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504)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这些吏部考功司都有记录,调出来不难,但他并不会完全相信这些人的话。

“靳贵,拟旨。”

“是。”

“第一封旨意,由侍从室直接发往四川巡抚衙门,令费宏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人的为政举措、个人性情。提醒他,了解的角度要全面,既要看上司对他的看法,也要了解下属、百姓对他的评价,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他们的为政之能、为政的德和为政之道。之后将结果以密件的形式送朕御览。”

皇帝这边说话,那边靳贵就已经写完了,不是原话,而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秘书,是要有这个本事的。

朱厚照看完之后点头,“嗯,用印。”

之后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封信,分别送给山东刘健、福建王鏊、应天府何鉴以及河南彭泽。里面都分别提到三个名字。

数量少了,怕万一核实此人是个假货,数量多了,工作量也大,反而会出现随意马虎的情况。所以三个正好。

至于知县这一层面,大概还是要借助巡抚与布政使这一层级的官员。

等忙完了这件事,

礼部尚书林瀚又入宫来。他还有皇帝大婚一事摆在心头。

“陛下,此次迎娶外族之女……其中礼节,臣遍翻史书,查了些旧制,拟了一个方略,还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拿过来也没看,放在一边,“这里是大明,请他们入乡随俗,和两位皇妃统一起来吧。不管过去是什么身份,今后都是朕的皇妃。”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这觉还不知要怎么睡呢。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婚

正德元年10月18日。

皇帝诏旨,遣英国公张懋为正使,礼部尚书林瀚、驸马都尉崔元为副使,并在他们的陪同下,祭告天地宗庙,命定皇后人选和大婚之期。

次日,皇帝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正副使四拜皇帝。

皇帝身穿冕服,赐其册文,上书:兹选大兴县主簿夏儒之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这是“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中的前两个程序。

正统年间,皇帝如何成婚的礼仪都已经定好了,到朱厚照的时候只用跟着做。这种事情,他也不愿意动脑筋去改,因为不管怎么改,都是很繁琐的。

而张懋、林瀚、崔元受命以后,带着随员和礼物,从皇宫正门浩浩荡荡的出发。

此时的皇后家中也非常忙碌。

一个县的主簿,实在称不上什么大官,而且还是和皇帝成婚这种事,方圆几百里找不出个样板,即便有再长的时间准备,也难免会有慌乱,好在会有礼部的礼官先前一一说好。

而大门之外,张灯结彩,灯笼高挂这自然不必多说。

入门以后的院落内有书案,礼物则陈于正堂。

夏儒颇有几分紧张的在家中等候,这个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闺女还不算正式的皇后,但左右就是这几天的事,于是一些礼仪反倒比宫里的要求更为严格。

比如说他自己不会去看,也不叫其他人随意靠近。

靠近了,到底谁给谁磕头这都说不准。

等了不知多久,宫里的仪仗队到了。

到这个时候,双方所有的动作都是规定和商量好的,谁做什么、说什么,甚至是站什么方位、顺序,全都不能错、乱。

首先是礼官先来,高喊:

奉制建后,遣便行纳采问名礼!

随后皇帝任命的正使在院落里说:英国公张懋奉制纳采!

夏儒按规定回答:

蒙制访,臣夏儒不敢辞!

接着,礼官会将夏儒引出正堂迎接皇帝的正、副使,双方见礼。

而后所有人,包括一应随员,全部进入正堂。

之后就是副使宣读制书,交予彩礼。

夏儒写下制书答文,收下厚礼。

这,就是所谓的纳采。

整个流程非常复杂且枯燥。

而之后的问名,就是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这也有一套流程,毕竟是‘奉制问名’。

实际上先前已经清楚了,就是算好了生辰八字觉得合适,才选你为皇后的。

这里不过是一个形式。

等走完‘问名’的一套流程,正副使回宫进奏。

皇帝就会将之转交给占卜的官员。

这么一占卜,结果肯定是吉,这样数日之后再举行仪式,这就是所谓的纳吉,其中就包含把占卜的结果告诉女方。

这样再举行纳征礼,就是正式的向女方赠送聘礼。

纳征礼后,皇帝遣任的正副使再到女方家,行‘告期仪’,即告知女方大婚的日子。

这里面的每个过程都有隆重而繁缛的仪式,而六礼之中,又以最后一项‘亲迎’为主。

一般来说,在民间娶媳妇儿是男方到女子家中,把媳妇儿迎回来。

但皇室不同,因为地位尊崇,就只会派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去迎亲。

这其中的热闹、宏大的场面自不必说。

而正式大婚的这天也是朱厚照最为疲惫的时候。

天还未亮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太监和宫女的侍奉下起身。

秋云大概知道他今日不会轻松,过来的时候还带了两块人参片,说:“陛下,这个含在嘴里,累得时候就嚼两口。”

“会管用么?”

屋子外面东方有些鱼肚白,人只能在渐渐退去的昏暗中摸索行动。外面是一样很忙碌的,需要准备御座、制案、节案、卤薄、彩舆等等。

“管用的,这是奴婢去两位大夫那里问来的。”

她说的应该是永寿宫里的辛蕙和葵儿两人。

“可真是个累人的活儿。”

“陛下今儿是大喜,奴婢们都替陛下开心呢。”

“好,”朱厚照说得唉声叹气的,张开双臂一副任君施为的模样,“更衣吧。”

之所以提前很多时间准备,是因为其实时间很紧张,光是穿衣服,再到地方,都得很久,之后他要身着衮冕,驾临正殿,侍卫环立左右。

与此同时,皇帝所遣的正副使已经前往女家奉迎皇后。

文武百官则全都一身朝服,侍立于承天门外。

直到皇后的彩舆从这里入宫,再过午门,随后钟鼓齐鸣,卤簿终止。皇后在司礼监以及宫内宫女的带领下由奉天门再入内廷及至坤宁宫,至于宫里,早也已经旌旗蔽日,处处喜气洋洋。

在这里,朱厚照将会见到自己的皇后。她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真红对襟大袖衫。其庄重程度,是朱厚照两世所见之最。

皇后……

这是他正儿八经的正妻。

胡思乱想之间,正使张懋的声音叫醒了他,

“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

这相当于结婚的誓言,

朱厚照并不知道是礼部的哪一位写的,反正是又晦涩、又冗长,听得他脑袋都有些发晕,而且会在想,不知道红纱下的小姑娘会是个什么感受。

实际上,在此处行大礼之后,他们还要重新更衣,换上礼服,然后再到奉先殿,拜谒皇帝的家庙,之后,才能回到坤宁宫。

回来入洞房,还要换衣服……然后喝交杯酒,这个过程也很繁琐,首先执事官举馔案进献……用金爵酌酒……喝完要吃馔案上的菜,吃完再喝,喝完再吃主食……吃完再一起喝……

……

……

朱厚照到后期的时候已经是个麻木的人。

就是处于‘你随便’的状态,礼官说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就一个念想:早点结束。

啪!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正从天暗到天亮,再从天亮到天黑,礼官终于‘放’过他,一把关上门的时候。

朱厚照直接一屁股坐在软凳上,上半身也趴桌上,一下都不想动弹。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结发妻子,他趴在那儿,歪着头望向红帐之下,头戴红纱笔直坐着的瘦削身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