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欲换更添香(42)

作者:尼莫点1 阅读记录

翁韫见那些贵女踊跃上台,回头望我,“逢春姐姐为何不上去切磋一二?”

“逢春末学肤受,怎敢在皇上太后面前班门弄斧。”

“姐姐尽管自谦,本公主反正是不信的。你啊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肖多说,我也能从你的谈吐举止中看出。”宴席的喧闹使翁韫向我凑近了些,她接着道,“你别看我六哥晟王平素里对人待答不理,自视甚高,其实啊他最爱舞词弄札,卖弄学问了。今日你能道破他卖的关子,可见你的广博。”

“公主又谬赞了。”

这话音刚落,贵妃就举杯而来,笑意温柔,天生妩媚,“刘少夫人竟还在宫中?入夜了还不找家,也不怕家人记挂?”

第48章

不介意她的绵里带刺, 我回以温良的微笑,“承蒙繁昌公主与归乐公主抬举,逢春才有幸与诸位共享畅春夜宴。”

贵妃不禁转过头去望了眼皇上的方向, 再看向我时, 目光别有深意,“刘少夫人, 莫要乐不思蜀了就行。若夜深了,找不着回家的路,本宫倒是可以帮你点个灯笼, 派人护送你归去。”

我隐约察觉她似乎知晓什么, 只颔首道, “多谢贵妃娘娘好意。”

男宾们比完武没一会儿,内侍们也备好了许愿祈福的孔明灯。众人都移步到了空旷之地, 再度拿起毛笔在灯的背面写下心愿,或左顾右盼,或说说笑笑、写写停停。然后准备放灯。

太后有些不尽意, 看皇帝那样, 是一个闺秀都没瞧上。眼看着放完灯后就要散场了, 太后又摆上慈爱的笑容, 对翁斐道,“这在场的人啊, 祈愿都写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之类的话, 哀家不一样,哀家这孔明灯啊, 只求咱们皇上能多得些称心可人儿的妃子, 繁衍后嗣, 接绍香烟。”

翁斐对太后话里的暗示一笑置之, 目光远眺,落在了正弯腰在灯上写愿的我身上。他这才念头一转,计从心来,对众人朗声道,“大家都写好了吗?让朕瞧瞧各位都写了什么。”

果然,那些灯上,不是祝福皇帝太后长命百岁、身体安康,就是祈愿国运兴隆、风调雨顺这种虚夸大话。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真性情或者压根没有料到皇上会兴致勃勃看他们写了什么,所以愿望里没有什么国家大义,全是小我小家小情小爱。例如,祝愿家人平安,家族财运兴隆,个人姻缘美满云云。

翁斐看了一个又一个的孔明灯,眼花缭乱中,距离他的真实动机越来越近。终于,他一步一步,极尽从容地走到了我的跟前。

他背对着所有人,噙着笑,深望过来,这仅我可见的眼神,很温柔地攥夺了我。可我却不好回应他。只能含蓄有礼地颔首,强装镇定,再将手中的孔明灯呈上。

灯面上仅仅一句话,“愿君永享万里澄江雪霁。”

上次在踏雪湾时,他曾说过生在帝王家的不易,只有杀出重围,才能状似悠闲、来去自如的赏到‘万里澄江雪霁’之景。

翁斐眼波微动,这样的暗语,这样的心照不宣,挠痒着人心,亦如刚才的‘寒江雪’。只有他一人能心领神会,只有他一人懂这其中的深意,但却不得不暗藏于心。

月沉碧海望重楼,谁放明灯惹梦游。众人齐齐放飞了孔明灯,那橘黄色的暖光慢慢升起,漂浮,点缀在了深蓝色的暗夜。我离开宫门时,坐在马车上,掀起车帘,仰望星空,发现那些灯笼似乎已经穿透了云层。啊,竟然能飞那么高,真是让人迷恋,让人艳羡,又让人担忧啊。我不禁生了愁绪,它,最终会去往何处呢?就如我的人生,我不敢想。

许久后,我才回过神问木槿,“下午时我曾托繁昌公主身边的宫人来找宫门口找你,你可捎信回去了?”

“小姐放心,那宫人说了你要在宫里用宴,奴婢直接就让车夫先回去一趟跟主母说好了,免得她们见你迟迟未归会担心。”

“那就好。”我笑了笑,觉得有些困乏了,懒懒地打了个哈欠,“真想赶紧回屋里盖好被子,暖暖的躺着歇息。”

“花囍那丫头心细着呢,哪日能忘了给您床里先塞给汤婆子暖着?”

