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88)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胡源将信将疑点点头,“那陈弟想请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所请的书楼倒有要求,不要扬州最好的,最好是坐三望二,或是坐四望三这种。一定要认识些达官显贵,能跟上头说的话。手上的书楼店铺要多些,如果有开到外省去的,最好不过。

至于人嘛,我毕竟跟他们不熟,胡大哥就照着自己愿意搭伙的人来选。”

一连听了几个最好,胡源自己也有些晕乎。稍稍理清陈恒的要求后,他闭目思考半天,道:“我还真有一位这样的朋友,为人宽厚,讲情义明事理。

是王记书楼的长子王思义,若真要我选个同行,我觉得只有他最合适。”

见胡源说的一脸坦然,又有之前的合作前例。陈恒也是十分信任的点头,“那还请胡大哥替我邀请他一次,我想跟他见面详谈。”

“这有何难。”胡源大手一挥,保证道,“不出三日,我必定有口信给你。”

“甚好。”陈恒赶紧起身,作揖道,“那就有劳胡大哥了。”

“你看你,还跟我计较这个。”胡源嘿嘿一笑,“你要真的想谢谢大哥,就把你新写的话本交给我,大哥保证给你弄得红红火火。”

陈恒微微一笑,闭口不言。胡源只好再一次叹气,看来他今晚怕是睡不好觉了。

三人又稍作闲聊,陈恒就拉着薛蝌告辞离去。

回去的路上,听了一整场的薛蝌,将肚子里的问题,一一道出,“恒弟,为何还要再请一个人?可是担心我身上的钱不够。”

“有一部分原因。”跟他说话,陈恒倒不会顾及多少,直接道,“要真想办成办好此事,所耗的人力物力,非十万两银子,绝对做不好。”

“这么多?”薛蝌有些咋舌,“你昨天不是还说只用几千两就可以了吗?”

“几千两只是能开始做。”陈恒耐心的给他解释,“做生意嘛,有个小本就够了。剩下的钱,都是一边赚一边投。咱们又不是做倒买倒卖的,用不着这么多。”

薛蝌点点头,请教道:“那这钱,你准备让大家怎么出?”

“薛兄,此事是我为你们家谋划的。”陈恒给他讲起其中窍门,“自然是你们占五成大头。胡大哥作为我们跟王家的中间人,还要出个一千两,他该拿个两成。

只有这王思义,不管他愿不愿意投钱,只要他点头想做,我们送他两成都行。到时候我也会出五百两,占个半成。”

这五年,他靠着《聊斋志异》陆陆续续的赚,攒了七百两的银子。剩下的二百两,要留给二叔今年开茶铺用。他能动的钱,也就这五百两了。

薛蝌在心中算了算,疑惑道:“那还有半成呢?”

月光下,陈恒微微一笑,伸手指向远方,“分作两半,一半送给府衙,一半给咱们书院。”

第八十章 三分明月在扬州

两日后,胡源果然带来王思义的消息。

“既然是胡大哥的朋友,又有元和先生的话本在,这事就算我一个吧。”

如此轻飘飘的一句话,陈恒连对方人都没见到,就拿着王思义给的一千两,晕乎乎的走出胡记书楼。

陈恒身怀巨款,胡源自然是一路送他到了书院门口,路上顺便给陈恒大概讲了讲王家书楼的情况。

可惜胡源讲的太多,陈恒只记住了两个主要的。王家是在户部、礼部都有关系的大商家。他家的书楼,遍布沿海各省。

光这两项,陈恒就已经十分满意。更何况对方出手,又如此干脆爽快。

“胡大哥果然是会交朋友。”陈恒不得不感叹。

“你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啊?”胡源笑着说道,“我能认识他,还是因为你的《聊斋志异》。你没在这行呆过,不知道其他书商对它的评价。

反正托你的福,连巴蜀那边过来的人,都知道扬州有个胡记书楼。借着这阵名头,我有幸跟他吃过几次饭,慢慢就熟悉了。”

胡源站在书院门口,朝着陈恒挥手道别,“我那笔钱,明日就给你送来。”

