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759)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看到了,听到了,他才知道,朝中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奸臣满地的情况。

有了这些认识,皇帝将他狠狠痛骂一顿,他自然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可笑。

当然,他也有可能死性不改,那朱厚照也不会客气。

这样十多日过后,皇帝又有旨意,宣吕恩进宫。

这次,这个家伙老实多了,而且他心里有预期,这一次皇帝肯定是要给他安排实际的职务和差事。

皇帝双手交叉抱胸,在殿里来回踱步,并打量吕恩,“朕的大臣都和朕说你是有才的人,不过你以往只当过一个县丞,仅主持过一县民田的丈量划分……你的才到底有几分呢?”

吕恩那天的眼泪完全擦干,现在神情也变了,“臣不敢妄言自己之才,只是幸得陛下提醒悔悟过后,现在只有决心,便是不管什么困难,心中始终记着要做好陛下交代的事。”

“你以前应当对官场、世事很不满吧?这些天有没有想过,假如你也管了数百名官吏,你要怎么去对付那些你看不惯的人和事呢?”

“还是范文正公那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管旁人如何,臣心志已明。”

朱厚照稍做停顿,他仔细的感受了一下吕恩的语气,以及看他的神态,的的确确有一股子坚定。

“通县的田地分得最好,你应该有心得吧?”

吕恩不再谦虚,他说道:“分田之事,关键在两点,其一皇上支持,这样臣就有了底气,其二,便是坚持。”

“坚持?”

“是的,田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已经支持,为臣子的就是不管谁阻挠,都要坚持着把这些田量好、分好。路虽远,行则将至。”

“坚持,说着容易,做得还是难。还是让你去分田,你可有信心?”

“回陛下,有。”

朱厚照有些怀疑,“带一千兵和带一万个兵可不一样,你以前只分过一个县的田,真的有吗?”

吕恩磕了一个头,然后说:“陛下,天下乌鸦一般黑。那些不愿意把田分给老百姓的人,都是一个嘴脸,一颗一样的黑心。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分一个县的田,县丞是够的,再大的地方,县丞就不够了。陛下……得封臣一个大一点的官。”

尤址微微抬眼看了一下皇帝。

毕竟讲这种话的官,一年都遇不到一个。

“怎么?你不想把官当得越来越小,反而要当得越来越大?”

吕恩有些羞愧之色。

现在想想以前多可笑,一方面觉得上面当官的碌碌无为,自己也在心里鄙视这些人,但另一方面自己又什么都不做,反而要当小官,远离这些人。

“陛下,臣以后再不提那话了。”

“知道就好。那么你想要当多大的官?”

“陛下要臣分哪里的田,就把臣封到哪里,并且要让臣的命令,没有人敢明面上违抗。”

“明面上?”

吕恩解释,“因为不管陛下怎么强调,暗地里他们都会违抗的。”

“可朕想要让你把九边的军屯都一亩一亩的分下去。”

吕恩心头瞬间有一块巨石落下,他敢要官,但不敢要这么大的官。

“这样的话,臣不能再胡说了。”

他不说朱厚照要说,“朕为了清理军屯的事,已经派出了两轮的巡视官。你就做第三轮,先易后难,先去蓟州,挂兵部侍郎衔,任蓟州副总兵,专管军屯丈量划分之事。蓟州现在的情况,有些地方已经分了,有些地方应该还在过程中,需要时间。你去以后,把事情一一理顺,蓟州有几个卫所几个人、多少亩军屯全部给朕弄清楚,最后上的总的奏疏上来。”

“是!臣必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厚照微微叹气,并带着几分期冀,“如果蓟州做的好,你也有了经验,朕就把其他几个镇的军屯都交到你手上。吕恩,这件事你要辛苦个好几年才行,说不定……还会有危险。”

“正如陛下所说,臣死都不怕,还有什么需要怕的?”

“恩。”大事了定,朱厚照神情轻松许多,“起来吧。这些日子你先不要出京,第二轮巡视还没结束呢,连续做也没有必要。所以你在京等等吧,等到这次的万国会之后。算是给朕一个机会,让你这个笔端锋利、嘴巴更锋利的人看看,朕这几年当朝有没有那么不堪。”

吕恩脸垮了下来,“哎哟。陛下,您这话臣万不敢受。请陛下饶了臣吧。”

“这算什么。记住朕的话,朕这个皇帝,治国是用道。何为道?便是朕不屑玩那些驭下之术,朕用人就一个目的,就是让你们为了百姓好、为了朝廷好。做到这一点,你有罪朕也会从轻,做不到这一点,朕罚得你后悔当大明的官!”

这话说得虽然狠绝了一点,不过朱厚照也是看人下菜,这个吕恩既然那么嫉恶如仇,那这段对他一定受用,因为他当官,有部分因素是要为民当官。

吕恩退出乾清宫以后,还回身规规矩矩的给皇帝行了大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是恩服,不是威服,而是心服。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万国来朝(一)

在中海西苑有一片狭长的地带,中有驰道,可以走马,走到尽头便是一片平地,大约也要有四五亩大小,平地再往前便是紫光阁。

紫光阁向来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总高18米,总占地面积400余平,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

历史上,嘉靖皇帝躲在西苑炼丹,闲暇之余就喜欢在这里校阅禁军弓马,后来上了瘾还在背面造一高台,不过现在是没有的。

现在这里便是两道汉白玉的阶梯,不高的,也就几步,走上去便是紫光阁。

正德皇帝朱厚照今日身穿黑冕服,腰系白玉带,威严十足的坐于龙椅上,他的视线尽头便能看到‘奇装异服’的人在内侍的引领下按次拜见他。

紫光阁门口,小太监双手平放腹前,端着姿势,中气十足的喊:

“宣日本国使者,觐见!”

“宣吕宋国使者,觐见!”

“宣满加剌国使者,觐见!”

……

前来拜见皇帝的使臣都已经经过礼部的一些‘训练’,比如说他们知道觐见明朝皇帝不能直视,这会被视为冒犯的举动。

按照当初所教的流程,礼部铭赞官会高声唱名,然后使臣上前跪地,“日本国足利将军大使麻答二郎,奉上日本国国书和贡品,并诚奉大明正德皇帝陛下,万安!”

朱厚照有些滑稽的看着眼前这个日本人那又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造型,他实在是欣赏不来,“朕安。起。”

“谢大皇帝陛下!”

因为是正式的接见场合,这都是有礼仪规定的,不是皇帝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否则你置国家威严于何地?你自己都荒唐,还指望别人尊重你?

因而这样正式场合的对话其实没什么意思,都是走一个形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先前都已经定好了。

而因为人数多,毕竟还有朝鲜、琉球以及亦不剌、哈密、吕宋国等,所以这样的仪式大概进行了小半天,再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朱厚照从一早起身就被按在这里折腾了。

第二日傍晚时分,皇帝在紫光阁前的大片空地上摆宴席、放烟花,招待各国使臣。

边上的湖面飘着各种花灯、烛火,空地的中间还摆了一个高台,请了外面的人入宫演唱节目。

今日来此热闹的除了外国使臣,还有重要的大臣,特别是国公、侯爵这些勋贵都要作为皇族的延伸簇拥着皇帝。

总而言之,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而这样的盛况总是让人忍不住回忆起永乐盛世。

年轻的皇帝端直腰背,看着绚丽的烟花‘砰’一下飞入天空,隐约之中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