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372)

林淼看了贺融一眼,含笑道:“未必,其实在来甘州之前,殿下已经派人通知潜伏在凉州各高门内的细作,散布与萧重有关的谣言。”

嬴子瑜面露讶异,这才知道安王他们竟是有备而来。

“什么谣言?”

林淼伸出两根手指:“一是萧重早有不轨之心,这次领兵在外,拥兵自重,若立下大功,就会煽动朝臣让萧豫立他为太子,如若萧豫不立,便行逼宫之事。二是萧重其实并非萧豫袍泽之子,而是萧豫的私生子!”

嬴子瑜怀疑道:“单凭这两条谣言,就能让萧氏军心不稳?这一听就是子虚乌有吧?”

“殿下高明!”却听陶暄忽然击掌,大叫出声。

不等旁人出声,他就主动向嬴子瑜解释道:“你还记不记得,陈帅说过,萧豫当年与他一起镇守边城,城府深沉,向来寡言?”

嬴子瑜点头。

陶暄笑道:“多疑之人,不会因为对方是至亲,就消除怀疑,恰恰相反,像萧豫这样的枭雄,只会时时刻刻防备身边的人,至亲也不例外。第一条谣言一出,萧豫很可能一笑置之,但私下依旧会让人留意萧重的动向,尤其是防备亲近萧重的那帮臣子。但当第二条谣言传入耳中,萧豫就会怀疑,这条谣言是萧重自己派人散布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萧重是养子,但如果萧重将来篡位成功,有了这条私生子的谣言,再给自己铺垫宣传一番,冠上一个曲折离奇的身世,他的得位,就会变得名正言顺。所以萧豫完全有理由怀疑他。”

“陶刺史高见,最重要的是,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个十遍二十遍,再聪明的人也会信个七八成,更何况是萧豫这种多疑之人,届时他就算不动萧重的主帅位置,也会派人去监军,牵制萧重。萧重又不是傻子,被这一怀疑,自然也会心生不快。到时候,我们不就有可趁之机了?”林淼补充道。

嬴子瑜听得张口结舌。

没想到陶刺史守城打仗不咋地,琢磨起阴谋诡计却是一套一套。

啊不对,这办法好像是安王和林淼他们想的。

嗯,真是英明神武。

“那我们现在,就没什么可做的了?”

“等。”

第144章

说是等待时机, 其实大战方歇,另一场战役又将将开始,张掖城内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

“我这五万援兵里有一千突厥兵,曾为西突厥真定公主麾下亲兵, 公主归朝, 这些士兵也成了我朝士兵。”

听见贺融这句话,嬴子瑜不由皱起眉头,他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

“殿下,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还是防备些好。”

说完他又有些后悔,心想自己怎么就管不住嘴巴,从前陈帅老说自己容易得罪人, 安王过来救他们, 可不是来听教训的。

贺融面色平平,倒是看不出高兴或不高兴。

“嬴将军此言差矣, 他们既是诚心归顺中原, 从今往后便是中原人,不应以长相口音而区分, 须知南夷人长相原与中原人也有所差异,但他们如今同样是中原百姓。否则有朝一日,整个突厥率部来归,难道还要拒之门外, 又或者将他们屠戮殆尽吗?”

整个突厥率部来归?安王莫不是在做梦吧?

嬴子瑜将这句话咽了进去,勉强一笑:“殿下所言甚是。”

贺融知道他言不由衷,也不计较,继续道:“突厥人生性剽悍,长于骑射,这些突厥兵编入灵州军之后,也为训练士兵骑射出了不少力,是以那日嬴将军所看到的,我灵州军能在城外与萧重的军队打个不相上下,也脱不开这些突厥兵的教导之功。如今甘州危机未解,萧氏必将卷土重来,士兵须勤加操练,日日不辍,方能应付日后的战役。”

嬴子瑜惭愧道:“末将守城不力,差点失城,幸得殿下挽救,若殿下不弃,城中这两万余人,悉数听从殿下调遣,末将亦然。”

贺融微微一笑。

这嬴子瑜看着大老粗,其实粗中有细。贺融带着五万人过来,当然不可能现在把五万人往这里一丢,自己跑回去,而甘州原本已有刺史陶暄与守将嬴子瑜,如今再来一个贺融,指挥权到底在谁手里,自然必须先说清楚,否则军令政令一乱,不用等萧重再打来,甘州内部自己就溃散了。

所以嬴子瑜听出贺融有收拢兵权的意思,没等他开口,就主动把兵权交出来,可谓知情识趣。

“嬴将军大义,待将萧氏败退之后,我定向朝廷给二位请功。”

陶暄与嬴子瑜忙道:“殿下折煞我们了,我们能将功折过已是万幸,哪里还有什么功劳?”

更何况,眼下突厥人正去势汹汹直逼长安,陈帅在晋州能将四十万突厥人拦下来的话还好说,若拦不下来,那更是什么都不必说了,朝廷现在哪里还会有闲工夫管他们这边?

上一篇:权杖 下一篇:忘忧

梦溪石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