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56)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考完《大雍律》,为期五天的考试也要进入尾声。最后一日考完各朝历史,大家的心态都放松下来。

陈恒走出考场时,已经有不少同窗站在庭院下交流题目。考都考完了,还去担心这个作甚。陈恒没有加入到他们中,只是背着手从他们身边路过。

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庭院内的树木已经往上窜了一截,午后的细碎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照例是一身青衫的陈恒在光斑中穿行,将那些琐碎的声音全部抛之身后。

回到寝屋,里面没有几个人。陈恒索性先收拾起自己的行礼,等到明日公布考试结果后,他们会有十五日的假期。

因为八月,有个除新年外最重要的节日。

中秋。

离家三个月,陈恒终于有机会回家了。他要带回去的行李不多,倒是要好好想想怎么给家里人买礼物。

爷爷跟爹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奶奶跟娘的可以挑些实用的,两位姐姐已经长大,还是买些胭脂水粉最好。双喜嘛,就奖励他手抄的书籍一套吧。

陈恒越想越高兴,忍不住搓搓手。

哦对了,还有他那个不成器的二叔。得去问问看,他们中秋有没有假期。要是没有,他可就要好好头疼一下自己怎么回去了。

第五十一章 返乡

七月三十一日。

正午,日光有倾城之盛,照的人一阵阵发晕。书院的学子们还是兴奋的围在告牌前,翻找着自己考试的名次。

告示牌在照壁和讲堂中间,后面长着一簇高高的君子竹,竹翠如黛,摇晃的枝叶被阳光拉出一道长长的剪影,陈恒就站在这片阴影中。

现在围在告牌前的人正多,他决定继续等一等,免得进去挤一身汗。也许是平日努力付出的自信,也许是沉稳的心态让他不在意。悠然自处的陈恒,尚有闲情看着旁人的反应。

他们有人喜不自胜,有人昂天长叹,有人懊恼抱头,各种反应不一而足。

陈恒将一切看在眼里,朝着身边的薛蝌打趣道:“看到这些,也会有画画的念头吗?”

薛蝌却笑着点头,指了指陈恒,小声道,“不仅画他们,也要画你。”

“画我作甚。”陈恒不以为意,可他不知道,有时候带给薛蝌最多想法的人,正是他自己。

“画你才有意思,你想想。”薛蝌掰着手指头,越说越兴奋,“远处是神色各异的人群,而你背着他们,悠闲自得的朝着赏画人走来,这意不就立住了吗?”

陈恒在脑中想象下自己赏画的样子,竟然也觉得有意思,忍不住笑道:“那你准备给这幅画取什么名字?”

“……”薛蝌露出苦恼的表情,似乎是在纠结中。看到他这副模样,陈恒笑着推了一下,示意自己只是在开玩笑。

“恒弟,恒弟。”江元白蹦蹦跳跳的跑到俩人面前,脸上是掩盖不住的喜意。陈恒以为是他这次考的不错,结果江元白跑上前伸出一根指头,对他道,“你中甲了。”

陈恒表情怔了怔,到不是因为这个消息,而是江元白脸上灿烂的喜悦。

某一个瞬间,他突然明白薛蝌说的那份冲动。

“谢谢。”陈恒颇为郑重的拱手行礼,到把江元白弄得一脸糊涂。“那你呢?”

“我只是个丙班。”江元白的表情立马瘪下去。

“哪一课最差?”陈恒又问。

“九章算术。”

“我自己写了套《九章算术》解题,你这几日回家可以拿回去看看。”陈恒无奈的摇摇头,这套题是他自己弄得初简版,原本是想拿回家给双喜当礼物。

眼下,只能先便宜江元白了。

“啊?!”江元白面色巨变,如丧考妣。他原本还打算这次回去,好好带着妹妹们出门玩的。

“高兴点,我想要还没有呢。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哦。”薛蝌拍着江元白的肩膀,满脸“真切”的鼓励。他才不关心自己的名次呢。他现在一心想的,都是等十六日回来,就跟着徐师好好学习画道。