“好。”陈恒点点头,“胡大哥等我消息。”

跟胡源分别后,陈恒一路不停,快步往寝屋走去。刚见到薛蝌就将他单独拉出来,这俩人在书院里找了个僻静无人的角落,陈恒赶忙把一千两都塞给他,这忐忑一路的心,才总算如释重负。

薛蝌默默听完王思义的事情,不禁也笑道:“是个有意思的人。”

听到这句话,陈恒忍不住轻呵一声。薛蝌跟这位王思义比起来也差不多,别人只是拿了一千两。这小子因为自己几句话,可是要拿个三千两出来。

“我昨日给家里写过信,估计还要十日,才能把五百两送来。”

薛蝌还能说什么?想到陈恒又为自己出主意,又为此事上下奔波,现在还要把全身家当拿出来。薛蝌心中的感动,实难言语。只觉这份情谊,不知该如何报答。

“打住,打住。”陈恒觉得薛蝌的眼神有些不对劲,赶忙抬起手打断对方的胡思乱想,“你可别想太多,我新话本的钱,你们三个还是要给的。”

“理当如此。”薛蝌很认真的点头,到如今他也想明白了,报纸初期能不能卖得出去,全得看恒弟的话本。

“恒弟想好写什么了吗?”薛蝌最近确实没见过陈恒动笔,以为对方是要这几天才开始动笔。

陈恒坐在石凳上,老神在在的摊开手,“薛兄觉得我是那种临时抱佛脚的人?这几年,我早就写好一些,存在自己家的书箱里,一直放着没用。这次,一会一并带过来。”

陈恒确实没吹牛,就他家那个书箱里,虽然很多本只写了个开头。可那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光是听到,就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

只是考虑到自己第一本是《聊斋志异》,是靠神鬼志怪一类起的家。避免文风跳脱太快,让读者们不习惯,可供挑选的范围会相对有限。

“哦?”听到陈恒用了‘一些’这个词,薛蝌不禁也好奇道,“你写了什么样的话本?”

陈恒没有卖关子,扬了扬眉,自信十足道:“蜀山剑侠传。”

薛蝌站在好友对面,心中回味一下这个书名,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当下的话本,书名多是七弯八绕,喜欢弄些噱头让人打开翻阅。像这样扑面而来的鲜明主题,倒真像一把宝剑从夜空中出鞘,在月下发着寒光。

“既是如此,那兄长我就静候佳作了。”薛蝌拱拱手。

“行了,你趁现在时间还早。赶紧带着钱回家去吧。”陈恒出声赶人,薛蝌不担心一千两银子的安危,他可是会急得睡不安稳。

薛蝌笑着点点头,意气风发道,“明日下堂后,我就带你去印刷铺那边。”

陈恒什么话也没回,只是站起身送客。

这夜。

见到自家兄长难得回家,薛宝琴喜出望外的来到对方书房。

推门进来的妹妹,将自己带来的点心放在桌上,轻声唤道:“哥哥怎么想到今日回来的?”

薛蝌从书桌上抬起头,薛宝琴今年已经十岁,正是女孩儿开始慢慢抽条的年纪。他妹妹的五官本就明艳大气,圆脸似鹅蛋,杏眼如明月,直挺微翘的鼻翼下,暗藏含珠唇。

作为一个技艺逐渐成熟的画师,薛蝌看人看物看景,会更关注对方身上的气质。与林家妹妹的仙气、灵气不同。他妹妹身上是贵气、大气,好像天上永远皎洁温柔的明月。

那是一种让人觉得惊心动魄又不会惊世骇俗的宁静之美。

这份美丽里,有三分娇憨,四分清纯。剩下的那三分,一份给了温婉,一份落在端庄,至于最后一份,则藏在伴月的云彩中。

自家的妹妹真是越看越好看啊,薛蝌脑中情不自禁的跳出梅晟嘉的脸,原本还十分喜悦的心情,立马跌入谷底。

薛宝琴看着哥哥说变就变的脸色,有些好笑道:“哥哥是想到什么?怎么脸色变化这么快,妹妹不就问了你回家的原因吗?”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