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982)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只见皇帝正在翻阅书案上放着的奏折,又提起朱笔在写着些什么。

就是听了他们这番话,似乎也没有任何要开口的意思。

他打量了一个眼色,落在对面坐着的户部尚书姜雍的身上。

姜雍领会其意,拱手说:“王阁老言之有理。本朝以孝治天下,孝之一字,本意便含着亲亲之道。何为亲亲之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人之情。君主治国,自也当顺着天地自然之道、合乎伦理常情。否则,人心思动,纲常紊乱,省下的这些钱财,说不准还要再搭回去。”

众人又看了一眼天子。

朱厚照仍自不说话,只是批阅奏疏,不过忽然觉得有一阵停顿,他讶然抬头,“怎么不继续说下去?”

顾人仪接话,“要说朝廷此举有违天地自然之道,倒也不是。皇上是天子,代天牧守,天下之人皆为皇上之子民,皇上是君主,更是君父。身为父,不以一家一户之计,而以天下子民为重,这是更加的合乎天地自然之道啊。”

张璁点头,“不错。”

礼部尚书靳贵又叹气,“长远看,这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不过正如王阁老所讲,如今适逢盛世,哪有盛世之时却行分家之事的道理的?传出去,都要说我们严苛了。这取舍之间,当真不易。”

他说严苛二字,但不敢和皇上沾边儿,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所幸如今宗藩俸禄数额不巨,要不要再等上个几年?皇上,您的意思呢?”王廷相拱手问。

朱厚照没有立即回答,他将手中的这一本奏疏批完,然后合上。

轻轻笑了一声,“朕,成年的儿子很快便有三个了,不要说储君未立,便是就藩,也还没动过这番念头。有人劝朕,说国事之前不可动用私情。不过朕总该还是担心的,你们说说,咱大明的藩王到了地方,事儿不让干,地方不让出,除了想办法多弄些银子潇洒以外,他们还能做什么?

可每个爵位的俸禄是有定数的,人的欲望却是不断增长。朕,一直告诫朕的堂兄堂弟、叔叔叔祖们,不可欺压百姓。然而朕的这些儿子就藩了以后,万一闹出侵占当地良田的事,这可怎么办?到那个时候的因私废公,可比现在的因私废公更为恶劣啊。所以说朕是有这样的私心的,你们也莫怪。”

皇帝是说的心里话,而且还是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皇帝不让成年皇子就藩是这个缘由。

与其放他们出去祸害百姓,不如留在这京里,哪怕他自己掏点儿内帑的银子赏给他们,也比他们出去跑马圈地要强。

“难为皇上了,是臣等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

朱厚照叹声气,“这你们能怎么分忧?只能先这么着吧。还有,太祖皇帝起自微末,创业维艰啊,他老人家过得是顶真的苦日子,等到建立了大明朝,必是满目慈光的看着自己的孩子,想着今生今世不再叫他们再受自己一样的苦。你们说朕分析得有没有道理?”

礼部尚书靳贵称是,“洪武年间,懿文太子和一众兄弟兄友弟恭,当时的那份天家之情放眼历朝历代也是少有。这其中多是由于太祖皇帝爱护子嗣的缘由,也正是陛下所说的这般道理。”

“是啊,不过话又说回来。朕却不这么想,人活一世,不在其长,而在其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要尝个遍这才不枉人间走一遭。所以朕的这几个儿子,朕没将他们圈养起来,不然每日除了吃睡,便没别的事,这哪是活着?不过一副人形躯壳而已。当然,谁要是想这样浑浑噩噩的混一辈子,那当个闲散王爷也由他去。”

众人疑惑,这怎么说到自己儿子了?

和先前的事有什么关系么?

“此番,载垚是横渡万里怒涛,也不知怎么样了。”

众人纷纷说:“皇上,我大明海军四海无敌,三殿下必定在吕宋大胜,扬我国威!”

