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19)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心中微微细想,林黛玉才道:“相公事务繁忙,难有余力。读书之道,虽讲个才学深厚的名师。可比起这个,老师能心无旁骛的全力教导,才最为要紧。我会替大嫂子问一句,但为了哥儿好,老嫂子还是再考虑考虑名师的人选吧。”

此话说的已经再妥帖不过,又是打了预防针,又给自己留下回绝的余地。只要过了今日,等自己回了家,主动权就握在她和夫君手中。

刚刚被扫了面子的王熙凤,更是出声道:“林妹妹此话,说的最是无错处。我听说城东有个老进士,常招些大户子弟上门读书。这老进士,才学亦是深厚。老嫂子何不托人去问一问他那头?”

这是连贾兰的后路,都主动替李纨找好。

王熙凤心中冷笑,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怎么由得你长野了心,想振翅逃出去。

李纨闻言大急,真要让黛玉听进去这番话,妹夫不是拒绝的更加心安理得?她正要出言解释,那老进士的私塾情况比起贾家的族学,亦是不遑多让。

黛玉已经提着酒杯,朝着贾敏的方向走去。后者一看女儿收敛了笑容,就知道玉儿碰见麻烦事。这才主动出声解围,让黛玉过来给贾母敬酒。

一杯酒饮罢,贾敏直接拉着女儿坐在身侧。今日找她敬酒的人也是不少,话锋中少不了夸奖林黛玉嫁了个如意郎君。贾敏深觉面色有光,一一笑着应下。又借着空隙,跟女儿问起刚刚的事情。

听到李纨的请求,贾敏微妙的转动视线,问道:“你没替恒儿应下来吧?”

她是知道林如海今日为何不来的缘由,深怕女儿答应的轻快,叫女婿落个进退两难。

“没有。”黛玉动动眼睛,轻声道,“前几日,相公跟我说过。最近朝堂有些事,今日可能会有人找我打探。”

“好。”贾敏深感欣慰,只要夫妻同心,比什么都强。恰逢一个多年未见的手帕交上来,要找贾敏喝酒。她只好丢下女儿,先照顾起外客。

说来有趣,今日明明是贾家的寿宴。这贾敏桌前的热闹,到比王夫人的热闹更胜百倍。宾客们似乎只知道贾敏这个嫁出去的国公女儿,却不知道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亦是在场,等候众人进酒。

贾母在旁看个乐呵,她的心思都在听戏上。

黛玉却沉下心思来,她不由想到,为何今日家中的妹妹会叫她去找相公,打听一个姓孙的人呢?

此事,真的是为了迎春姐姐吗?

黛玉心思聪慧,陷入沉思后,想的不免多上许多。再抬头,看向满座的亲朋,一时不知该作何感想,心头尤为复杂。

……

……

今日,不止府内的主人畅饮欢聚。府外等候的下人,贾府亦有关照。各家各户的马车前,都有贾家下人提着食盒过来送点心。这些东西,都是前头从桌上撤下来的剩余。下人嘛,能吃上点这个,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黑夜下,潘又安的心思紧张中带着期待。他等这个机会,不知等了几年。终于有机会见一见陈家的下人了。

来之前,他都打听过了。今日赶车的人叫信达,是林家女婿的堂兄弟,从小到大的感情,向来同进同出。再低头,想着食盒里自己重金托人做的点心。

潘又安咽了咽口水,朝着信达所在的马车走去。

是龙是虫,就在此一搏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处喧嚣一处愁

华灯入夜,星月落河。贾府内的轻柔词调,还在一幕幕上演。沿声寻迹,便能找到阑珊处。此处是段不见光的围墙,戏曲声最是响亮。歌声一慢,偷听的下人一抬头,就见到黑墙内侧。红的、黄的、蓝的,五彩的烛光编成光布,从交错的树影中投来。映了一寸,亮了一夜。

信达之前也去听过一段,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折身回到马车上。此刻,他正对着潘又安送来的食盒出神。潘又安精心准备的东西,自然挑不出错处。可正是没什么错处,信达才更觉得奇怪。

