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8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既然不好用强,林如海趁机建议,让陛下时不时丢个人选出去,供大家争辩、吵闹,混淆视线。

自己这方则不声不响的将扬州、苏州等地,从金陵治下划出。先绝了金陵勋贵,再往朝堂送人的心思。

这也是韦应宏会重建扬州书院,请来裴怀贞出任山长的原因。他们原以为此事要谋划十年之久,没想到北静王一死,倒把机会送到眼前。

如今陛下登基十二载,手中早就拿住大义名分。京城外的兵马,眼下拿到固然可喜。若是拿不到,迟早也是陛下的盘中餐。

唯有文官们,才是重中之重。要是不能筛选好继任者,一直让金陵勋贵给太上皇送人。党争只会越来越激烈,重蹈唐明之祸。

只要平稳更替完太上皇一系的官员,确保朝堂中不要起波澜。一个退位深居宫中的老皇帝,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做的好,你们做的比我好。”裴怀贞很是欣慰的点头,这两个当初自己挑选出来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朝堂中发挥作用。

说完这句话,裴怀贞停顿许久,才感慨道,“太上皇还是老了。”

韦应宏跟林如海都没有经历过太上皇时期的朝堂,对这位晚年如唐明皇一样的老人,并没有很深厚的感情。

“要是他年轻的时候,必然会知道马上只能平天下,治不了天下的道理。又怎么会犯下此等错误。”

听完裴怀贞的话,韦应宏亦是深以为然。回首历朝历代,除了开国、对外用兵之时,就少有武将、勋贵爬到文臣头上的例子。

原因就在科举上面,会试三年一次,每届三鼎甲、两榜进士众众。没了他们,谈何掌控朝堂、治理天下。

三人都不再多言,只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北风,吹落枝头一寸雪。

……

……

小年夜拜过灶神后,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年关前的最后准备。春联总是少不了的,这事自然落在陈恒身上,他提笔写了一对:好年好景好运气,多财多福多吉祥。

吉祥,正是陈丐山为尚在襁褓的三弟选的名字。

“一个双喜,一个吉祥。希望我们一家人,都能像今年一样顺顺利利。”

年三十的饭桌上,陈丐山跟家人宣布自己的决定。

陈启自然不会反对,吉祥跟如意,这俩名字他都喜欢的很。唯独二叔在一旁捂嘴偷笑,陈丐山看着觉得奇怪,就问道:“你在笑什么?”

“爹,我是想到你当初给恒儿取的小名。哈哈哈哈哈,再看看你现在取的。”陈淮津咧开嘴,完全没去注意陈丐山黑下来的脸色。

周氏寻思着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可别又闹出小儿子挨打的笑闻,赶忙出来打着圆场,“二狗这名字怎么了,要我说,也就是二狗出生后,我们家日子才一日好过一日。”

陈丐山闷着声点点头,陈淮津还想出声解释本意,陈启已经在桌下踢了他一脚,示意这个缺心眼的弟弟,别再给自己找不痛快。

“大家先吃饭,咱们边吃边说。”二婶也趁机转移着话题,对着周氏道,“娘,一会吃完,我陪着你去点香呗。”

每年三十晚上的子时,周氏都会带上家里的儿媳,去村头的土地庙上香祈福,只是今年顾氏要在家中做月子,这活就只有二婶能陪着她一起去。

周氏笑着应道:“今年把陈青、陈娴两姐妹也带上,人多也热闹些。”

农家的女娃懂事早,虽然并无大户人家的那么多规矩,可逢年过节的习俗也是少不了要学习。

男的自然也有类似的任务,一般去祠堂祭祀祖先都会交给他们。不过今年这事没轮到他们家,家里的成年男丁,到时候只需过去一趟就成。

“也不急。”陈丐山还是心疼孙女,说道,“今年难得有县里的戏班来唱戏,先带孩子们过去看看热闹,回来要是不累,你们再带她们去。”

