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7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前几日去了趟林家祖宅,陈恒意外发现林家人鲜少有长寿者。这些年黛玉的身子,一直养的不错。可想到林家祠堂高挂的画像,他心里自然放不下担心。

黛玉在伞下俏眉一笑,双眼微微弯着,盯着陈恒笑道:“相公说这话,不觉得有些晚吗?”

陈恒大笑,也不复多言。他是真不想看着才华满身的黛玉,在漫长的时光中虚度。

如此广阔的大雍,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既不会影响男人奋身报国,亦不会遮掩女子发出光彩。

“玉儿,替这个书院取个名字吧。”

黛玉想了想,看着屋内好似新生的女童,就道:“即是办在松江府,就叫云间书院吧。”

陈恒点着头,轻声赞了句好。他们的身后,萧平领着众人出言附和。

“云间书院。真是好名字!”

萧平知道这些女娃的来历,若是能通过读书改变身陷泥泞的命运,真是件大好事。

其他的一干人,亦是好话不断。可他们内心,却觉得萧主簿就知道拍知县马屁。这间书院的开支,以后都要算在县衙上。引女子读书之事,又是少不了非议。

如此吃力不讨好,也就是陈大人,一心想要哄自家夫人开心,才会没头没脑的瞎忙活。

“林山长,以后这些孩子,就拜托给你了。”像是某种仪式,陈恒将手中的伞柄交到黛玉手中。他马上要启程前往川沙,县衙的马车已经停在书院门口。

眼见心上人又要远行,黛玉痴痴的望他一眼。用手抚平着陈恒的衣领,柔声道:“妾身等老爷回家。”

陈恒笑了一声,折身穿过雨幕,走入萧平的伞下。这次后者会带着县衙官吏,一同前往川沙厅核查账目,随行的还有多日不见的老杜。

……

……

南浦和海上的民夫,将乡道休整的真是不错。沿途上,马车上的众人都感觉十分轻松。杜云京这个话筒子,一直拉着陈恒打听云间书院的事情。

“持行,你这事实在办得好。比你的海事司,办的更好。好上千万倍。”

见老杜极尽赞美之词,陈恒忍不住想笑,问起对方如此评价的缘由。

“万事开头难,有了云间书院在前。过上十年、百年,说不准全天下的女娃,都要感谢你们一家呢。”老杜摇头晃脑道,“圣人开蒙育人,岂有男女之别。要我说,女子多读些书,说不准还能少些家长里短的苦恼。”

“哈哈哈。”陈恒抚掌大笑,打趣道,“可是嫂夫人整日打趣你?”

老杜耸耸肩,一脸不置可否道:“你去金陵这段日子,送到我家的拜帖……啧啧。”杜云京砸吧一下嘴,大概没想到自己被贬后,突然会变成一个香饽饽。

“想上门的人那么多,不免要见上几家。你嫂子的性子,一回两回也罢。次数多了,自然要拿我出气。”杜云京头疼的扶额,松江海事署主事再风光,还能风光的过礼部尚书?

“等从川沙回来,你帮我跟弟妹说一声,给你嫂夫人也谋个书院教谕之位吧。”

陈恒听到这话,当即叫好道:“嫂夫人愿意来,那真是再好不过!”又提醒道,“杜兄不怕到时候仕林非议吗?”

“管那些死读书的作甚。”杜云京往车厢上一靠,自嘲道,“真正的读书人家,谁家不是私下让女儿读书明理?可他们有家学、有家风,民间的百姓怎么比得过。真要有人想吵架,你只管安心做事,交给我来跟他们吵就是。”

