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819)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应当的,应当的。”王鏊一向稳重,但在这一刻他也不禁有些情绪的起伏。

“朕这个皇帝,不敢说没犯过错,不敢说没杀错过人,不过治国理政始终是勤勤恳恳,十年来,先败鞑靼,再收故国,古往今来帝王之中,朕也算排得上号了吧?”

皇帝挑着眉毛,丝毫不掩饰那份得意。

这就是他的作风,敢杀人也敢承认错误,会得意也会因为说的不对而尴尬。这所有的一切合在一起是为正德。

王鏊说:“自秦汉以来,历代皆是开国之君主雄才大略,十代以后能有陛下这般君王的,唯有大明了。虽汉有宣帝,唐有宪宗,他们或多或少中兴了国家,但陛下之功绩已远胜于他们。”

汉宣帝就是刘病已,这也是一代明君,唐宪宗被称为小唐太宗,确实也有过一些作为。不过要和现在朱厚照整个扭转王朝的颓势相比,他们确实是不如的。

“先生说这些话,朕是信的。前几日工部尚书毛纪说朕不惜民力,礼部尚书王华说朕炫耀武力,朕可没糊涂到那等程度,不瞒先生说,要是大明周边各个国家全都友好相处,朕也不想打仗。但现实不是,你看那满剌加国,不就是被佛朗机人欺负,大明要是弱了,同样被他们欺负。朕现在是越来越理解始皇帝了,你看没了他,北方的匈奴是不是就在汉初为祸了?

不过没关系,朕从来都是做了就不后悔的性子,朕不会像唐玄宗那样从此满足,朕还年轻,还不到三十,以后还有更多的时间,要建立更大的功业!所以让他们说去吧,有这些功绩在,后世儿孙即使不耻于我,也该留三分敬意!”

王鏊心中震撼,正德就是正德,厉害的很。

“好了,叫他们都进来。”

内阁另外三人,杨一清、王炳、杨廷和都来行礼,他们自然也少不掉恭贺之语。

朱厚照就在他们面前站着,“朕已经说了,此次收复的疆土要列为大明的第十四省,并设第十四个承宣布政使司。不过这是目标,却不是现实。新疆初定,估摸着不少部落仍在观望,因而仿照河套近期为军管,设总督,节制三司。这几个人选,你们议一议,最好今天都能出来,拖着也没甚意思。啊,提前说一下,王守仁不要考虑在内。他,朕另有任用。

具体要求么,做事情要干练些、果断些,那个地方各族聚居,初期形势必然混乱,若是没些雷霆手段怕是镇不住那些人,同时还要有些大局观,这是封疆之任啊。当然,忠心、德行这些都是不必多说的了。”

第六百九十九章 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捷报抵京,京中顿时震动,民心如雷,朱厚照就是在这皇宫之中也是听得到的。

接下来要做什么,自有皇帝和内阁商议。

在他们之外,朝野和民间同样兴奋。

当年杜甫写过一句‘忽闻官军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就是文人情状的写实。

捷报之后,大才子杨慎在《明报》递上自己的文章,文章名:汉车师、唐西州、今复归。

杨廷和接了皇帝关于重塑民族内涵的差使,杨慎是协助他的父亲的,所以这篇文章乃是有意而为之,突出一个‘汉唐故国,领土不可丢失’的味道。

京师之中载歌载舞,不夜城更是连日狂欢。

正德九年,入京参加会试但不幸落榜的夏言便约了几个好友一同庆贺。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落榜之后不愿意返乡而留在书院苦读的举人,若是有些路子,还可以到国子监就读,夏言便是后者。

不过即便在国子监,大部分也都把时间都耗在书院之中。

书院在平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不过这次捷报却不一样,夏言也是‘被通知’的群体之一。

便是一个寻常的读书人,忽然间冲进书院对着他们大声宣布:官军胜了!!

