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537)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阅读记录

他这次前来,并非为这事。

也实是无心于此。

他将竹简合上,重新放了回去。

不过,嵇恒并未将这份竹简拿走,而是连同这份竹简及扶苏带来的那份药方竹简,一并推了过去,他淡淡道:“这就是新的药方。”

闻言。

扶苏一下愣住了。

他怔怔的望着被推到身前的两份竹简。

眼中充满了疑惑跟不解。

一份《语书》,一份《麻沸药方》。

哪里有什么新药方?

他伸出手,又将手缩了回去。

这两份竹简内容,他早已过目不知多少遍,虽做不到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但也深知这两份竹简的大概内容,两者完全不搭边,如何能构成一份新药方?

扶苏双眸在两份竹简上来回扫过。

心中思绪万千。

只是任凭他如何猜想,也始终想不到‘新药方’在何处。

最终,扶苏苦笑一声,作揖道:“扶苏愚笨,看不出‘新药方’在何处,还请先生提醒。”

嵇恒神色淡然。

他轻笑一声,开口道:“夏老太医身死后,宫中可还有太医?”

“自然是有。”扶苏直接道:“夏老太医固然是太医院中医术最精湛的人,但宫中又岂会只有一名太医,自还有不少太医。”

嵇恒道:“夏老太医的弟子,可入了太医院?”

扶苏迟疑片刻,缓缓点头道:“有几名医术精湛的弟子入了太医院。”

嵇恒又道:“太医院的太医是如何挑选的?”

扶苏沉声道:“大秦有很严格的户籍制度,医者几乎都是出自医者家庭,当然也并不绝对,若有医者愿意将一生所学传授他人,并引荐此人为医,同样可入户籍百业中的‘医’。”

“所以大秦的太医,多是医者世家。”

“或是医家门徒。”

扶苏点头。

嵇恒轻笑道:“百家诞生以来,医家便是小众,基本在一个家门中荡漾。”

“唯有后继无人,或者是为一些权贵压迫,不得不将一身所学传授他人,如此,还会私下藏匿自家独门药方,而医家中少有的大家,基本都是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有一定天赋,最终才推陈出新,成为医家大家的。”

“然这般出彩的人注定寥寥。”

“世上只有一个扁鹊,也只有一个鲁班。”

“后续的‘扁鹊’跟‘鲁班’,不仅不能达到前人的高度,甚至只能望而兴叹,医家也好,工匠世家也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制度下,已缺乏了创新的意识。”

“他们这些‘后人’,只能拾前人牙慧。”

“就这还是学艺不精。”

“一代不如一代。”

“我若是没有记错,你先祖昭襄王曾自学医术。”

扶苏点头道:“确有此事。”

随即。

扶苏面色一滞。

他已隐隐明白嵇恒在说什么了。

昭襄先王身边没太医吗?

自然是有的。

但为何昭襄先王宁愿自学医术也不愿用?真是因为自己在医术上很有天赋?但这恐也未必,毕竟昭襄先王乃一国之君,日理万机之下,哪有那么多时间跟精力学医术。

然……

昭襄先王却是活了七十多岁。

固然以先祖的身份地位,能够见到很多的医家书籍,但从对医术一无所知,到最后为自己医治,并最终得以长寿,这恐非是自学就能解释的了。

毕竟……

先祖看到的医家书籍,这些太医同样能看。

那为何独先祖得以长寿?

扶苏懵了。

他一下反应过来。

世上只有一个扁鹊,也只有一个鲁班。

即便将扁鹊的所有书籍都给其后人学习,恐也无人能达到扁鹊的高度。

一代代传下去。

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除非这些百业世家中出现一个天才。

不然泯然众人才是常态。

但这种几率太低了,而根本原因,便在于这是世袭。

庸人才是最多的。

昭襄先祖或许在医术上是有些天赋,但能这么轻易的超过那些太医,恐正是因那些太医都太过庸碌了,只要稍有天赋便能超过,这也解释了,为何昭襄先祖对太医跟方士嗤之以鼻。

非是不敬。

而是这些人的能力不配!

相较让庸医医治,昭襄先祖宁愿自己去医。

见状。

嵇恒微微额首。

从扶苏的面色上,他基本是意识到了。

他淡淡道:“在过去世袭为主的岁月里,百业是在一个家族中打转,但并非所有家族都代有人才,也非是所有家族都能始终进步,庸碌才是世袭家族的常态。”

“陈腐守旧,抱着过去的书卷,也才是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古人没有提供方法,很多家族便直接傻眼,也提供不了任何办法,朝廷的太医或许会从民间挑选部分,但随着时间过去,最终太医的位置,也会渐渐为这些世袭的太医垄断,一些更有医术的医生则始终流落民间。”

“医术也始终得不到发展。”

“小病成大疾。”

扶苏心念一动。

他看向一旁的两卷竹简。

也是彻底明白了。

《语书》是普及知识、广开门路的,而《麻沸药方》是最新的药方。

若是让医家打破旧有的世袭,让这些医术能流落到地方,或许能让一些有医药天赋的人,踏上到医生的行列,继而促进整个医家的进步,从而创造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药方。

而在医家繁荣的情况下,很多过往的疑难杂症,未必就找不到医治之法。

而这就是嵇恒说的‘新药方’。

扶苏试探的问道:“先生想让医家也进入学室?”

嵇恒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淡淡道:“医术相关的确该大力发展,这是惠及天下所有人的,但若是如《语书》这般,在初级学室,那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医术这行是治病看人的。”

“对人要求很高。”

“识字只是基础,因而更合理的办法,当是在初级学室之上,如正规学室一样,建立一些太医院,挑选对医术有兴趣的学子进入,并让天下名医去授学,并让这些初学医者,如‘初为吏’一般,在天下试为医,大浪淘沙之下,才会有真金显现。”

“如此医家才能繁荣。”

“也才能造就更多的‘扁鹊’。”

扶苏颔首。

这的确是可行的。

而且除了医家的人会反对,估计满朝大臣没人会反对。

毕竟正如嵇恒所说,这会惠及天下所有人。

医术上去了。

活命的机会也更大了。

谁又会去嫌自己的命太长呢?

但他这行。

同样不是为了这。

他开口道:“先生高见,只是扶苏之意,并不在此。”

嵇恒点头,沉声道:“我知道你的来意,也知道你的想法,我非是医者,给不了药方,想要药方,唯有医者才能拿出。”

“大秦的太医该做了筛选。”

“能者上,庸者下。”

“至于如何筛选,同样很简单。”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行,在城中修建一所医院,让这些太医接诊,并让相关人员登记最后的医治情况,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若是有都医治不好的。”

“便以重金悬赏。”

“让地方的医生也参与其中。”

“这地方不仅局限于关中,而是整个天下。”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人为制造一个医术交流平台,从天下的医者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集合这么多医者的力量,或许能给出你想要的‘药方’。”

“朝廷也可借助这个机会,将太医院中尸餐素位的太医踢出去,并选入一些医术更高明的太医。”

“不过……”

“医者跟其他百业不同。”

“这是很考究经验跟见识的,所以就算寻得了‘药方’,这所医院也当继续存在,以便给这些医生更多积累经验的机会,也让他们能见识到更多病情,日后若遇到类似的,也才能更快寻到医治之法。”

上一篇:渡风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