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176)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阅读记录

当初新朝初立时,他们是支持分封的。

只不过不敢明言。

实则其实算不上是支持分封,只是不想继续呆在咸阳了,更不想成个被圈养的无爵位在身的宗室子弟。

咸阳的高墙,对他们而言,已成了牢笼。

将他们束缚的太久了。

只是……

他们不甘心。

人都是有不甘心的。

尤其他们还身处大秦皇室,就这么黯然的甘于沉寂,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他们不敢对皇帝位生出觊觎之心,自知没有这个能力,更不可能得到朝臣支持,一来他们没有扶苏这样的深厚人脉,二来也不怎么受父皇喜爱,所以早早便打消了那不切实际的念头。

但大秦律法严明。

在律法之下,大秦不养无用之人。

他们心中同样有危机感。

而今的他们只是借着父皇对子嗣的宠爱,才暂时得以位列宗室籍,但这种宠爱是有限度的,也是有时限的,终有一日,这些优待会被收走。

到时。

他们一脉又将何去何从?

若是没有去过外面,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他们本可以继续忍受。

但嵇恒之前提出的重走开国路,却让他们一下打开了心扉。

他们想要走出去!

他们不想再被关在高墙之内。

因而这次才特意前来问计嵇恒,想让嵇恒帮他们出个主意,让他们能借此获得爵位,继而避免日后被扫地出门。

同时能以有爵者的身份出入皇城。

嵇恒看着垂头丧气的几人,也是知晓他们的心思。

皇子的处置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

最终其实就两种办法。

一种是封王侯。

另一种是圈养京城。

两者各有好坏。

分封出去,固然能隔断跟朝廷大臣之间的联系,却同时也容易造成藩王实力过大,就算只是虚封,因为顶着宗室的头衔,他们也可在地方大肆敛财,鱼肉民众,历史上这类事向来是屡见不鲜。

至于圈养京城,这类容易让皇子跟大臣们勾连,若是遇到皇帝权弱,甚至可能被强行干涉朝政。

两者各有千秋。

大秦眼下其实就是圈养京城。

不过无论选择哪一种,最终既定的制度都会被打破。

制度是人创立的。

活人是不会被死人设置的制度束缚住的。

只要利益够大,就会有人僭越。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秦始皇所谓是禁权于内。

给予宗室子弟优渥的生活,但严格限制他们的自由。

不准入伍,不准外出。

这其实是受到了其弟成蟜的影响。

成蟜的封君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在沙场中拼杀出来的,虽然极大可能是摘现成的桃子,但终究还是去战场上走了一遭。

正因为遭遇了成蟜的背刺。

始皇对宗室子弟入伍有了极强的戒心。

而过去宗室子弟获得爵位,大多就靠着入伍斩获军功。

如此一来。

始皇几乎断了宗室子弟的爵位路。

大秦现在的宗室子弟能否获得宗室籍,完全看皇帝的脸色,皇帝亲近,自然就能获得宗室籍,皇帝不悦,直接就可以‘你一介白身不符合宗室要求’,将其驱逐出宗室。

此举大幅加强了皇帝在宗室的话语权。

但也会引起宗室子弟的恐慌。

对于宗室子弟,嵇恒并没有太多看法。

汉朝也好,唐朝也罢。

最终制度都走偏了,以至于后续不得不狂打补丁,但最终依旧无法避免,宗室子弟迅速膨胀后,对于朝政的极大损耗。

唐朝尚还好。

有李世民、武则天等对宗室子弟的斩杀,宗室子弟数量一直有所控制,加之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逐渐不济,军头并立,宗室子弟根本没有得到发育空间,就直接被遏制住了。

唐朝算是一个特例。

不过对于宗室子弟的处理,唐朝最为开明,也最有借鉴性。

只是在当下宗周宗法制的影响下,唐朝的很多想法,在秦朝推行会遭遇极大的阻力,并不能直接照搬,不然定会导致‘时代’不服。

嵇恒目光微动。

他在脑海回想了一下唐朝的情况,嘴角渐渐掠起一抹弧度,这抹弧度很小,而且很快就藏了下去。

他开口道:“正常途径,你们是不可能获得爵位的,不过寻常之法不可行,另辟蹊径却未必不可行。”

公子高听到‘另辟蹊径可行’,立即又燃起了兴致,神色兴奋的表情流于脸上,原本瘫软下去的身子,重新挺立起来。

公子高连忙作揖道:“还请先生直言。”

嵇恒摇了摇头,道:“有些事还不到时候,也不是现在,我唯一能告诉你们的,便是军功爵会逐渐改变,而在改变的途中,会促就大量的变化,你们若能借此抓住这些变化,未必不能获得爵位。”

“到时出仕也未尝不能实现。”

“军功爵制要变?”公子高一愣,他狐疑的看着嵇恒,眼中露出一抹诧异,这个消息他都未曾听闻,嵇恒是如何知晓的?

不过他倒也没有怀疑。

嵇恒之才。

他可是有所了解。

嵇恒都如此说了,想必当是如此。

只是嵇恒这番话太过笼统,也完全没有给出信息,他们就算想利用其中的变化,也根本无从谈起。

胡亥开口道:“嵇先生,你把话说明点。”

“军功爵会怎么变化?”

嵇恒看了胡亥一眼,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他淡淡道:“军功爵制眼下已不适合大秦了,只是由着世人的习惯,依旧在执行着,但大秦其实已很难支撑军功爵制继续运行了。”

“所以军功爵制定然会变。”

“不过在变之前,大秦会逐步兑现过去的承诺。”

“部分实赏,部分虚赏。”

“最终用价值相当或者说是略劣的功赏去兑现,而那时关中会有大量得到实赏及虚赏的民众,朝廷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去面对处理这部分。”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准许低爵位子弟入学。”

“你们的机会就在其中。”

嵇恒将心中想法缓缓道出。

第169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

听到嵇恒的话。

公子高等人心中一惊。

他们确实没有想到嵇恒会说出这番话。

大秦并不禁止民众接受知识,但教育本身就是极高的门槛。

而且要求很高。

就大秦目前而言,唯有爵位达到大夫级的官吏,才能供应的起子弟入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境殷实的豪强、贵族,能通过举荐或者保荐的方式进入学室。

但无一例外,对家境都有很高要求。

大秦施行的是‘壹教’。

即统一教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大秦旨在通过设立于各郡县,专门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室’完成官吏培养。

而这些‘史子’‘弟子’是大秦未来的储备官吏。

非史子也,毋敢学学室。

眼下嵇恒之意,分明是要降低入学标准。

而且会降的很低。

他们对此其实是很费解的。

这真的可行吗?

嵇恒自看得出几人的疑惑不解。

但这的确就是他的想法。

现在读书的成本太高了,寻常的一枚竹简造价近乎十几钱,寻常家庭根本就供应不起,就算是大夫级的官员,年秩高达六百石,也仅仅只能供应少数几名子嗣,由此足见教育成本之高昂。

然他的主张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变国家’。

如何变?

自然要从底层出发。

现在贵族跟底层的鸿沟依旧存在。

唯有将这道鸿沟彻底填平,才能真正的做到变国家。

知识改变命运!

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

也有国家!

公子高拱手道:“嵇先生,你此言是当真?”

上一篇:渡风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