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52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陈大人放心吧。”鲁应雄也不废话,答得那叫一个自信。

陈恒见他这般模样,内心更是不安。可能领兵的人,眼下就对方一个。上哪找什么不世良帅,能一战平狼烟呢?

鲁应雄见陈恒不说话,直接意气风发的折身离去。他心中不免有些快意,自己要真解了史鼎的困境,那是否能高升一级呢?

想到史鼎那张气到发绿的脸,鲁应雄一时兴起,忙叫手下的儿郎速速出营。

等对方先领着三千军马离去,陈恒忙叫人扎好篱笆,锁好各处营门。

只等着鲁应雄回来后,给自己说些确切可靠的消息。

谁知,鲁大人走的很快,回来的更快。还没日落,他就已经带着手下狼狈的跑回来。

陈恒见他们都有些小伤,忙把鲁应雄请到帐内寻问详情。

“大人,您是不知道啊!!”因为从马上跌下来,受了些摔伤的鲁应雄,当即哭诉道,“这些匪兵真是凶悍的很。”

将自己的遭遇一番诉说,陈恒才得知鲁应雄等人刚入山林,就碰到小股的流匪。

这些人倒是好地方,鲁应雄随手就打发了。可随着逐渐深入,他们的动向,很快引来更多的敌人。

“你是说迎击你们的人,有数倍之多?”陈恒一时分不清是对方说的是真话,还是鲁应雄为了逃避战败的影响而夸大其词。

见到陈恒面露几分不信,鲁应雄连忙解释道:“千真万确!!!大人若是不信,我可直接喊来士卒让您过问。”

那就奇怪了。陈恒见到鲁应雄的表情不像作伪,深深皱紧眉头。为何会有这么多贼人??

第三百章 乱

求援的军情发出已有数日,史鼎领着剩余军马暂时驻扎在一处山谷。附近的两处丘陵上,另设有两座军寨,与谷中大营形成掎角之势。

期间,史鼎也命人组织过几场突围战。对面的流匪倒也聪明,人少就出来应战。一旦大雍派出的军马过多,流匪当即跑的无影无踪。等到史鼎露出率部前移的意图,各处山林又响起巨大的喊杀声,尘烟四起。

几次强行突围未果,史鼎用实际行动堵住众将士的嘴,更是心安理得的待在大营,安心等起援军到来。这般做法,岂能让诸人满意?

大家认为自己只是误中匪人奸计,绝对不是打不过一帮虫豸草寇。眼下打又不打,退又无路可退。营内的将士不敢违抗军令,私下早已怨言沸腾。

将第三波请战的将士哄回去,被迫当起‘糊涂将军’的史鼎,马上责令左右侍卫,不许再放闲人进来。等他将帘子拉下,重新回到帐内。冯紫英和卫若兰等人,正陪着水溶在聊外头的事情。

史鼎快速的回到左侧首座,对着上头的北静王道:“信上怎么说?”

水溶刚刚也在跟冯紫英他们讨论此事,见到史鼎发问,便把手中的密信递过去给对方。

此信是永兴节度使所写,史鼎快速的看过一眼,更是惊奇道:“冯胖子怎么还没有得到求援的旨意?”

如今大军身陷困境,离得最近的兵马,就是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的两万军马,以及长安节度使云光的三万将士。此等要紧时刻,史鼎不信李贽会选择无动于衷,全无旨意发到这俩处地方。

史鼎在心中估算一下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朝廷再如何商议,此事也该定下决策。他心中隐隐想过一种可能,脸上露出几分凶狠,阴森森道:“莫不是,他们想反悔,故意说自己没接到求援调令?!”

