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六照(57)

样快。他的微笑既是对错误估计的自嘲,也是对曹大元的赞许。结果这局棋下了一百九十九手,棋圣终于败在曹的手下。不过这一对局是曹大元拿黑子不贴目的“受先”棋,并非平等对弈。但虽然如此,他能力挫棋圣,总是十分难得的事。

曹大元在力挫日本棋圣藤泽之后,跟着的一仗就是在新体育杯赛中挑战中国的棋圣聂卫平了。

新体育杯赛和日本的名人赛性质相似,首先要在群雄逐鹿中夺得挑战权,然后才能向上届冠军挑战。“群雄”包括哪些人呢,按大会规定,有过去两年全国围棋赛前六名,过去两届“本赛”(即新体育杯赛)前六名,还有由大会邀请的各省名手等等。这张名单可说是囊括了全国围棋的精英。因此在围棋界的心目中,新体育杯的得主,他的地位是比全国冠军更高的。附带说明一点,每年新体育杯都是在全国棋赛过后才举行的,所谓“过去两年”,其实即上年度和今年度的意思。今年全国围棋冠军也是聂卫平,但因他已经是上届新体育杯赛冠军,所以就无须参加争夺挑战杯的邀请赛了。

去年十月,第三届新体育杯赛在杭州举行,曹大元刚刚打败藤泽,就赶去参加,挟战胜日本棋圣的余威,击败群雄,获得挑战权,又和中国棋圣聂卫平作五局三胜的比赛。但毕竟姜是老的辣,一二两局,聂中盘胜,第三局最为接近,结果曹也输了四目半。聂连胜三局,卫冕成功。不过,曹大元是虽败犹荣,须知聂卫平是曾在七六年胜过藤泽的,曹与藤泽的对局是“受先”,与聂则是平手比赛,败是合理的。聂对他善于推陈出新的布局和扭杀的能力亦甚表赞许,在赛后的“对话”曾说:“今年以来我和你们这些青年新手下棋都是格外小心的。有人说你长得善眼福相,可是我知道你只要一下起棋来,可就不善哕!”第二局搏斗最烈,聂自认曾为曹的一着棋费了很大心思,其后他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方能摆脱困扰,克敌制胜。

(一九八二年六月) 

让子遇险冷汗流

作者:梁羽生

说到心理因素对名棋手的影响,我还可以举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实例。去年(一九八一年)十月,日本《棋道》杂志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比赛,比赛双方都是得过本因坊荣衔的棋手一个是有“人间电脑”之称的石田芳夫,一个是有“方块棋王”之称的武官正树。石田是一九七六年的本因坊,他在那年的中日围棋友谊赛曾被中国的围棋怪杰聂卫平打败,其后就走下坡了;武宫则是上一届的本因坊,在这个棋赛之前不久,刚刚被赵治勋打下马来的。

主办者《棋道》杂志是日本棋院发行的,可说是日本最具权威的围棋刊物。担任解说的人也来头不小,他就是第一个以外国人身分在日本获得本因坊和名人两大荣衔的林海峰。

别开生面之处在于,石田“授”武官三子,围棋中授子的意思等于象棋的让子,即石田让武宫先下三子。围棋让三子大约等于象棋让单马。因此这个比赛若是打个比喻的话,等于是叫杨官磷让胡荣华单马。杨当然是让不起胡,单马的,同样石田当然也让不起武官三子。但何以要举办这样的棋赛呢?原因是由于两人棋艺的特点,石田号称“人间电脑”,精于细算,破坏力强;武宫最长于围中腹,重视气势,围了一大片腹地,形状往往像个方块,因此号称“方块棋王”。这个让子赛是要让双方得以尽展所长。

但这就涉及一个心理因素了,武宫被让三子自是必胜无疑,但应该赢多少呢,林海峰认为最少三十目。等于杨官磷让胡荣华单马,胡就必须在中局获胜一样。否则若被杨缠到残局;胜亦失威。因此武官难就难在是否能胜三十目。这就形成了他的心理威胁了。何况他刚刚失掉本因坊宝座,锐气难免稍受挫折。

石田与武官之战,围棋界称为是“最强受子棋”,担任解说的林海峰,也认为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名局。武官有先下子之利,战幕一启,就施展他最得意的“大模样作战”,把田石的白子逼进角隅。石田也使出看家本领在微细处穿破对方封锁。到了中局,竟被他制造出连续的劫争。一个劫争往往是有关全局胜负,何况是连续劫争?