朗月高照,映照着皇城的重瓦飞檐。我坐在一路驰骋的马车上,距离宫墙越来越远。亦不知道身后的皇城内苑悄然又升起了一盏孤独的孔明灯,缓缓飞向天际。

而那灯面上写着一行模仿瘦金体的字,“愿朕永享万里澄江雪霁与卿。”

第二日起得晚了些。花囍端来浸润着玫瑰花瓣的热水给我洗脸,拧干的洗面帕热腾腾熨帖在我脸上,瞬间就目明清醒了。推开窗,清新的空气就携着金色雪里腊梅幽香迎面扑来。几重花影婆娑间,隐隐可见灰墙黛瓦上有只花猫在向阳处懒坐着。这是殷姨娘养的猫,从不拘着,闲懒的身影满府可见。

叠好被褥的许嬷嬷见我含笑着望窗外,也不禁挂起了笑脸,“今儿个天气晴朗,少夫人脸上的气色瞧着也不错。”

“许是昨晚心情甚美,酣睡得香甜了,休息饱了,气色也就自然好了。”我拿起篦子,梳起了青丝。才刚挽了抛家髻,描好了新月眉,刘清慰就打宫里回来了。我迎上前,与他简单交代了昨晚应公主们盛情同往畅春苑夜宴的事儿,并问他为何没在御前伺候?

刘清慰有些疲累,接过我斟的茶水,“皇上昨晚吩咐了旁的任务,所以我去办差事了。那苏太妃半个月前在杭州被找到了,昨夜刚抵达京城。但此事不宜声张,又逢畅春苑宴饮,皇上便委派了我去。”

我先是惊诧,而后嗟叹不已,“她煞费苦心出逃,用尽百计千谋想求自由之身,兜兜转转竟还是被抓回了京城。”

“逢春啊,这世间没有什么能敌得过君权二字。皇上权倾天下,生杀予夺。一声令下就有千军万马奔走卖命。区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苏太妃,在云罗天网之下,又怎会是失林飞鸟、漏网之鱼呢?”

“可是皇上为何执意要抓她?而且还如此秘而不宣。”

刘清慰想了想,方沉重地说道,“或许是想追查懿德皇太后的真实死因,还有七皇子夭折背后的幕后凶手吧。疑团莫释,皇上自然要追究到底。”

先帝翁孝宗,名翁鄞,排行老四。发动宫变后,一举称帝。不单攫取了太子长兄的帝位,还加了条夺妻之仇——将翁兖的侧妃王学英改名换姓,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不过,说起来这王皇后也是继后。翁鄞的原配皇后是温家嫡系出身的大小姐温禾筠,也就是当今圣上的生母。温家乃簪缨世族,乌衣门第,祖祖辈辈为官做宰,尽出将相之才。人们都说一朝君主一朝臣,偏偏温家重珪叠组,世世代代位尊禄厚,权重势大。民间更流传着“流水的皇帝铁打的温家”之类的戏说民谣。试问,哪个皇帝听了能恬不为意,一笑置之?

这翁鄞能登基,没少靠温家的鼎力扶持。生性多疑的他对功高震主的温家一直都心存忌惮,帝位稳固后,终于忍不住鸟尽弓藏,卸磨杀驴。明知王尹两家是以通敌卖国之名对温家栽赃陷害,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顺水推舟,乘便行事,直接将温家满门抄斩治了罪。而原配皇后温禾筠“不愿腼颜人世”,又加之亲生的七皇子莫名染病夭折,便“郁郁而终”,撒手人寰了。当然了,这个对天下讣告的“郁郁而终”,太过含糊其辞,太过遮遮掩掩,翁斐从未相信过。

温禾筠去世一年余,王学英便接掌了凤印,入主了中宫。彼时还年幼的太子翁斐,自然也过嗣给了膝下没有皇子皇女的王学英抚养。直到许多年后翁斐即位,温禾筠才被追谥为懿德皇太后,并在京郊为她敕令修建了宏丽的恩渡寺以作追念。

刘清慰道出的前朝旧事,让人惊耳骇目,难平心绪。见我舌桥不下,他才又握住了我的手,柔声道,“逢春,今日这番话,涉及帝王家的是非恩怨,以前本不愿告诉你。可如今你渐渐在皇城出入往来,为夫意在提醒,希望你能谨言慎行,最好还是少进宫为妙。这雕栏玉砌、金碧辉映的皇宫只是看似美好,与帝王家的人打交道就像陪伴喜怒无常的老虎一样。而你不进宫,或许能避免很多横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