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515)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他呢,顶着王越之孙的名头,承袭的是威宁伯的爵位,按理说应该比那些人更好。因而‘置身事外,也是幸事’这种现实,他怎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只是这样一来,祖父的威名、衣钵便没有人能够继承了。祖父在时便一直说要是你是男儿身便好了……二哥也是读过书、知羞耻的人,每次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愧为男儿、愧为祖父之孙。”

王芷看了眼他的二哥。

她一直在想,当初皇帝在选人承袭爵位的时候,应该有过挑选。

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她这个二哥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毕竟读过书,性子最为平和,为人也最为低调。

不似其他兄弟的张扬,也不会引起人注意。

所以若非特意挑选,怎么选了这么个没存在感的人?

“二哥,当真这么想?”

王烜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我是刚刚袭爵,就是再没志气,自己心里也偷偷想过,只不过,二哥也自知没那么大的本事。”

“二哥是话中有话吧?”

“总归是瞒不过你。二哥想问问,那样的选择,你是否愿意帮我?”

王芷起身走到院落里,

“天下大势,随帝王而变。我们这些人的命也随帝王而变。我与二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哥要争,我又怎么不帮?”

王烜听闻此话大喜,“好!那二哥寻个机会,便去向陛下讨个差事!”

“我已经帮二哥讨了。”

其实她是在等着自家二哥来问她,为的就是确认他的心意。

当年的威宁伯名震天下,完成了以文官封爵的壮举,后世儿孙即便再没有能耐,又怎么能安心窝在这悦园之内?

第四百二十六章 年关

此时的京师,要说热闹那还是在不夜城之中。

司礼监几个大字,已经找了工匠打在治安所的门前左边,而再往左就是锦衣卫的牌子。

大门右边也有两个衙门:刑部、大理寺。

正中央匾额之上,则是不夜城治安所六个字样。

原先对于这个地方的怀疑,随着司礼监刘公公大摇大摆的来一趟,已经全部消除。毕竟当场就抓了所谓的伯爵府的人。

玉娥也一下子成了不夜城里的红人。

许多人不明就里,总觉得宫里的太监不会无缘无故为她撑腰,说不准背后有什么隐情,只是人家平时不显山露水罢了!!

这样一来,这家香脆豆腐店再也无人敢来闹事,开门做生意的正常生活重新回归,而且‘一战成名’之后,许多人慕名而来!

一些雅士都爱到此处闲坐,叫上一份豆腐,说上几句酸话。像是……

“豆腐乃世间之软物,玉娥姑娘的志气却是当世之硬物,这豆腐吃下去,软硬皆有,岂不为世间美味之一绝?”

“不错,不错!”

“要我说,香脆豆腐这名字可改改,就改成硬豆腐,玉娥姑娘你说如何?”

原本一个豆腐店,现在成了清流抒发志节的地方。

但玉娥不懂这些,反正生意好,她就开心,客人说什么,她都笑答:“起什么名字我一个没读过书的女子不懂,您啊,买了它,愿意赐它什么名字就赐它什么名字。”

“你瞧瞧,人家不乐意了吧。”来人的朋友在一旁调笑他,“什么硬豆腐,难听的紧。再说豆腐吃的就是软,你要叫硬,这以后生意还做不做了?”

“诶?就是要让人觉得不解,因而才想了解。等到知道了其中的内情,自然就觉得这玉娥姑娘这豆腐与众不同了呀。”

玉娥看着这帮年轻人在论这些,心里也觉得高兴,反正人多,说明旺嘛。

就是她这个小店,没这么多位置可座。

外边儿还排队站了不少人。

若没有这回之事啊,想要叫这群人安分守己的排队,那怕也不容易。

“二娃,”玉娥忙的前前后后脚都不停,寻了个间隙吩咐自家一个帮忙的亲戚,“催催厨房,还有做好的豆腐快搬出来,外面排了好些人。还有,今晚我们还得多做些。”

“那,何时才能休息?”

“休息什么,快去!”

赚钱的时候还想这些。

这里的热闹,也带动了不夜城的人气,

现在回过头来想,此番倒是因祸得福。

对于其他商户来说,亲眼见着一个豆腐女,斗赢了两个伯爵府,那他们便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又恰好时近除夕,好些个人上街采办年货,这不夜城的人流也息不下来。

再有,今年是秋冬之季科举,放榜之后已是十一月,再加上各种流程要走,稍微一耽搁就到了十二月。

吏部的意思,今年授官的官员都可以在元宵之后,解冻之前赴任。

毕竟没有让人腊月赶路的道理,这样搞不好就容易让人在路上过节。

再有,即便到了那个任上,年关之时也无甚可忙,急着去干什么?

当然,未中举的人则随便。

这样一来,京师之中聚集了三百多个新科进士,这些人是多年苦熬得志,且身上无重担在身,乃人生最得意之时。

所以不夜城之中,天天都有这些人相聚。

这一番景象是廊檐相连,灯笼处处,夜晚之时身处其中,只觉得大明盛世便是就在眼前。

有了上次的事情之后,顾佐不敢掉以轻心,所以近来他会到不夜城之中转转,甚至还会买些东西,看看是不是有问题。

免得像上次一样,皇帝都知道了,他这个主管官员还不知道。

几次逛下来,遇到了先前在船上认识的邢观和姜雍。

他们本来有三人,但这次只有两个。

寻了个茶馆二楼坐下来,顾佐才知道缘由。

另外一个人,宋文,落榜了。

“唉。”顾佐忍不住叹息啊,从这里的二楼向外看,张灯结彩、辉煌繁盛,但不知多少落榜的举子在这暗夜顶着寒风赶路,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他吟的是唐代诗人温宪之作。

意思是说,全家数十口人的温饱都靠着他,他自己到京师赶考也有半年了,和家人也完全断绝联系。但结果呢?

鬓毛如雪,

心如死。

如此的沉痛,如此的悲伤。

邢观也难掩情绪,说道:“宋兄,也是有才之人,此次不中也许是天意未到。待下次,下次一定会榜上有名。”

有中进士的,就有落榜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你二人呢,可授官了?”

邢观有些不好意思,“姜兄放了德清知县,在下……名次不占优,只落了个观政刑部的席位。”

所谓观政,实际上也就是没地方安置你了,你找个地儿自己看看吧。

“此事不难。以你之才,观政刑部倒是浪费了,到时本官与刑部打个招呼,你便到少府来观政。至于儒兴(姜雍字),还是按照吏部文书,去湖州府任这个知县吧。”

邢观闻言大喜,离位见礼,“多谢少司徒,少司徒赏识提拔之恩,下官铭记于心,不敢稍忘。”

姜雍也替他高兴,“邢兄此番机遇,倒是让我更为羡慕。”

“少司徒,你瞧这儒兴,他不实诚,现在京中都知晓,圣上偏重何处,他还说来羡慕我。”

顾佐则说:“外放知县确实领先一步,不过若要再进,必得有一番政绩不可,这可并非容易事。”

也正因为不容易,

所以通过这种办法挑选出来的官员,必定是经受住了一番考验的。

相比较而言,在部衙之中的,其实只是成为里面的一份子,在管理层级和结构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即便干出来什么成绩,皇帝大概率也只会注意到一两个主管官员。

只能说,做难事必有所得吧。

姜雍是个大龅牙,样貌是分外难看的。

不过在顾佐看来,虽说邢观话更多些,嘴上功夫更好。但论真才实学,还是这个姜雍厉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