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519)

作者:狂风徐徐 阅读记录

才养好伤的朱八上前施礼,“小人拜见崔公。”

“嗯。”崔信瞄了几眼,“商贾事倒是熟络。”

崔信可是去过霞市的,很清楚那条商路和霞市的部分收益是被李善卷入囊中的,堪称日进斗金。

朱八咳嗽两声,“郎君提及,此为北地所赠,送来请崔公赏鉴。”

八成是突利可汗贿赂他的……崔信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他是知晓温彦博北地一行真正原因的,李善离京之前提起过……那时候这事儿已经不是仅限李渊、平阳公主知晓的秘密了。

不理会这些杂事,崔信径直回了后院,刚坐下就看见妻子爱不释手的把玩着几颗宝珠,“西河郡公已然回朝。”

“稚圭已经来过了,怀仁送了他一张好弓。”张氏随口应了声,突然抬头一笑,道:“听说怀仁那个妾室也一同返京。”

崔信脸色稍微好看了点,哼了声,“算他老实!”

张氏笑得花枝乱颤,其实这种事,她和女儿都不太在乎,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哪个身边没有美妾俏婢呢?

其实就连崔信自己身边都有……张氏也没什么意见,无奈丈夫一想起这事就脸色发黑。

嗯,李善曾经听张文瓘说起过……当场就用后者听不懂的话大骂,双标狗啊!

“无需担忧。”张氏将婢女端来的茶盏放在丈夫面前。

虽然至今不知李善的家世,但也和朱氏来往多时,张氏看的清楚,朱氏并非一般的乡野村妇,对周隋时期的典故如数家珍,别的不说,仅是茶艺就让人惊叹,绝非小家小户出身。

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在正妻过门之前弄出个庶长子呢?

哎,如果没有和清河崔氏定情,朱氏是巴不得周氏、小蛮都怀上,如果是双胞胎那就更好了。

聊了几句,张氏突然问道:“对了,怀仁几时回京?”

崔信瓮声瓮气道:“今日圣人下诏,命永康县公李药师率五千江淮兵北上接任代州总管,到任后……应该就能回朝了。”

其实这诏令就是崔信这个中书舍人亲手拟定的。

“如果没有意外,如今是四月十九,五月初怀仁就能回朝了。”张氏算了算,低低道:“要开始准备了。”

崔信眉头一扬,“急什么?!”

“还早着呢!”

马上就有个清河郡公了,自己这个清河县侯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崔信想想就来气。

张氏横眉竖目,“难道还真等到十五及笄?”

“为什么不能?”崔信气势有点缩回去,老夫少妻……正常情况。

“怀仁离京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张氏哼了声,看丈夫的模样有些好笑,又问道:“不知怀仁回京,会出任……”

崔信想了想,摇头道:“还真难以安置。”

的确,如何安置在北地掀起如此风波,又屡立大功的李善,崔信都替李渊头痛。

第五百七十章 如何安置(下)

后院幽静的小楼下,崔信加重了脚步,咳嗽两声,才抬步上楼。

“父亲。”

“这是……”崔信扫了扫桌案上的那封信,熟悉的信封让他心情有点糟,勉强笑道:“那小子写信来了?”

崔十一娘脸颊绯红,却拿起信纸递过来,“李郎君新作。”

温彦博不是说那厮这几个月没新作吗……崔信接过低头看了几眼,脸色微变,在心里默默吟诵了几遍,叹道:“又是一首传世之作。”

崔十一娘有些意外,毕竟年纪尚小,体会不到诗中真意,“父亲,此诗……”

在崔十一娘看来,李善诸多诗文中,就属这一首最为普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信摇头道:“浅明易懂,无华美辞藻,却化繁为简,意境深远。”

“呃,记得《春秋花月夜》中有‘空中流霜不觉飞’之句,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世提起诗人,往往脱口而出就是李白……古代诗人大都只擅长一种风格,如辛弃疾一般既能豪迈也能婉约的很少,如李白这样,既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那般华丽,又有《静夜思》这等化繁为简的,纵观古今,唯此一人。

呃,如今崔信脑海中大约想的就是这些了。

略为解释了几句,看女儿那等神色,崔信在心中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明年……不,后年成亲算了,便宜那小子了!