恰在此时,徐堇侯站在讲堂前的台阶上,朝着庭院里的学子们喊道:“选入甲班的学子,进入讲堂听山长教诲。”

这是要当面点评他们的考卷。陈恒朝着身侧的朋友拱拱手,踏着小步离去。与他一道出发的,还有另外九人。

薛蝌站在阴影处,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林叶间的斑点落在对方的身上,衣角翩舞。他忍不住抬头,便看到一片摇曳的竹林,突然笑道:“就叫《晚竹》吧。”

“你说啥?”江元白不知道前头发生什么,抓着薛蝌一阵盘问。

陈恒走入讲堂时,裴怀贞已经点评过秀才公,后者正在有序退出。见到甲班的童生们进来,裴怀贞拿起案上的考卷,念道:“崔游道。”

“学生在。”

崔游道快步上前,恭敬的弯着身。

“你的园子里只有花吗?”裴怀贞指着他的试卷。

崔游道没明白山长的意思,踌躇片刻,才道:“还请山长解惑。”

“一朵花,无论你如何着墨花心思,它终究只是一朵花。你该看看花下的土壤,头顶的日月风云。这次回去多读读大学,回来时带十篇新文给我。”裴怀贞冲他摆摆手。

“是。”

崔游道无奈,只好领着卷子离去,站在一旁陷入思索。

“杜云京。”

“山长,我在。”杜云京小步走到裴怀贞面前。

裴怀贞看着他,突然叹一口气,“放下你的锄刀吧,你用它来赶飞虫,又怎么知道里面没有捉虫的春燕呢。”

杜云京沉默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听明白。

裴怀贞又喊过几个人,最后才轮到陈恒。可当陈恒站在他面前时,这个留着漂亮髭须的老头,深深的看他一眼。

“山长。”陈恒行过礼,躬身听训。前面的人,都被教训一通,让他的心中也有些惴惴。

“你家中藏书多吗?”裴怀贞问。

咦?怎么到我身上问题就变了,陈恒赶忙摇头,“没有。”

“可惜。”裴怀贞很是惋惜的感慨,“书院新立,书楼里的藏书有限。你得先自己想想办法解决此事。你书读的越多,你心中的日月才能落到土壤上。”

果然还是提到园子了,陈恒心中大安,规规矩矩行礼道:“是,山长。”

“以后要养成写记的习惯。”裴怀贞又额外叮嘱道,“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人跟事,通通写下来,越浅白越好。十年内,不可中断此事。”

“是,山长。”

虽然有些奇怪这件事的深意,陈恒还是再行一礼,带着满肚子疑惑,跟着其他人走出讲堂。

既然山长这有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陈恒这人胜在听话,既然是师长的劝解,又不是多劳心的事情,他自然会去认真完成。

回到寝屋时,大家的神色都十分雀跃。他们大多昨晚就收拾好行李,只有辛素昭、薛蝌、钱大有这样家在扬州的,才两手空空。

见到陈恒回来,辛素昭快步上前,“现在就走?”

两人已经约好一起出城去找陈淮津,陈恒连忙点头,与同窗们作别后。便在辛素昭的陪同下,一路走出扬州城门。

陈淮津服徭役的地方在护城河边上,府衙为这些修理驰道、疏通护城河的人,搭了个棚子。二叔的运气好,被分在棚子里负责大家的伙食。

这活一天只需要忙三次,又有地方遮日避雨。陈淮津干起来还算轻松,陈恒只能将这份运气归结为太爷爷保佑。

见到陈淮津时,他正坐在棚内跟工友闲聊,桌上摆着茶水和西瓜子,一看就让人觉得惬意。

“二叔。”

陈恒喊了一声,陈淮津才转头发现侄儿的身影,赶忙笑着起身。

“恒儿,又是我们辛小郎送你啊。”陈淮津脸上露出昔日的嬉戏,“辛小郎真是义气之辈。”

陈恒满脸哭笑不得,他二叔才见过辛素昭几次面,就一口一个“辛小郎”,也就是素昭他吃这套,现在还能笑嘻嘻的拱手,“没事的,伯父,恒弟跟我,可是一个屋子的人。”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