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76)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两人刚一坐定,林如海瞧着陈恒正襟危坐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放松些,伯父可不是你的山长。”

陈恒却笑道:“要是山长在这,我怕只有站着听的份。”

林如海亦是笑着点头,经过他这一打岔,陈恒的坐姿明显舒适许多。林如海见此,才将话题转到陈恒的学业上。

这俩人都是爱读书、用心读书的性子,此刻面对面坐着,一问一答间。年长者诚心想指教,年幼者问的也有深度,气氛很快就热络起来。

林如海明显是想带一带陈恒,当俩人的问题来到盐铁论时,他听完陈恒的问题后,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把前面从书架上取下的书交给陈恒。

“这是汉书?!”

陈恒有些疑惑。

“嗯。”林如海点点头,给他解释,“恒儿,盐铁论不是单单靠读靠背,就能明白的。

《汉书》成于班固之手,他对武帝年间的事情,都有更详细的记载,你可以拿来当佐证。想读明白盐铁论,要了解当时的民生、朝廷、天下的情况,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

陈恒一点就透,笑道:“这是要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吗?”

林如海突然明白姐夫为何这般喜欢陈恒了,他亦是笑道。

“正是如此,不要光想着靠读靠背,盐铁论跟四书五经不同,只有先跳出文字的记述,想明白当时的局势。你再回到书本里去,读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关系,你要做的,就是理清它们。”

“侄儿明白了。”陈恒收下书,认真道,“回去之后,我一定用心读。”

“策论开始写了吗?”

甲班目前在教授的正是这个,陈恒立马点头。

“以后每个月末,你把自己写过的策论,都拿过来让我看看。”

林如海说的随意,陈恒心中还是一震。原先的赠书和解惑,陈恒以为只是林伯父的有心指点,可要是自己每个月拿文章过来,那就是彻底的师徒之情了。

这……是又要享受一对一贴身教导了吗?

陈恒又惊又喜,正要起身感谢。身子已经被林如海按回椅子,这位探花郎宽慰道:“不要多想,你好好读书即可。谁让你得叫我一声伯父呢。”

人一高兴,就容易说错话。陈恒胆子一壮,嬉笑道:“伯父,要是还有什么想听的称呼,只管跟侄儿说来,侄儿都叫的出来。”

林如海的脸色一愣,目光忍不住将对方上下扫视,看着陈恒欢天喜地的捧着《汉书》,也知道这小子刚刚只是无心之失。

两人又稍作闲聊,没过多久,门外便由仆人前来禀报,说是席面已经准备好,夫人正喊他们过去。

林如海当即带着陈恒离开书房,可他们并没有朝前厅走去,反而并肩走到别院中,一起来请空空大师。

离九月请来空空大师,到如今已经快有一个多月。随着珏弟的身体渐好,空空大师又有了离去之意。

他本就是闲云野鹤的出家人,如今事情得到解决,自然不愿在林府久留。

这两方人刚一碰面,空空大师连招呼都顾得上跟主人打,对着陈恒就揶揄道:“看看这是谁,这不是把我从苏州拐来,就不见的二徒弟嘛。”

陈恒一愣,立马笑着赔罪道:“大师恕罪,这几日书院中事情真的太多。”

他没说自己被裴怀贞惩罚的事情,空空大师自然不会知道。好在空空大师也只是随意一说,全当跟陈恒唠唠旧情。

三人一起朝着前厅走去,路上,陈恒不免多问几句空空大师的去向。

“那得看你的师母呀。”空空大师朝着他挤眉弄眼,“她要是追着我不放,我就四处云游。她要是有心清净,那以后你可来寒山寺寻我。”

“那我要是在寒山寺寻不到大师呢?”陈恒心中多少有些计较,珏弟的身体眼下是好上一些,保不齐以后还有个变动,事到临头,要是找不到人,那多糟糕麻烦。

“逆徒,为师就知道,你也是个不省心的。”空空大师摊开手,指了指笑而不语的林如海,“我早跟你伯父说好了,你自己问他。”