“不可能。”冯紫英闻言吓了一跳,当即出声解释道,“世伯,我还在这。我叔父断然不会背信弃义,叛离我们。只要他接到陛下的调令,一定会亲自带兵,赶来响应大事。”

什么叔父,冯胖子跟你家也就是沾亲带故。真要算起关系,你们两家也就是个远亲。史鼎在心中冷笑一声,已经在心中盘算,之后要怎么收拾冯胖子。

一旁的水溶知道,现在是起事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让内部发生无端的猜疑。他忙笑着出声安抚道:“依我看,应该是陛下不准备在此处调兵。”

让他这么一说,众人的思路倒是打开一些。卫若兰寻问会不会是从山东调兵来?话才说出口,卫若兰自己都开始摇头。山东境内亦有流匪的问题,史鼎早在谋划之初,就预测过李贽绝不会派出此地兵马。

江浙之地,那更不可能。史鼎前番特地在此处走上一圈,算是把各地能打的卫所兵马通通抽调出来。

“莫非是京中大营?”冯紫英自己倒是提出一个猜测。

史鼎闻言,当即双眼一亮。他忙看向上头的水溶,两人都是露出兴奋的神色。若真是如此,那就真是天助我也。

只要想办法在黄河滩歼灭这批人,整个京畿重点就是军防空虚。宛如一个脱了衣服的青楼姐儿,任人肆虐、拿捏。

“不急,再等等。京师的消息,应该就在这两日传来。”水溶继续安抚着众人的情绪,他在京师还留有内应。对方的消息,哪怕比八百里加急要慢,也差不到哪儿去。

……

……

水溶判断的没错,他跟史鼎在帐中苦等到下午,果然见到一个信使,在史鼎亲卫的掩护下悄悄走进来。

两人埋首一处,才将信使送来的密信看完。史鼎就发出怪叫,直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从边关调兵回来,光路上走的时辰,就要有一个多月。等他们赶到,都不用替我们收尸。直接在此立个石碑,写上我们的名讳即可。”

水溶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李贽会这么做。现在边关还在紧要关头,李贽如此反常的调令,是否意味着自己的意图暴露?

史鼎也想到这种可能性,他心底莫名一纠。又狠下心肠道:“你东西可有带着?”

“如此要紧的东西,自然是带在身上。”水溶二话不说,就从袖子里拿出太上皇书写的文书。展开文轴一看排头,竟是奉旨讨逆的字样。

万事都讲个名头,见最重要的东西就在水溶手中拿着。史鼎当下安心道:“依我看,咱们也别磨蹭了,直接起事吧!!”

这样仓促的决定,跟他们原先的计划并不相同。他们最开始的想法,是等云光和冯胖子带兵入山后,连同他们手里的大军,直接跟山里的流匪合到一处。集结成的十万兵马,会以入京讨逆的名义,彻底拉开这场乱局。

可李贽的反常举动,无疑让两人的局势陷入被动。诛九族的事情,能接受风险和变故,却容不得任何迟疑。水溶在心中计较一番,直接问出一个问题:“要不再等等?不把云大人哄过来,光靠我们这些人,怕是不够。”

这个不够,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份量,更是政治意义上的不够。

统兵五万是反贼,人人得尔诛之。兵过十万,就是王者之师,天下笑开颜。

水溶在政治上的敏锐度,要远远超过史鼎。他并不是事到临头,反而犹豫退缩。而是希望借着太上皇的旨意,一炮打响勤王的名头,以此引出暗处更多的助力。

“不能再等了。”史鼎的判断,却跟‘水王爷’的看法完全不同。“纸是包不住火的。这段时间,我们把一些不听话的人刻意处理。你以为他们的眼睛都是瞎的?这些人只是在猜测,现在没闹出哗变。不过是军营里的郎将,想看看我们要做什么。”

“但凡多拖延一日,让他们想明白其中的危险。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胁迫他们谋反。而是他们砍下我们的脑袋,上京请功了!!”

让史鼎这么一分析,水溶也明白自家处境之难。战略上的优劣,尚不能明确。战术上的生死存亡,却已经摆在面前。顾不得那么多了,水溶心中做下判断,直接出声问道:“若是云大人不来,怎么办?”

见王爷从头到尾只问长安节度使云光,史鼎不禁好奇道:“你不担心冯胖子吗?”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