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325)

“周恕侵吞军饷,罪证确凿,这些年来,也没少与前任刺史周阅、冯慈等人互相勾结,为非作歹,陆庆范轩二人知错就改,愿以巨资赎罪,我自然可以网开一面,而周恕拒不悔改,死有余辜,来龙去脉,我已上奏陛下,说得清楚明白。不过,我并不知道陛下会颁下圣旨,要求押送周恕他们回京审问,若早知道,我肯定刀下留人了,这真是太不巧了。”

贺融说得慢条斯理,不愠不火,但周璧压根就不相信他事先完全不知情。

王志为难道:“殿下,小人恐怕回去没法交代……”

跟周璧不同,周恕死活跟王志无关,他只担心自己的差事完不成,回去要被追究责任。

贺融神色自若道:“你就实话实说好了,我自会上疏向陛下陈情的。二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今日不如就在都督府歇下,过两日再启程回去吧。”

周璧道:“多谢殿下,不过既然我在城中有亲戚可以落脚,还是住在他们家比较合适,就不叨扰殿下了。”

贺融也没强留,伸手一引:“慢走不送。”

周璧面色难看地离开了,王志担忧道:“殿下此举,恐怕得罪了周家啊!”

他是当年先帝跟前红人马宏的徒弟,说起来与贺融还有几分香火情。

贺融笑了一下:“他们能做的,无非是在陛下面前给我上眼药,又或者是暗地里给我下绊子罢了。”

灵州本身就是偏远之地,他连南夷都去过,说句难听的,已经贬无可贬,当初自请来此,嘉祐帝总觉得亏欠于他,这次出了这么一桩事情,父亲顶多生一顿气,将他申饬一通,总不至于为了这件事就将他除爵,贺融并不是很担心。

至于周家这些高门世家,想要做事,就总会与他们对上,这是迟早的,世上没有真正的两全其美,只能根据轻重来选择与舍弃。

送走周、王二人,贺融终于收到贺湛的来信。

第125章

许多人都觉得贺融命途多舛:他幼年失母, 被流放了整整十一年,吃糠咽菜,家徒四壁,好不容易恢复了身份, 又得四处奔波, 自己还想不开,要了灵州这么一块封地,不仅腿脚有问题,可能连脑子都有问题。

但在薛潭看来, 贺融并不觉得自己苦, 他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有可以性命相托的兄弟,灵州虽然远离长安,却是可以做事的地方。外人眼里不苟言笑, 杀伐果断, 甚至有些令人畏惧的安王,其实并不喜欢摆架子, 私下就连张泽都敢跟他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如孙翎, 在高长宁面前战战兢兢,到了安王面前, 却反倒能够放松下来。

满朝文武,上至皇子,下至群臣,群贤济济, 当然也不乏目光长远,洞悉先机之辈,却难免囿于党争与门第之见,即使想要有所作为,也如脚戴镣铐,匍匐前行,事倍功半。

更多人不舍得离开长安这等繁华之地,更不愿离开那个热闹非凡的名利场,放眼朝堂,像贺融这样敢于决然放弃长安一切,只身远赴灵州的人,寥寥无几,并非贺融的才智冠绝天下,而是别人没有他这一份决绝。

薛潭却觉得,这就是安王的魅力,就连他这样内心高傲的人,也愿收敛起满身不合时宜的毛刺,心甘情愿追随安王来到灵州。

许多上位者喜欢给下属画一幅宏图,许下漫天的荣华富贵,让他们去冲锋陷阵,安王只会亲身在前面走一段,再回过头,告诉你这条路走下去没有错。

刚到灵州的半年里,贺融什么也没干,每天过得比刺史府的门客还要闲,起初倒也就罢了,时日一长,连余丰都以为安王殿下真就是过来养老的,只有薛潭他们知道,所有蛰伏与隐忍,都是为了养精蓄锐,只有彻底让那些人放下警惕,才能顺利搜集证据,一举拿下。

所以当周家的罚金也运入都督府时,众人都笑开了花。

张泽更是围着那一车粮食啧啧出声:“我还以为周家会拿陈米凑数,没想到他们还真舍得,全都是去年才收的!”

高长宁抿唇一笑:“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已经作了一回死,怎么还敢作第二回 ?”

周致的确交得不情不愿,但老爹刚死,连头七都还没过,安王连圣旨都能阳奉阴违,他倒是想去长安告状,怕就怕人还没出城,就已经身首异处。连王志与周璧这两位天子钦差与周家来使,都拿安王没办法,周致不想也不敢再试探安王的底线,这回很爽快就把钱粮交了,也不敢再做什么手脚。

三大家乖乖俯首,都督府一下子成了丰收的海洋,众人都欢天喜地,只差张灯结彩了,氛围比起过年也不逊几分。

孙翎头一回领教到安王的手段,虽说当年害死她父亲的前前任刺史周阅已死,不可能再手刃仇人,但看着周范陆三家吃瘪,她也有种出了恶气的快感,再想起父亲坟茔早已芳草萋萋,青苔浸石,不由得眼角湿润,感慨万千。

上一篇:权杖 下一篇:忘忧

梦溪石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