这时候,张氏领着侍女、仆妇将整理出来显然是送给崔十一娘的礼物带了过来,一家三口坐下闲聊,崔信脑海中却在想,李怀仁写下这首《静夜思》,还特地送过来,或有深意。

先战于山东,后北赴代州,期间在长安也不得安宁,如今李善或有暂歇之意……毕竟屡立大功,册封郡王,在朝中分量不轻,有暂歇的资格了。

这大半年来,李善锋芒毕露,崔信时常在心里担忧木秀于林,如今看来,倒是知进退。

就是不太清楚,这小子回朝之后,会出任何职?

此时此刻,类似的话题也出现在天策府内。

端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摇头道:“十六卫……只怕无望,怀仁也不愿出任吧?”

凌敬默默点头,李善虽然屡有战功,但少有亲自统军,进十六卫实在没什么意思……如果想进去,早在平阳公主执掌北衙禁军,就能进去了。

屋内除了李世民和凌敬之外,只有房玄龄在,这位历史上以荐人、识人著称,原时空长期兼任吏部尚书的名臣也不禁皱眉……关于如何安置李善,实在是令人头痛。

这需要考虑到东宫的反应,需要考虑到平阳公主的观感,需要考虑陛下李渊的心思,更要考量对秦王一脉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但最重要的,还是李善本人。

身为郡王,要么出镇地方,如李道宗、李孝恭,以及被李善赶到灵州去的李神符,如果在京一般是不任职的,顶多在十六卫里面挂个头衔。

比如李神通、李道玄先后出战河东、山东,如今在京中只是挂了个左武卫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的头衔,平日里实际是不掌权的,也没有其他的兼职。

但李善说是列入宗室,册封郡王,但实际上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宗室子弟,立下如此大功,回朝遭闲置……显然是不妥的。

其他几位被列入宗室册封郡王的,如罗艺当日在京中可是兼任兵部侍郎的,李善又不像杜伏威那般因为江淮军而需要闭门谢客。

但如何选职,实在是个难题,因为李善执掌代州总管府,是天下数的出来的封疆大吏,极得陛下信重,又在边塞立下大功,但偏偏本职只是个五品的代州长史……按理来说,回朝理应晋升。

但五品在朝往上晋升,四品的六部侍郎,三品的六部尚书,或者三省六部中……以李善的年纪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皱眉想了会儿,李世民笑道:“怀仁应该自有打算吧?”

凌敬微微颔首,“或许……未有说明。”

以他们对李善的了解,这厮应该是有打算的,只是没说出口罢了。

说到底,只是怕委屈了李善,如果是李善主动求职,即使不匹配,也不算委屈。

夜间,回到庄子的凌敬召来此次护送周氏回京的亲卫仔细询问,马邑已固,顾集镇一切顺利,虽时有突厥游骑,但朔州司兵参军张仲坚率精骑出战,驱逐突厥,确保顾集镇不受影响。

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凌敬在心里琢磨,半个月前,辅公祏被擒杀,江南平定,圣人下诏撤销东南道行台,改立扬州都督府,赵郡王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山南以及岭南诸州均归其统摄,永康县公李靖出任长史。

李孝恭必然久镇江南,李靖率五千江淮兵北上赴任代州,五月初理应就能到任……凌敬想起李善在信中极为推崇永康县公,说起其对峙突厥,不乏幸灾乐祸之意。

呃,李善在北边搅风搅雨,颉利可汗大怒如狂,这等后果,要让李靖来承受……对此,李善在信中说他对李靖非常有信心。

上一篇:江楼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