“恒儿,清宁师太答应暂时留下来。”林如海解开侄儿的迷糊。

陈恒这才明白,空空大师口中的‘她要是有心清静’的意思。也不知道林伯父、林伯母使了什么办法,能把清宁师太留住。

三人说笑着走进前厅时,席面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今天的菜肴有点稀罕,放眼看去尽是素菜。

林如海引着两人坐下,今日这桌是为空空大师践行,陈恒吃过几道菜,竟然觉得意外的好吃。

第七十一章 同行

一顿精心准备的午饭从未时开始吃,近申时才结束。晚秋的天色,到这个时间已不见多少燥热。席间,主宾尽欢。空空大师看出林如海有留客之意,拿起茶水饮过,起身道:“时至矣,时至矣。”

林伯父见留不住空空大师,只好一同起身,叹息道:“今日一别,希望明年春暖花开,还能再与大师相见。如海绝不敢忘记,大师救命之恩。”

空空大师只笑了笑,朝着一旁作陪的陈恒道:“小郎官,是你把我请来扬州城。你做事可要有始有终,不如再送老衲一程。”

“早知道来此是为了送大师,我就该把素昭兄也喊来。”陈恒有些惋惜,毕竟辛素昭才是空空大师正牌徒弟。当日,若没有辛素昭,自己连空空大师在哪都不知道。

空空大师这才转头看向林如海,一边朝外踱步一边回答对方刚刚的问题:“救人一命,自有七级浮屠。我已在佛前得了功德,林施主若是牢记不忘,且不是在佛祖面前多记我一笔?功多非福……”

“……真要谢,就谢谢这场机缘巧合吧。”空空大师从下人手中接过行囊,又给自己带上遮阳的竹帽。

林如海亦步亦趋的跟在对方身侧,闻言笑道:“此话要怎么说?”

“稚子千里觅医踪,亭中三问消恩仇。俗身抛去因果债,寒山寺中念空空。”

和尚站在庭院中,瞧着后方阁楼中影影绰绰的几人,突然合十双手,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出了林府,送行的人共有四人。林伯父跟空空大师共乘一辆马车,陈恒作为中间人与妙玉共乘一辆。清宁师太不知何故没露面,黛玉倒是想凑热闹,可惜贾氏不让她出门乱跑。

林府离渡口的距离不远不近,马车走的也慢,摇摇晃晃中前进中,时不时颠簸一下乘客。陈恒抱着《汉书》坐在角落,离他稍远的位置,是穿着一身淡雅素衣,披着淡紫色常巾的妙玉。

街上游人的喧哗声,夹杂着流水叮叮当当的声响,这俩人本就不熟,目不斜视间俱是无言。陈恒心中虽猜测对方可能是十二钗之一的真人,可他如今已经见多了书中人物。即使真是她,也不会多做稀奇。只当是萍水相逢的陌路人,守着自己的本分。

“还未跟公子言谢,寒山亭中,多谢公子为家师解惑。”妙玉却突然出声道,她的气质本就高雅,又常年念经书。尽管说着道谢的话,语调却平平的很。

陈恒听着别扭,直接抬手轻摆,“不敢居功,我想清宁师太心中也早就想明白。只是缺一个理由让自己放下执念,与我当日说的话,关系到不大。”

“公子见人见事如此通透,平日也看佛经吗?”

“不曾看过。”陈恒不好解释上辈子的经历,只好转过话题,“农家小子,当不得公子之称。师太若是愿意,叫我一声小郎即可。”

妙玉瞧出陈恒没有交谈的意思,也就没有继续多言。她本就是受师命,托口转达一下谢意。不然她一个出家人,也少有主动跟男子说话的时候。

陈恒也没多想,他如今跟妙玉虽同处一地,可后者又不是真的尼姑。她生的本就花容月貌,又是带发修行。陈恒把握不好跟尼姑说话的分寸,索性闭口不言最妥当。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