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上+下)(594)

万通原本还在思忖,听了万安的话顿觉不悦:“何事不可为,我看这个主意挺不错!”

彭华与尹直神情变幻不定,却也没有反驳万通的话。

万安连嗓音都变了:“你们疯了吗,此事若是败露,你,我们都要完……”

在座众人的反应各有不同,万通狠辣,万安惊愕,彭华冷静,尹直犹豫。

小刘尽收眼底,不动声色。

万通阴沉着脸:“只要运筹得当,就不会有败露的危险!”

他望向彭华和尹直:“你们觉得呢?”

彭华反问小刘:“此事你们有几成把握?”

小刘胸有成竹:“不说八九成,起码也有七八成罢,梁公早有安排,各位大人请放心。”

尹直道:“那贵妃呢,她也知道此事?”

小刘笑了笑:“是,早在一个月前,娘娘便向梁公提出这个主意了,没有人比她更了解陛下了,她说陛下从来就不是果决刚毅的性子,各位大人以天象来劝说陛下,最后很有可能功败垂成,但当时娘娘和梁公都还未下定决心,所以便没有告知各位大人知晓,如今却是破釜沉舟,不得不为了。”

万通拍了一下桌子:“不错!说得对,此事已经箭在弦上,不能不发,这种时候谁要是再退缩不前……”

他扫了万安等三人一眼,恶狠狠道:“那就是与我万通为敌,与我姐姐为敌!”

万安嚅动了一下嘴唇,终究没有发出声音。

第145章

皇帝不再提废太子的事了。

除了那些想要趁机攫取富贵的投机之徒,其他人全都松了口气。

如今这位太子从五岁时就被立为东宫,到如今已经整整十年有余,他受过所有东宫所应该接受的教育,知道所有东宫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他谦和有礼,从不仗势欺人,对师傅尊敬有加,对左右宽容大度,这是许多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未来明君。

他可能并不像太祖皇帝那样雄才大略,也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但那并不是问题,因为帝国发展至今,早已有了完善成熟的制度,从内阁宰辅乃至各地官员,说句大不敬的,即便没有皇帝发号施令,大明也能照样运转,所以皇帝最大的作用,最好就是什么也别干。

古人云:圣天子垂拱而治,此乃至理名言。

之前皇帝非要废太子,许多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明显是不以为然的,兴王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储君来培养的,他所能得到的教育自然也和太子有区别,更何况因为他的生母与万贵妃走得近,这让大家都心生戒备警惕,只是皇帝一意孤行,又有天象佐证,众人反对了也没用。

现在好了,连上天都不满皇帝的折腾,以泰山地震来警告,皇帝也不能无视,事情发展急转直下,不由令人感叹太子是不是当真天命所归,几番磨难都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伴随着废立太子之争尘埃落地,刘健唐泛等人都打从心底希望此事到此为止,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得能跑到皇帝面前跟他说:陛下您折腾也折腾过了,咱们好好过几天安生日子成不?

不过如今这位天子要是不折腾,那也不像他的为人了。

过了几天,他便老调重弹,提出要在崇真万寿宫落成之日,离宫去祈福。

此言一出,朝臣自然又是一番鸡飞狗跳的反对。

众臣不单单是觉得皇帝出宫一趟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皇帝现在身体也不算好,万一在宫外期间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到时候免不了又是麻烦,所以本着能省事就省事的原则,反对到底。

这回皇帝没有坚持,反倒退了一步,表示你们不让我亲自出宫也可以,但起码也要让太子代我出宫祈福,先前接连遭逢彗星频现,泰山地震,上天既然示警了,又属意太子,若是东宫能够出宫代父祈福,说不定上天看在太子诚心的份上,还能让他康复起来。

尽管唐泛他们都觉得这未免太荒谬了,但皇帝现在已经退了两步,大家也担心逼迫太甚使得皇帝生起逆反心理,指不定又做出什么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只得不再反对。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初二,太子赴崇真万寿宫祈福。

这是太子有生以来第一回出宫,从内阁乃至六部九卿无不严阵以待,礼部更是费尽心思,就怕路途中出现一丁点意外,离宫的队伍浩浩荡荡,尤其是那驾专门为出行量身订造的马车,更是高大宽敞,太子别说坐在里面,连躺下来打几个滚都没什么问题。

从皇宫出去到崇真万寿宫,骑马约莫需要一个时辰左右,如果是乘车的话就更久了,因为到时候会有许多步行的宫人跟在马车后面,这是仪仗的一部分。既然是祈福而非逃难,宫人的仪态步伐自然也以缓慢优雅为主,以便沿途百姓能瞻仰天威。

上一篇:步天纲 下一篇:权杖

梦溪石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