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8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啊,是这样吗?”梅晟嘉小脸一垮,十分自责道,“怪我不小心,不知兄长能否告诉我,宝琴妹妹喜欢吃什么,我这个做哥哥的平日出门,也好留心一些。”

“无妨无妨,有劳梅兄挂心了。”薛蝌眉毛微皱,有些受不了对方直呼妹妹的名讳。

“应当的应当的。”梅晟嘉连连摆手,脸上尽是热情之色,“爹爹常跟我说,薛大哥为人、学识都是一流,让我多跟你亲近亲近。”

薛蝌实在招架不住对方的热情,悄悄将目光投向远处憋笑的三人。

你们就准备这样看着?

知道了,知道了。

还是陈恒读懂薛蝌的眼神,笑着拉上钱大有,一同走到梅晟嘉的身后,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两位同窗,有事吗?”梅晟嘉困惑的转头,他也不是没记住陈恒等人的名字,只是平日没什么交情,也不好称兄道弟。何况只是两个普普通通的童生,犯不着他梅少爷低声下气。

只是他这一句同窗,真把远处的江元白逗得大笑。这是直接给他们贴上‘薛蝌等等同窗’的名号啊。

陈恒面色一沉,他跟梅晟嘉虽是同龄,可身高却比对方要高出半个头多,身旁又站着一个十八岁的钱大有,看上去十分唬人。

“这位同窗,你打扰到我们文社办事了。”陈恒也不客气,拱拱手,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可有我能帮忙的地方?”梅晟嘉眨眨眼,有些不甘心就这么离开。

“再过不久,我们屋的素昭兄就要回来了。”

恶人自有恶人磨,陈恒刚报出辛素昭的名号,梅晟嘉面色大变,留下一句“薛大哥,改天有空,我请你去酒楼”,就提起衣袍匆匆起身。

他之前有段时间常常来薛蝌屋里串门,又爱赖着不走。时间一长,正好撞到辛素昭心情不好的时候。

听到这个叽叽喳喳、废话又多的人,辛素昭哪里能忍得住自己的暴脾气,直接单手提起梅晟嘉丢出屋去。

你还别说,这次事情过后,梅晟嘉只要碰到辛素昭,都忍不住低头绕路。

等到不速之客匆匆告别,三个损友这才上前,围着当事人开始嘻嘻哈哈。左一句‘薛大哥’右一句‘我们是你的同窗等等’,可劲的埋汰人。

薛蝌对他们可就没那么客气,直接挥手赶人,怒道:“你们现在要是闭嘴,晚上我就带你们出去吃顿好的。”

“薛兄高义。”

“蝌弟有孟尝之德。”

第七十六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

正当陈恒准备跟着薛少爷出门长见识时,林府却派下人来,告诉他家主今日钓了一条鱼上来,让他晚上回家吃鱼羹。

陈恒没法,只好让薛蝌另欠自己一顿,才笑着把事情整理完出门。一路来到林府,时至今日,陈恒再来此已经连门贴都不需要。

站在门口的下人,一见到他来,已经笑着迎上来,“大少爷怎么才回来,老爷回来时就跟小的说过,大少爷直接去书房找老爷就行。”

陈恒面色微红,略显腼腆的点点头,就直奔林如海的书房。

一进到屋内,就看到林如海正拉着林珏考教功课。如今已有八岁的林珏,比起第一次初见时,气色已经好上许多,只是身形比同龄人偏瘦一些。不过林家人的身形都差不多,估计是怎么吃也吃不胖的类型。

“大哥!你怎么才来啊。”林珏一见到陈恒,立马欣喜的跑上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存了逃课的心思。

林珏的年龄跟双喜一样,陈恒也把他当成弟弟看,直接笑着点破他的心思,“可别想着偷跑,该背的文还得继续背。”

陈恒推门进来时,刚好听到林珏在背论语。林珏开蒙晚,加之小时候身体不佳,林如海其实没怎么要求他的学业进度。四书五经,也只是隔空教上一段。

不过林家的家风尚学,林珏又是个聪明伶俐的,耳濡目染下,读书的进度倒是一点不慢。只是贾氏舍不得送他书院,还想留在家中好好照顾一两年。

“恒儿说得对。”林如海在一旁笑着点头,指了指空出来的椅子,“刚刚背到哪儿了?”

