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6)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皇太子那句话反过来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悟到的。

皇帝不想说话,上奏的臣子胡乱扯一通,慢慢竟安静了下来?

弘治感到惊奇,今日怎么没有形成一哄而上,满殿附议的场景?

他眼睛不禁飘向一边的徐首辅。

老头儿双手插在袖口,半低着脑袋,皇帝从上面看下去,除了能看到脸颊上的老年斑,其余什么也看不出来。

但他不动作,皇帝也要找他。

“徐爱卿,依你之见,这事该如何办理啊?”

徐老头儿躲不掉了。

他慢悠悠的晃出队伍,抬起胳膊,“启奏陛下。臣要向陛下贺喜!”

“喔?”这话没头没尾的,弘治皇帝听得不是很明白,“朕有何喜啊?”

徐溥语速极慢,“臣已听闻,宫中处处在传,太子殿下不忍陛下批阅奏疏之辛劳,欲为陛下分忧!殿下之孝,岂非我主之喜?岂非大明之喜?”

夸儿子的话,是越多越好的。

弘治皇帝展颜一笑,“是有这么一回事。赖祖宗庇佑,朕的皇儿很是明理懂事。”

皇帝认了。

满朝文武自然一齐跪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徐溥的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着急的大臣听了便知道:太子已露向学之心,陛下又宠太子如此,那这事还有什么问题?

皇帝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认了太子孝顺这事,

自然就是认了儿子要读书认字的心意,

既然儿子有此心,你这个当父亲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以后拦着不让儿子求学上进?

古往今来,这么糊涂的人也没几个吧?

徐首辅的话似乎词不达意,完全偏题,但似乎又把最关键的意思给说了出来?

明年春暖读书,不仅是皇帝的意思,也是太子的意思。

皇帝也不是太笨,有了首辅大人的同意,他的底气足了起来,“太子孝顺,已流露出心向圣学,为君父分忧之意,列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太子……

太子只是个孩子,而且这事儿是真是假?

朝堂上的人心理嘀咕,却也不好在这个场合直接发问,总不能说皇帝你说谎,或者让太子过来证明一下吧。

下边,谢迁出列,“陛下,臣有本启奏。微臣听说殿下已能背诵半篇《大学》,在民间这也是千里难寻的少年天才了,想来剩余半篇也用不了几日,因而奏请陛下选定教授殿下诵读圣学人选。”

原本众人还有疑虑,

但谢阁老一下子又把事情往前推了一步。

太子背诵半篇《大学》之事自然是内外皆知,谢阁老说的对,下半篇也是要有人教的,总不能还是找左中允吧?

堂堂太子找个老师自然不缺,但现在并未正式出阁讲学。这样的话,由谁去,总归是皇帝点个头才算名正言顺。

于是原本还在关心什么时候出阁讲学的臣子们,心又提了起来。盖因这样每日和太子相处的机会,虽然只是临时,但一日之师,那也是师。

“谢阁老此言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

……

此时的坤宁宫,

朱厚照正在陪自己的母后聊天。

皇后母仪天下,自己又是高贵雍容,一身母性的光辉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愿意接近。

“照儿。母后听说过那个左中允杨廷和,此人虽有小才,但只是赐同进士出身,你要读书习字,为何只叫了个学识一般的小官教你?”

……

“阿嚏……”想要低调几日的杨廷和连续不断的打喷嚏,他觉得鼻子痒,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不好的兆头。

第六章 制高点

朱厚照有些无语,进士出身的,怎么就叫学识一般了?

其实杨廷和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机智聪明,有礼有节。

再加上他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心中自然是愿意将其留在身边。

只不过,他上次给杨廷和挖了个坑,现在还不能这么干。

这样干了,反而是在害杨廷和。

私自教太子已是忌讳,

太子再垂青?

这样一来,他必定会被人给嫉恨。

反倒是就此将杨廷和忽略,他才安全点。

反正时间还长得很,不急在这一时。

或者把他贬出京城?

略微思索后,朱厚照便对皇后说:

“母后说的是。我先前不知道左右中允只掌记注,他们也从未和儿臣说过话,只是碰巧见他们在旁边也就叫了过来。说起来,那个左中允算是寻常,右中允快五十的年纪了还被儿臣吓得胡子都发抖。”

张皇后听闻,忍不住捧腹一笑,一双凤眼如月牙般,“照儿真是调皮,怎么能吓先生?”

“是儿臣的不对了。”虽然作揖道歉,但满脸都是笑容。

皇后也并非真的责怪,一样笑得眉眼弯成细线,自然就说的好话,“他牢记职责,知道进退,倒算是个明事理的。胆子嘛,小一点也没什么的。”

朱厚照没想到皇后竟然这么说。

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他并不在意张天瑞的前途,所以转头又说起其他事,拉起了家常。

“母后,过几日儿臣教母亲一个纸牌游戏,算的上是一种连猜带唬人的技法,献给母后之后也好给母后添些乐趣,而且这游戏人数不限,老祖宗也可以玩。咱们始终是一家,一家人要过得热闹些才好。”

朱厚照所说的老祖宗,是皇帝的奶奶。

成化年间,万贵妃作乱。害死了许多成化皇帝的孩子。

弘治皇帝被宫女、太监秘密收养,后来又被周太后也就是他的奶奶接走抚养。

张皇后听闻儿子有此心,自然是万分喜悦的。

“照儿就是孝顺。”

朱厚照故意展现孝这一点,

一方面是接受的教育使然,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权力的源泉。

此外,他有一个想法,类似于嘉靖皇帝大礼议背后思虑的想法。

就是道德制高点。

明朝的臣子们始终占据了这点,所以历代皇帝们要么认怂,要么就顶着残暴的历史骂名硬刚,要么躲起来不搭理。

只有认怂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的怎样都不行,

因为他们总是占着大义。

这其中,嘉靖皇帝是玩得比较好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是揉捏大臣是有一套的。

他花了二十年去争一个‘礼’字,在朱厚照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舆论的争斗,背后则是权力。

不争这个礼,文臣们把圣人、祖宗搬出来一个个排列好,告诉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个皇帝到头来头等大事是“听话”。这怎么能行?

争了这个礼便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理解圣人的话,凭啥你们这些臣子理解的就对,

我以及支持我的臣子理解的就不对?

难道圣人打电话告诉你的?

写下的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话不妨说,理不妨辩嘛。

到后期,嘉靖皇帝那就是出神入化,你再和他谈圣人的话、圣人的规矩那都是扯淡,他比你还懂。

如果你非要说我的不合圣人之道,那就来辩。辩来辩去,皇帝总归是占有优势的。

因为哪怕辩不赢他也可以物理消灭你。

现在朱厚照也要站到这个道德制高点,先扮演一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来,到时候他就是天上地下无人能挡的好太子、好皇上,

而且他计划中要办的事,没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服务百姓,为了振兴国家,到那个关口,就让这些道德先生自己说,

谁赞成,谁反对!

这帮家伙天天都在讲仁义道德,在讲忠君爱民、为民请命、淡泊名利。

那就好好来讲一讲,朱厚照能在舆论场上卷死他们!

坤宁宫外,一名宦官缓缓而来。

“皇后娘娘,陛下下朝了。”

朱厚照眼睛一闪,他其实心中想要知道今日早朝的结果如何,不过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