村头的戏班,往年是没有的。听说是隔壁下塘村有人在外头发了财,今年刚回来就告诉村里的里正,自己已经把县里把戏班请来,准备给村子里热闹热闹。

不过这种事只想着自己村的人看,容易落别人的闲话。下塘村的里正也聪明,直接把戏台子选在跟山溪村交接的位置。其他村子里的人,过来也方便一些。

他们只需要占了这个名头,请人写了两行排头,立在戏台子两侧,既扬了名,也不会让人觉得显摆招摇。

陈青、陈娴两姐妹,巴不得同意。一边跟奶奶保证,自己上香时绝对不会犯困。一边期待着戏台上的热闹。

吃过晚饭,陈丐山就带上一家老小直接出门。只有周氏跟二婶抱着吉祥,留在家里陪着不能出门的顾氏。

本来双喜也是不想带的,架不住这孩子一直哭闹。二叔心一软,就把他抱在怀里,告诫他不能乱跑,才让这小子得了这个机会。

今夜是个好天气,明月当空,万里无云。天上的星星,闪烁在戏台正上方。陈恒赶到时,此处已经人山人海。

陈启放下从家里扛过来的两条长凳,在外围稍高的地势找了个位置。陈启拉着陈淮津在凳子上跳了跳,再三确认没问题后,才拉着陈青三姐弟站上去。

“爷爷,听说戏唱到最后,会扔糖是真的吗?”陈娴眨着明亮的眼睛,她对听戏不太感兴趣。才吃过晚饭,已经盘算着一会的吃食来。

陈丐山笑了笑,“你要是能坐到最后,再想着要不要上去抢糖吧。”

“姐,你要吗?”陈恒搓了搓手,对着陈青低声道,“你要是想吃,我就给你抢。”

“人那么多,你过去凑什么热闹。姐姐不吃,就来看看热闹。”陈青终究年龄最大,一说话就不同凡响。

“开始了,开始了。”双喜在二叔怀里,突然指着远处喊道。

随着双喜话音方落,人群也发出欢呼。一名穿着戏服的青衣,款款走出幕帘,两袖一甩舞过长夜。鼓声、锣声逐一响起,一个彩球从半空中炸开,一副红纸黑字的长联随即落下。

陈恒知道上面的字,写的是感谢下塘村人厉氏青云之类的话,因为这字,就是他写的。围棋这方面,陈恒的悟性有限。可他的一手书法,经过书院的锤炼,已经胜过许多人。

今天第一场,演的是《玉蜻蜓》。这戏在扬州、姑苏两地都很有名气,响亮程度不下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这则戏的内容,却有点像许仙的儿子许仕林救母。不过较之故事离奇程度,也是不落于《白蛇传》。

说的是姑苏一个才子叫申贵生,因不满长辈的指腹为婚,跑去法华庵避难。他来此,是因为自己元宵灯节对一名女尼一见钟情。

陈恒一时也想不明白,这姓申的小子,是怎么会对尼姑产生兴趣。总之这两人互吐爱意,姓申的小子留下家传宝物《玉蜻蜓》,作为定情信物。

不久,这尼姑便有了姓申的孩子。

真的是个猛人,陈恒再一次感慨。

不知道编这戏的人,是不是道门中的人。真的是太坏了,直接让这位女尼,在法华庵中生下孩子。

后来碰到申贵生的原配妻子,指使家丁大搜法华庵,女尼就让庵中的师太,将自己刚刚生出的孩子悄悄送出寺庙。

戏唱到这里,第一天的内容就算完了。下塘村的里正带着几个壮丁,提着堆起的年糕,腊肉,半只猪脚等物放在戏台上,以作答谢。

演女尼的那位青衣,则捧着盘子走出来,将糖洒向围上来的孩童。

等到抢完糖,大家就可以回家准备最后的守岁。照例是陈启扛凳子,陈丐山提着灯笼走在最前头。

陈恒跟着两个姐姐,走在二叔的前头。

“弟弟,你以后可别喜欢上尼姑。”陈青看完戏,还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太可怕了,怎么能在寺庙中生孩子,不怕佛祖责罚吗?

陈恒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叮嘱,也有些哭笑不得,道:“姐,你放心吧。你弟没那么傻。”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