这点心、干果,完全没有人动过的迹象。信达下意识侧头,见到刚刚放下食盒就走的男人,正在继续给其他家丁送食盒。

稍顷,见潘又安忙完了事情,又悄声融进黑暗中,信达才压下心中的古怪,莫非真是自己想多了?他没动筷,只是把点心装回食盒,又藏到帘内。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会试一试便知。

又等上片刻,闭目养神的信达,突然听到一声‘陈管事’才睁开眼。眼前来人,自然是去而复返的潘又安。信达露出不意外的笑容,潘又安也在笑。后者从怀里拿出一对蜡烛,道:“府内还要唱一会,我看陈管事的灯笼飘忽不定,应该用得到此物。”

信达闻言抬头,果然看到马车檐角的两处灯笼里,烛火的亮度比之前是要暗上些许。替换的蜡烛,车内的暗格自然常备着。信达却对心思缜密的潘又安来了兴趣,便道:“放下吧,这位兄弟怎么称呼?”

潘又安精神一振,连忙道:“小人姓潘,复名又安。”如此谈吐说完,这人又笑道,“陈管事若是乐意,喊小的一声小潘就行。”

周遭灯火虽暗,却不影响信达打量潘又安一番。见其年岁大约跟自己差不多,就说道:“还是叫你潘兄弟吧。”

“使不得,使不得。”潘又安连连摆手,“小人哪有这个缘分,跟陈管事陈大哥做一回兄弟。”

信达笑而不语,只抱住单膝坐在车边。左右长夜漫漫,索性跟潘又安随意的聊着。他想看看对方打的什么算盘,结果这个潘又安到最后都没说个意图出来。

两人的话题,转着转着,不免涉及到从陈恒身上。这潘又安更是有趣,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对陈恒的倾佩。此话,听的陈信达更是困惑。什么时候,贾府的人还能欣赏起我二哥来了?

约莫攀谈一阵,贾府大门处,已经出现提早离场的宾客身影。见此,不等信达说话,潘又安已经主动请辞。分别前,他一再嘱咐信达别忘记添火,却对自己放在信达的食盒,只字不提。

信达心照不宣的隐下此事,直接跳下马车,快走急行,与林家的车夫一起等候在门房处。又是一会,才见到陈恒、黛玉等人出来。

手里提着引路的灯笼,信达走到陈恒身边,悄声问:“二哥,是直接回家?”

陈恒看了看天色,估计伯父现在已经回家,就对着信达道:“先送岳母回去。”

信达点点头,等陈恒、林珏坐好。当即挥动鞭绳,朝着林府的方向赶去。路不远,才到了地头,陈恒问过林家门房,就得知林如海回来已有一段时间。

留下黛玉跟贾敏再说些闲话,陈恒赶到书房处,就见到林如海正翘着腿,坐在摇椅上品茗。

“岳父。”陈恒招呼一声,反手把门合上,就来到林如海面前稍坐。后者似乎不意外陈恒会来,只在对方说出王子腾的事情后,才露出几分惊讶之色。

“他倒是好盘算。”林如海点评一句,朝着女婿问道,“恒儿,你怎么看?”

陈恒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自己在路上的想法,坦然告之。林如海一边听一边点头,许久后,才道:“你觉得他是想缓和关系?”

“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海事司上。”陈恒的想法,不是一时而起,“这次大案,京师半数以上的勋贵都有牵连。”陈恒顿了顿,“人数如此广众,王大人作为领头人物,于情于理,该为下面的人,做一些补救举措才是。”

林如海仍旧半靠在摇椅上,涉及海事司的事情,他不会跟女婿说,女婿也不会问。为了避嫌,他今日连贾府的寿宴都没去。陈恒这点政治敏锐度,还是有的。

“我知道了。”林如海点着头,既没同意也没反对。他也要好好琢磨王子腾的心思。

两军对垒,是把对方的举动想的复杂些、还是简单些。当中的分寸、把握,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可凡事的考虑,都会有个立足点。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