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68)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是什么世道,还有人敢来他们荣国府生事?!

正说着话,外头已经传来官兵整齐跑步的声响。领头的陈恒,已经换上李贽赐下的飞鱼服,跨过门槛,他当即喝道:“要犯薛蟠何在?”

此声一出,又看着院里站满的官兵。贾琏、贾宝玉、贾蓉都是愣在当场。宝钗更是六神无主,完全不知道事情为何会发展成这个模样。

陈恒也急,林如海的嘱托还在耳边,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把薛蟠控制在新党手里。他看了呆若木鸡的贾家人一眼,顾不上旁的,直接挥手道:“进去拿人。”

都到这份上了,鲁应雄也没有退路。他指着帘后才歇了叫骂的某人,直接对身后的官兵道:“没听到陈大人的话吗?进去拿人啊。”

“是。”

四五个官兵一道,并肩冲进帘后。没多久,就听到里头传来女子的哭喊声,以及男人的叫骂声。

“你们干什么?”

“抓错人啦,抓错人啦。几位当差的好汉,我儿向来懂事乖顺。其中一定有冤情啊。”

“你们谁敢动我,我是金陵薛家长子。”

骂骂咧咧的薛蟠,被几位官兵控制着手提拎出来。见到堂内和院外的情景。他才渐渐消声下去,大概也是知道自己摊上事了。

陈恒见贾琏动着唇舌,似乎要开口说话。直接出声顶道:“奉旨办事,诸位不必多言。”

简单八个字,却如一座高山般压住场内的气氛。薛蟠如何不知这八个字的份量,颤声道:“陈家兄弟……”

陈恒懒得听他废话,直接一摆手。

“带走。”

这下不用鲁应雄再说话,官兵领过命,直接押着薛蟠就往府外走去。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梨香院内,一众贾家男儿都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他们从出生起就活在贾家的富贵余荫下。一辈子都站在树顶的人,视线朝下时,只能看到一张张笑脸和满耳的奉承话。

当这层甜言蜜语堆彻起的荣光,被突然出现的陈恒用利剑刺破。贾家儿郎的心里,更多的是手足无措的慌乱,还有难言的羞愧、难堪。

他们呆若木鸡的愣在原地,对正要离去的陈恒全无反应。眼见这些人没一个能派上用场,急到心里薛宝钗,不顾礼节束缚,直接上来出声道:“陈……陈大人,且等等。”

陈恒依言停住步,他跟薛宝钗只是点头之交。不过薛宝钗一出声,陈恒倒想起来有些话要交代给这些人。

“陈大人,我兄长……”

陈恒直接摇头,时间紧迫,他听不得这些辩词,也不需要听。打断了宝钗的话,对一个弱质女流,倒不必疾言厉色。他说道:“有罪无罪,自然有官府衙门审理。事后,更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复审。你们就不必担心了。”

“倒是你们几位……”陈恒环顾一遍场内,提点中带着恐吓道,“北小市口的案子,你们府里还有几个下人亦参与其中。此案,顺天府衙尚需时日审理。诸位切莫走脱了一二人,反累及自身。”

一番夹枪带棒的话,听的贾蓉都起了逆反心理。宝钗刚刚一出声,倒把此人的神智唤清。贾蓉平日看薛蟠狐假虎威不爽是真,眼下别人上贾府抓人生气,也是真。他当即道:“我是五品龙禁尉,我要到陛下面前告御状,说你错抓好人。”

“贾大人。”这种虚名头衔可吓不住陈恒,他都没去看贾蓉,只不耐道,“若觉得这件事情闹得不够大,只管去哭去闹便是,不必跟我呱噪。”

他要是贾蓉,此刻该问的话,就是为什么来的是五城兵马司,而不是顺天府衙了。贾家人在朝局上的迟钝,可见一斑。陈恒无奈,亦是感叹。

但凡你们贾家有个肯上朝的人,也能看明白此时的情况。事情已经不是薛蟠打死人这么简单,这是朝中三家一起斗法。自己前番说了这么多,这贾家人还是半句话听不懂。陈恒也熄了对牛弹琴的心思。

