二百零七章 明月晚来惊鹊枝(中)

吃完接风宴,陈恒就把宝琴、春雁送回客栈歇息。考虑到第二日,李安要替辽东都司、沈州府衙宴请这些扬州来的商人。陈恒只叮嘱几人好好休息,就带着信达、柳湘莲先行回去。

等到楼下的马蹄声远去,宝琴才让春雁关上窗户。自己则坐在梳妆镜前,将脸上的遮掩之物一点点擦去。

春雁端来一盆热水,一边伺候着小姐梳洗,一边抱怨着:“小姐,真是太气人了。”

今日吃饭,这丫鬟全程都没怎么说话。宝琴见她突然起了话头,忍不住好笑道:“怎么了?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不说,到了房里,还憋不住了?”

“你千里迢迢赶来,这姓陈的,全程就只问你公事。都没关心过你一句,路上累不累,吃的好不好?”春雁拧干过毛巾,才来到宝琴身边,小心帮着忙。

感受着热气腾腾的毛巾,擦试过肌肤的舒适。闭着眼睛的宝琴,轻笑道:“大哥不是问过了嘛。”

“就一句怕你有危险啊?”春雁提到这,就来气,“那怎么抵得上,小姐受得委屈、辛苦。”

春雁最清楚不过,宝琴提出自己要来沈州时,家里的老爷有多反对。路途安全是一回事,女儿家的清誉是另一回事。

事到如今,年岁渐长的春雁又怎么会看不出小姐的心思,无非就是看中那姓陈的呗。

这样的事情,在她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男未娶,女未嫁。一个是解元功名,一个是品貌双绝。陈恒跟少爷的交情,好到恨不得穿一条裤子去。真要结成亲,也是极好的事情。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