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495)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马夫人摆了大宴,鸡鸭鹅全齐活儿,家禽界全给请了过来。

但最为高潮之处,乃是周尚文的到来。

周尚文带来的是皇帝的圣旨。

“马二公子的功劳,本将是呈递到了陛下的龙案上的,寻找向导、抓住敌人、谋划埋伏、活捉济农,招降亦不剌,你这些奇功,陛下都说了,居功甚伟四字,马兄、马夫人,恭喜了!”

马一槐还好,他是期望兑现。

关键是马夫人,望向二儿子的眼睛像闪了光的星星,脸上的褶儿笑得一条接一条,

“真是菩萨保佑!这都得感谢周将军信重,马荣、马胜,快,我们一家敬周将军一杯,感念周将军的大恩大德!”

“诶!”周尚文抬手纠正一下她,“不是感念我的大恩大德,是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

啪。

马夫人扇了一下自己的嘴巴,“妇道人家,见识浅薄,真是不会讲话。周将军说的对,是要感谢陛下的大恩大德!”

“将军栽培之恩,”马荣举杯,“此生不忘!”

客套一番之后,才说升赏。

马荣原本就可以领三个千户,所以升为一卫指挥使,这倒也属正常,毕竟是功劳在那儿摆着。

不过皇帝竟然还把要来的三千鞑靼骑兵也交给他!

这就不一般了。

“说明,你已取得陛下信任,往后还有复套之战,只要你率领八千虎贲再立新功,就是马氏封爵、给你娘亲挣回诰命夫人也并非妄想!”

马荣听后自然觉得振奋。

“不瞒将军,末将在回程的路上,身居鞑靼营更多,当时末将就和亦不剌说过,既然已经归降,那就把那些鞑靼精骑也分我们一点儿得了,可他是真舍不得!”

“哈哈哈。”周尚文指了指他,“看来,你早就起这个贼心了!”

马荣也不否认。

现在不仅是鞑靼骑兵,皇帝任命他是八千人的主将!

这个规模,他已不仅是前锋,而可以作为一支部队分头行动了。

马一槐自己也压根没想到,他这个二儿子能闹出这么大动静。

这俩兄弟有些本事他是知道的,但他最初让他们随军的期望,就是像现如今马胜这般,赢得几分勇猛之名,升个百户差不多了,最多就是个千户。

这下,都有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了。

周尚文望着很是期待的马胜,又说:“马大公子,本将亦不会忘。你虽谋略不足,但也是勇武之将,以你之功,当个百户还是绰绰有余。”

百户也是不小的官儿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

现在稍显黯淡,实在是他的弟弟,谋略方面太出色,而且手底下的功夫一样不弱,所以入了皇帝的眼才升得快。

当官就是这样,小官最难当。

一旦有人注意到你了,那一级一级窜起来跟飞似的。

“谢周将军!我与二弟都说好的,我脑子不如他好使,往后跟着他,当个前锋!”

“嗯!”周尚文颇为满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马兄、马夫人,你生了两个好儿子啊!”

“哪里哪里。”马一槐还谦虚。

这一日,他们这一家算是美得醉了。

次日,

许久未回京师的马荣整理好衣装,准备出去转转。

因为他一回来就听说,京师现在变化了许多,往来的商旅多了,朝廷还营造了个不夜城,就连酒楼都多了好几家。

对于他这种在草原上天天啃干粮的人来说,还真是想念那一口。

不过他刚走到正门,就被一阵嘈杂给挡了回来,仔细一听,原来是好些个媒婆在围着他老娘‘进攻’,

年轻,官儿大,未婚,哪一条叫人看了不晕?

马荣倚着门只听了两句就受不了了,他老娘现在声调高了,寻常人家的闺女那都不要听。

后来没办法,他只得翻了自家的墙头出门去。

一上街,那热闹的氛围就来了,老百姓、小商贩叽叽喳喳,

“今儿菜市口要杀人!”

马荣坐在酒楼里听人说了这么一句,心中一想,这是秋后问斩呀。心中好奇之下,他给小二塞了一块银锭子。

“烦劳说说,刚刚说今儿杀人,杀的什么人?”

小二见银锭子,那是笑得比花儿还好看,“听口音,您是京师人啊。朝廷要杀这些贪污的盐官啊!您不知道?”

“言官?哪个言?”

“吃的那盐!”小二绘声绘色的,“两淮运司的那些个官员啊,五十三人,贩私盐的四十七个!皇上都给气坏了。”

马荣道:“皇上气坏了你都知道?”

“报儿上登啊,皇上真气坏了,说必须得杀!不杀还得了,总共五十三人,四十七个贪官!不过这是前阵子的事儿了,现在是正式的砍头。”

小二说得很带劲,仿佛是和他有关的什么喜事似的,但马荣仔细看了看周遭,也有些读书人围成一桌,似乎兴致不高。

看来朝廷里的大事还不少。

“我也瞧瞧去!”

他这么来回跑,倒是把宫里过来传旨的太监急死了,后来马一槐、马夫人也都急,皇帝有旨意,结果不见人影!

这还得了,

他们一家人从上午找到下午,才好不容易才逮住了他。

过来传旨的是尤址尤公公,对于这位刚立新功的少年将军,他很尊重,说话都是很客气。

“陛下令我去书院?”

尤址点头,“不错,陛下口谕,要马将军去军学院开一课,讲一讲在草原上战斗的实例,本来是只有军学院,后来说其他学院的人也可旁听。”

“这……”

马荣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个任务,

叫他领几千兵马,这还容易些。可他这么年轻,要去当着这么多人开始授课……不好吧?

其中有许多人,说不定年纪比他还大。

但是皇帝口谕,不去不行。

尤公公催促,“马将军,要不咱们换身衣裳,这就出发?”

朱厚照激励人心得那一套还是很会用的,在民间激励经商、致富,在军中当然也可以这样,马荣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他真的去过草原,所讲出来的东西更加真实,对于军学院中的人来说也很有意义。

“好,公公稍待。在下去去就回。”

第四百一十一章 名利双收

一场大捷之后,兵部自有封赏,皇帝也在宫中摆了宴,大宴群臣。

不过那是宫里的热闹,对于位置不那么高的人来说,他们看不到也摸不到,军学院里的学生只会觉得那些具体的出征将士们更为真实。

因为里面有许多人也是从这里走出去,或者就是认识的亲戚及朋友。

近几年来,当朝廷越来越多的要提拔这里的人以后,各地世袭的校官以及朝中的勋臣之后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头挤。

军学院的地位也由此越来越重。

并因此,院正的职务也一涨再涨,最初是书院的张天瑞随便管管,后来是王越任兵部尚书时往这里安排自己人,到今天,朝廷已经下旨要兵部尚书本人兼任院正。

否则,里面有些学生的品级比院正还要高,这队伍要怎么带?

而军学院虽然还在书院当中,但在行政职能上已经剥离,军学院如今隶属于兵部直管。

往后的院正就是历任尚书。

这样调整,让军学院的各项政策更加灵活多变。

比如,兵部在每次大考或是演武,都会列有一项奖赏:入院学习。

且即便承平年代,也会有偶然立下小功劳的人。

兵部用这种方式作为激励,不仅聚拢了时而涌现的人才,而且使军学院获得了更为良性的发展。

经过多轮变动,军学院的入院规则已经不止一条,考试、立功……甚至作战牺牲的将士,如果他的子嗣愿意,在身体条件足够的情况下兵部也会在核实之后招录。

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之后,朱厚照就变得非常重视军学院的教材编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