直接一步跨出门廊,陈恒领着官兵和犯人薛蟠走入院子时。里屋的薛姨妈才如梦初醒,迅着步追出来,边叫边哭道:“我的儿,我的儿。大人,陈大人,你要抓就抓我吧。我儿,是无辜的。”

好在宝钗跟宝玉回了神,死命的拉住薛姨妈,没上去给陈恒制造麻烦。一路所到之处,府内的小厮、丫鬟,无不低头退身,深怕自己也给连累进去。

畅通无阻的走到门外,沉着脸的陈恒直接翻身上马。鲁应雄侧着头,静等着对方的吩咐。陈恒微微细想,就道:“去顺天府衙。”

天上的雪花还在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吹向远行人。雪花落在脸上,又被余温润湿,带起冰冷的触感。风雪中,他见到宁荣街上,站着不少闻讯赶来的勋贵子弟。陈恒在其中看到了冯紫英,后者脸上全是不敢置信的神色。

陈恒骑在马上,一双目光打量过这群人,他知道这些人没胆子扰驾。别看这些人平日飞扬跋扈,其实惯会看人下菜。这个时候,上来触眉头,就是把脑袋别腰带上。

一群义愤填膺的勋贵子弟,在陈恒的注视下,纷纷别过头。只默默听着薛蟠的哭声,脸上逐渐浮现不忍之色。

没有多言的必要,一众官兵看押好薛蟠,整齐的朝着顺天府衙的方向走去。

陈恒想过了,他得慢慢走。如今自己身在宫外,必须给老师争取时间。新党内部,若是不能马上达成一致,局面只会越加被动。

……

……

自己的学生在外头争取时间,林如海亦是在临敬殿内苦劝不已。李贽从下朝后,神色就是铁青着。也就是这些年吃的委屈太多,他尚能抑制住内心的烦躁。

“陛下。”林如海再次躬身劝道,“不可轻易动怒。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韦应宏紧跟着表示赞同,附和道:“陛下,当以国事为重。”

李贽长出一口气,拦下准备开口的温时谦,提起精神道:“朕知道,让几位爱卿担心了。”收拾好思绪的九五之尊,将手臂压在桌上,“几位爱卿先议一议此事吧。”

一众君臣聚在一起,开始抽丝剥茧着顾载庸的用意。他们已经失了一次先手,如果不能马上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只会依着对方的步调,成为顾载庸手里的棋子。

林如海认为,顾载庸如此费尽心机,必然是要想把四王八公,以及跟随他们的党羽拉拢到自己手中。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四王八公。让他们相信,自己这方还没有拿他们开刀的打算。只要四王八公继续保持中立,那新党仍旧是胜券在握。

温时谦立马提出疑问,那陛下该如何取信四王八公呢?

这事,说来说去,还是有个关结在前作祟。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前李贽迟迟不愿意给王子腾加官进爵,才给顾载庸得了可趁之机。

大家都清楚这个原因,却不敢把此事放在明面上说。李贽见大臣们有意维护自己的体面,倒是苦中作乐道:“诸位爱卿不必顾及朕。”他摇着头,略作停顿,“朕是一刻都不愿多等了。”

边关跟敌国,斗了个不胜不负。朝堂上苦心培养的心腹俊才,逐步登上要职。手头又有陈恒帮着开通财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登基这么多年,李贽从未有过如此舒心的日子。

一个普通人抬起头,都不愿再过仰人鼻息的生活,更别说一个九五至尊。

“陛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林如海就怕李贽犯倔。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薛蟠的事情轻拿轻放,给彼此留出一线余地。

听到林如海的意见,李贽既没答应,也没拒绝。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突然开口道:“林卿,还记得元康十年吗?”

这个年号,林如海怎么会不记得。这是太上皇用的最后一个年号,李贽也是在这一年宫变夺位。

“当日,我们跟天下人说的可是诛杀奸臣,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李贽起身,走下御座,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奉天殿。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