陈恒浅浅一笑,谢过杜云京的好意。

……

……

过上一日半,在贾雨村期待的目光中。陈恒等人,就在当地官吏和乡绅的等候下,终于抵达川沙厅。

这次过来,跟上次的锦衣夜行不同。不止陈恒等人穿着官袍正装,连川沙厅的百姓亦是请了乐班、舞狮。

“陈大人、杜大人。”贾雨村朝着两位昔日学生行礼。

对他,陈恒跟杜云京都不敢失礼。在城门处稍作闲聊,贾雨村跟杜云京,就簇拥着陈恒走向港口。

第二百七十五章 平安州

天空被半明半暗的云层占据,积雨云流动在下层。更上方的白云,被灿阳照出金边。这样的天色,真叫人看不出一会是要下雨呢、还是个晴天。

江南的早春天气,往往就是这般多变。陈恒将打量的目光收回,继续听着身侧的贾雨村讲述川沙厅的变化。

“这条街,能从港口直通城中主街。以后来此卸货的商队,可以直接沿此路出西门。等上了驰道,就按照大人来时的路,直达府城即可。”

贾雨村的语气中,带着难以隐藏的骄傲。陈恒听出对方内心的得意,又把目光扫向各处。

距离上次来,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情。大街的原样自然记忆犹新,陈恒微微一想昔日久街的简陋、拥挤的模样。再看如今的宽敞大道,他亦是不住点头,面露几分赞许。

“街上乔迁的百姓,可有妥善安置。”陈恒主动关心问道。不管哪个年头,拆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既要顾虑未来的蓝图规划,也不能忘记足下难以察觉的拦路石。陈恒是李贽钦点的主事人,由他出来问话,最是合适。

“都安顿好了。”贾雨村是个官场老油条,岂会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出现纰漏。“两侧房屋、店铺,全部后移两间。”贾雨村伸出手比划着,“最里头需要另迁的百姓,官署也圈出城外的荒地。等把它们改成良田,就按百姓家中人丁,开始分地补偿。到时候大人一亩,小孩半亩。”

“做的好,做的好。”陈恒很是认同这个做法。这般妥当处置,应该影响不到原本居住在此的百姓。他当即放言道,“我一定在奏折上明言此事,给贾大人请功。”

贾雨村听的心头一热。他在川沙厅这般尽心尽力,图的不就是陈恒在李贽面前能说上话。这人心情一好,想法就多。才走过一处面馆,贾雨村想着陈恒的性情。就指着此处的店家道:“他们家的鱼汤面着实不错,一会回来时,大人可以在此品尝一二。”

陈恒岂会拒绝贾雨村的好意相邀,更别说是如此亲民之举。他直接应下此事,又跟店家攀谈几句,问了问对方家里的情况,才算作罢。

在旁看个真切的杜云京,不禁暗暗打量起贾雨村。之前在书院时,怎么没发现贾学正这么会做官。这般想过,杜云京又开始纳闷。像贾雨村这么会做官的人,当初又怎么会辞官的呢?

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已经落下会作官的印象。贾雨村仍旧专心在前,继续给陈恒等人迎路。带着众人走过一段长路,街角尽头的景色豁然开朗。

重新扩建翻修的港口,哪里还是昔日的破败模样。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一直往前延伸。视线的右侧,是专门留出的店铺位置,店铺当中交错着一些民房。

左侧靠近海滩的位置上,栽种着各色林木。这些东西,既可以拿来抵御海风,又能借着树根抓实土质。等走到林木的尽头,整洁干净的港口,就藏身在其中。

陈恒先在远处驻足,详细打量过六个渡口。又动手摸了摸各处建筑结构,实在是控制不住心中的欢喜。他朝着贾雨村邀请道:“劳烦贾大人,再给我讲讲码头的细节。”

都是自己日夜监工出来的政绩,贾雨村巴不得多多宣传才好。听到陈恒的邀请,他每到一处,便开始更细致的讲解各处妙用。

这种靠海铺设的港口,用木头根本不顶用。川沙厅每年夏季,都有台风侵扰的情况。贾雨村打从一开始,就选用石料为主,再以粗圆木作为架构。

陈恒越听越高兴,像个孩子般在港口上东瞧西看。将各处都看了个干净,才指着渡头处,问道:“卸船的位置,就这六处吗?”

“还有三、四处,留作备用。”贾雨村朝港口右侧一指,“那边再过去,就是停船的地方。以后海风来了,船家可以沿这条水路入江,或是入城。”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