林珏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下,苦巴巴道,“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林如海看了一眼陈恒,示意自己找事情做,就对林珏道:“继续背。”

说完,林如海还拿起桌上的文章,一边听一边看。这份一心二用的本事,不是对四书五经十分自信,万不敢如此。

陈恒自己也没闲着,围着书房内的小书架上绕上几圈,他挑中一本《西京杂记》,直接寻了个靠窗的位置看起书来。

这是一本关于汉朝长安的笔记小说集,文中记录的多是遗闻轶事,正适合眼下打发时间。毕竟等到林珏背完书,大概就要轮到陈恒自己咯。

果然,林珏刚背完。林如海就将另一个倒霉蛋叫到自己面前。

“你的策论进步很大。”林如海很是欣慰的点头,自己之前点出的问题,陈恒都有马上改进。

讨论学业时,陈恒的表情十分严肃,只默不作声的听着接下来的话。等了半天,他也没听到后文,有些困惑的抬起头,就见到林如海对自己微笑。

“伯父,那么说我的策论成了?”陈恒十分欣喜道。

“能在书里得到的东西,都差不多了。”林如海笑着放下手中的策论,“你是不是也想去参加院试?”

“想。”陈恒很认真的点头,跟他同一批考过童生的崔游道、杜云京都已成了秀才。陈恒又不是技不如人,心中怎么可能不躁动。

“恒儿,且再等一等。”林如海耐心的劝着。

他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又怎么会不懂陈恒的心思。他当然不是戏文里说的,那种刻意压一压陈恒的傲气。每个年龄段,都应该要有每个年龄段的样子。

年轻人就是要自信有冲劲,不自信昂扬还叫什么年轻人。中年人,就要有中年人的沉稳,处变不惊、藏秀于内。

林如海说话没有说一半藏一半的习惯,他将自己对陈恒的盘算说给对方听。至于能不能接受,就全看陈恒自己。

“现在乐仪书院升为官学,你应该有看过秀才们参加岁考吧。”

面对林如海的提问,陈恒连忙点头。成为秀才后,不是就在家中安心读书即可。官学这边,会有学政主持三年两次的岁科考试。

只有考试及格,才能获得继续考取举人的资格。像这样的考试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会持续到你考到举人为止。

而且许多学政,为了彰显自己的学识文才,特别喜欢出一些截搭题。把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话,各取一半,或是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当作考试题目。

与乡试不同,乡试的题目因为要上报礼部,虽然稀奇古怪,还能有迹可循。

岁考的题目,一旦怪起来,那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鸣翠柳。

林如海就是吃过这个亏,所以才希望陈恒能做到院乡连考,不要把自己的大好时光,耗费在无休无止的岁考中。

这就是秀才好做岁考难吧。陈恒心中感叹一句,又悄声问道,“那崔兄、杜兄他们今年能考中举人吗?”

“过个举人问题不大,不过想要在会试上考取好名次,可就不好说了。”林如海直言道,“举人到进士这一关,若不能一鼓作气,很容易因为安稳的生活懈怠下来。”

都说金举人,银进士。寒门书生生活一旦安稳下来,很容易会陷入娶妻纳妾,声色犬马的温柔乡中。

这样对比下来,好像只有童生阶段,自己才有时间又有精力朝着未知的命运不懈努力。陈恒逐渐明白林如海为何让自己多等一等。

“恒儿,取其上者,得其中。你明白伯父的意思吗?而且……”林如海继续抛出话,“到明年,你也十三岁了,到时候可以跟着伯父往府衙里走走,书上学到的东西,终究要用过之后,你才能真正掌握。”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