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33)

车帘子随着马车颠簸震动,时而被风吹开半面。

贺融看见两旁萋萋新绿,柳上春归,也看见了天阔云高,飞雁掠虹。

他摩挲着身边竹杖,笑了笑:“不必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

长安,天下之脊,中原龙首。

万里行路,始于足下。

……

十多日的旅程,舟马劳顿,一行人终于抵达京城。

江天映日,千树葱茏,碧瓦浮光,明宫绕云。

街衢巷陌,物华琳琅,人相笑语,接踵摩肩。

这就是长安。

所有人都看呆了。

他们梦中想象再多,也描绘不出长安的雄伟。

不同于竹山那等小县城,哪怕是房州治所之房陵,也无法与这座城池相提并论。

鼻间飘过隐隐香风,视线所及,俱是鳞比栉次,高墙青砖。

就连寻常百姓身上穿的衣裳,言谈举止,似乎都比房州人来得精致斯文。

当年离京时,贺僖贺湛等,正是五六岁堪堪懂事的年纪,如贺穆贺秀,也已成为挺拔少年,长安于他们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巍峨的印象。

这个印象支撑着他们度过了十一载的流放岁月,也承载了他们曾经的美好印记,然而当他们再次回来,所有人发现,这个地方,比他们回忆里的还要美。

真实的,触手可及的美。

贺穆几个不由红了眼眶。

“父亲,我们为什么不能跟着张侯他们进去?”年仅十二岁的贺熙不解道,离京那年,他仅仅周岁,这些年都在竹山长大,京城对他而言,同样只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地方。

朝廷大军归朝,且是大胜而归,宗正寺会有专门的迎接仪式,张韬带着士兵先入城,贺家并杨家的马车则由宗正寺指派的一名官员带路,从另外一个门入内。

贺泰道:“只有皇帝祭祀天地,大军出战或凯旋,方可由明德门进出,我们要走的是延平门。”

这些常识,已经牢牢铭刻在他的脑海,贺泰几乎想也不用想就能解答,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令他五味杂陈,酸涩满怀。

马车入城,在宽敞平坦的青石板上辘辘驶过。

杨钧等人与贺家道别之后,马车分道扬镳,杨家在京城有宅子有分铺,无须旁人担心。

“前方就是西市,长安有东西两市,其中又以西市最多奇物,商人自西域带来的香料玛瑙,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所以又被称为‘金市’。”

贺熙好奇:“那有吃的吗?”

贺泰笑道:“自然有,杏仁糕端出来之后,用刚热好的槐花蜜淋上去,那香气在铺子外头都能闻见。还有鲜笋汤,这个时节的春笋最是鲜嫩,切好之后放在用猪骨头和鸡骨头熬出来的高汤里涮一涮,脆而入味,口齿留香。”

不由自主地,但凡看见一丁点熟悉景物,他就忍不住指点起来,说完又失笑:“瞧我,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些食肆说不定早就易主了!”

袁氏在一旁没有言语,默默伤感。她能当鲁王侧妃,虽非名门世族出身,必然也是良家女,未出嫁前,西市同样是常逛常玩的地儿,如今望去,繁华如故,人却不是那些人了。

贺熙没有长辈那么多的感怀,他只听得口水都快下来了:“那我们住在哪儿,离西市近吗?父亲,我以后能不能出门去西市逛?”

贺泰还未回答,马车就已经停下。

“贺郎君,到了。”带路的官员在外头道。

众人下了马车,贺泰先时还不敢确认,待真正站在那座熟悉的宅第面前,不由彻底愣住,小心翼翼询问:“黄主簿,这是我们要落脚的地方,莫不是走错了?”

挂着“鲁王府”的匾额,早在十一年前就已经摘了,但这两扇大门,门口石狮子,乃至周围街景,贺泰又怎么会不认得?

黄主簿笑道:“没错,就是这儿,里头已经着人打扫过了,贺郎君里边请。”

十一年前他还未当官,对于贺泰,黄主簿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先时上面让他来办这桩差事的时候,他还为难了许久,不知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贺泰。

太热情当然不行,对方现在虽然进了京,却还是庶民;太疏离肯定也不行,谁知道皇帝会不会哪天心血来潮就恢复鲁王的爵位,毕竟不仅赐原鲁王宅给贺泰居住,还让宗正寺的人出面接待,似乎表明皇帝并没有放弃长子。

黄主簿引着贺家人入内,状若无意道:“这宅子,一直没有人住过。”

贺泰有些高兴,忍不住试探:“我们如今毕竟只是庶民,住在这儿会不会不妥?”

黄主簿:“贺郎君放心,一切都是上边吩咐的,我如何敢擅自做主?”

上一篇:权杖 下一篇:忘忧

梦溪石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