读书虽需静心,不过听闻这种消息,他们这群人立马击节欢庆!

“再收西域,我大明中兴之局已成!”

“皇上十年治国,终有所成矣!可贺!可贺!”

“公谨(夏言字),你怎得呆滞住了?说两句?!”

夏言礼貌性的回笑,“说便不说了,同贺吧!”

之后便是众人约着,三五成群的,各自为伴。

京中各酒楼这几天也迎来了好生意,把酒言欢嘛,没酒怎么能行?

店掌柜也不知西域是个什么劳什子地方,但看到天天客满,他也跟着高兴,连带着店小二还得了赏钱。

于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也加入这场欢庆,夏言听那店小二说,“以前也没听说这什么土鲁番是哪里的国家,一点儿消息都没,忽然之间官军就打了个大胜仗哇!”

“你当然不知,官军今年春天就出征了!”

店小二也不在意,只讲:“小的们都能跟着领赏,这肯定是大大的好事!最好官军年年都胜,咱们也能年年发财!”

喲,这家伙会说。

“嘴甜,看赏看赏!”

其实人家是故意的,店小二伺候到现在早就知道什么好话这些人爱听了。

他这点小聪明也瞒不过满屋子的读书人,但还是有人愿意赏。

“公谨你瞧,那人叫黄维,听闻他有一叔父在军中任职,此次如此开心,怕是觉得黄家要受些封赏了。”

夏言微微点头,开辟疆土,这是莫大的军功,自然是人人领赏。

热闹啊,

怎么能不热闹?

可惜他去年落榜。

不然今年怎么样也能捞个观政的差使,这是最差的,他的父亲当年在浙江、山东都任过职,在山东任得还是临清知州,属于比较重要的官职。

所以只要他及第,一份像样的差使还是谋得到的,那样的话,他也可以为天子效命了。

夏言生于成化十八年,官宦子弟,生活优渥,但如今他已经三十四岁,几乎无所成,心里头说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

国家强盛,官军大捷,他当然开心。但外界越是热闹,他的内心就越是孤寂。

酒肆盛况之后,他一人来到河岸边,河面上倒映着接连成片的灯笼,京师繁华盛景如同梦幻。桥下的转角他又遇到那个得了赏钱的店小二,人家此刻在咬着银锭,享受着喜悦呢。

大概是注意到自己在看他,店小二戒备的收起钱,故作一番傻笑。

夏言轻笑,从袖口里掏出一块扔过去,“刚刚在里面没有给你,这是补的。补你那句吉祥话。”

店小二从戒备转而大喜,“多谢老爷,老爷升官发财,多子多福,长命百岁,连撞大运!!”

连撞大运都出来了。

“你是不是就会两三个词?”

“嘿嘿。”店小二还是傻笑。

不过这样一来距离稍稍拉近了些,店小二问:“老爷,好像看着不高兴?”

“高兴,大明强盛,故土新归,满京城都高兴,我如何能不高兴?”

“喔……”他想说看着不像,但不敢。

夏言叹息一声,“只不过……这天大的喜事,却只能旁观。”

说话间桥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有文人士子酒后吟诗,他们抓着这段短短的时间疯着、乐着,有一头戴方巾的年轻人大喊:“马映汉阳雪,旗包陇右风。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好!”

之后有人重复高唱: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店小二挠了挠头,“老爷,他们说的是啥意思?”

夏言解释道:“他们是说,皇上关心边疆形势,决心平定边疆乱事,所以有了今朝这样的大胜。”

“喔~说的好说的好,小的也是这样认为的!”

夏言噗嗤一笑,“你也这样认为,你怎么不说?”

“嘿嘿,没读过书嘛。但我知道老爷一定会说。”

夏言都不知道他与这个小厮在这里废什么话,不多久,桥上的人又下来,其中一人对着他大喊,“公谨!公谨!如此盛景,需你赋诗一首啊!可不要以为躲在那里,我们就会饶过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