“朕这几日在想着就藩分封之事,这封在中原闹不好便是七国之乱,但是分封到海外你们觉得如何?”

这还是个新思路。

张璁脸色一变,马上道:“陛下,这与分封在哪里没关系,岂不闻当年蒙哥与察合台、窝阔台,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争?”

朱厚照明白,这是铁木真的子孙们为了汗位相争的历史。

根本上的缘由是铁木真的几个儿子及其后世都各自拥有一定的实力,铁木真活着的时候还好,等到他死了,相互之间那肯定是谁都不服谁。

所以蒙古皇帝,那是每一任的权力交接都惊心动魄,最后也就传了四任便分崩离析。

所以,那把椅子之下就不能有这种靠实力说话的局面,必须一方独大。

分封到外面就有用了?

只要他有实力,都会想争一争这中原宝地、天朝上国的皇帝之位。就算没有实力,三代以后中原皇帝睁眼发现边上全是‘疥癣之疾’,那谁受得了?

而一旦中土弱乱,

那好了,整个就是一东亚大乱斗。

实际上,现在很多王爷封到边疆就有这个隐患。

所以宗室五室而除不仅仅是钱上的问题,张璁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这些远支藩王全给撸了。

只不过,这些话不好直接讲就是了。

朱厚照抿了抿嘴唇,说实话,张璁说得是有道理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正在忧愁之间,马车停下,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皇上,到地方了。”

“知道了。”朱厚照随即送客,“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都下车吧。朕不留你们,各自用餐去,一个时辰后到朕这里来。山东、新疆各有一桩事,咱们议议。”

“是。”

宗室之事,天子没有给出自己的态度,就是还不愿表态,那么臣子们也不好相逼。

朱厚照的想法,是等着再发酵一下,这种事处置的太快也不好,反正这么多年也都等了,不差这一会儿,而且现在宗藩俸禄确实不是朝廷岁支的大头。

下了马车以后,朱厚照伸了伸腿脚,活动活动筋骨,对着尤址说:“你一会儿让桂萼和姜雍先过来。”

“是,陛下。”

朱厚照挥挥手,那意思免了大规矩,这毕竟不是在紫禁城嘛。

第八百三十八章 杨一清的奏疏

避暑行宫内挖了一个人工湖,沿着湖边又铺上了平滑石板路,石板上还雕刻了各式图样。路边则种着成林的柳树,人工湖里还种上了荷花,可以说姹紫嫣红、百草丰茂,比紫禁城那个单调的景色好得太多。

而向着湖中央,又搭了一条弯曲的人工木桥,湖中建了一座两层塔楼、四处亭子,可说是一处僻静雅致之所。

除了这些,还有码头,若是得空也可游船取乐,好不自在。

朱厚照湖边的柳树下,先行召见了户部尚书姜雍和兵部尚书桂萼。

伸手免了他们的礼以后,朱厚照从袖口中掏了一本奏疏出来,“这是新疆总督杨一清的奏本,你们先瞧瞧。”

大明朝到了现下,不管是蒙古鞑靼部,还是瓦剌部,亦或是牧居于青海的土默特部,基本上是被打跑的打跑,被打服的打服。

说起来,正德十一年,王阳明北征瓦剌以后,朱厚照在对待蒙古人方面有两个基本思想。

第一,他鼓励大明由守转攻,即到蒙古部落的牧草地去打。放在弘治年间,这叫孤军深入,但正德朝大明与蒙古已经经历几次的大会战,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力量了。

第二,中小规模、高频率出动。

一次组织五十万人的大部队耗费太多,而且大漠广大,溜一圈不一定找得到他们,那就太亏了。所以大明骑兵如今主要的作战方式,都是以三到五个卫所,也就是两三万兵马的出动。

这样耗费较低,同时能够快进快出。

就算找不到人,但是我的武装部队在这里绕一圈,你要到这里放牧,就会有安全隐患。有的时候运气好,还能劫些牛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