在最紧张的时候,白棋已经侵入中腹,武官倘若稍为疏失,不但赢不了三十目,整盘棋都会输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刚退任的本因坊身分,被人让三子还要输棋,是有可能被日本棋院取消段位的危险的。好在他见机立断,以弃子手法,牺牲局部利益,保持大局优势,解消石田的劫争,这才渡过难关。

比赛时武宫全神贯注,还不怎样,赛后他检讨全局,说到中腹之战的惊险处,真是应了一句俗话:过后方始知惊,冷汗不禁涔涔而下了。

这一局的结果是,武宫胜二十九日。和三十目虽然尚差一目,但所差极微,也总算交待得过去了。

说起心理因素的影响,象棋史上也有个很出名的例子。三十年代末期,七省棋王周德裕和董文渊在香港进行的十局金牌赛。论名气周德裕远在当时的董文渊之上,论棋力他也决不在董文渊之下(董在事后写的文章也承认艺不如周),但结果却是董胜六和一,不必赛完十局已获金牌了。周何以如此不济,据名棋手黎子健说,董在第一局开赛时就在掌心写了“誓杀周德裕”五字,气得周乱了章法,首局一输,就连输了。后来周与董作私人博彩则是周胜(原定十局,周胜二和一后,第四局因棋例争执,不欢而散)。从这也可见到周在金牌赛中之输是心理因素大于棋力因素了。得失心重,往往是致败之原,说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吴清源。

(一九八二年三月)

新老沉浮各不同——围棋世界三事

作者:梁羽生

曾炳辉劫杀沈君山

读友请莫吃惊,本文的“劫杀”只是围棋的一个术语。围棋在互相可以“提吃”一子的情况下,甲方提子后,按照棋例,乙方不可以马上吃回,必须再等一着。为了争吃此子,就要向对方的要害攻击,令对方不能不应。这种情况称为“打劫’,用打劫的手段吃了对方一片,称为“劫杀”。“劫”的胜负往往有关全局,因而争持甚烈。

沈君山是知名度很高的留美学人,喜爱围棋,而且下得很好,有“美国名誉本因坊”的名衔,台湾的围棋杂志称他为“名流中的高手”。上届奥运会开会期间,他曾向中共代表团团长挑战围棋,成为报纸的“花边新闻”。从那段新闻看来,他是颇有点“狂士”气味的。

曾炳辉则是去年才在香港棋坛崭露头角的围棋新星,在第三届世界业余围棋大赛的香港区选拔赛中荣获冠军,台湾的围棋杂志称他为“香港强人”。去年(一九八一年)八月,沈君山来港,到香港围棋社访问,与曾炳辉相遇,于是展开了“名流对强人”之战。对局纪录在台湾的《围棋天地》(去年十一月号)和香港围棋社最近出版的专刊上都有刊载,可说是去年度引起港台两地棋坛注目的一局棋。

这局棋也的确下得很精彩,沈君山以攻杀见长,下得有气魄;曾炳辉则以棋风稳健,思路缜密见长。沈在中局时因疏于防御,右边地盘被曾打入,争劫失败,被吃丁一大片。但他换得两先手之利,仍然对曾的腹地着着进逼,曾的一片棋与基地失去联络,也有被歼之势,但他的算度的确精密,看来似是无法做活,最后却仍然成“劫”。沈的“劫材”不够,又被劫杀了,曾遂以中局胜。

围棋近年在香港已日益流行,去年还有一事足记的是出现了一个小神童陈可名,年纪不过八岁,曾有过战胜资深老棋于陆大元一局的纪录。

梁羽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