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89)

“那么……丹青,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难过?”

“我哪有……”泪水却毫无征兆的夺眶而出,“我只是觉得……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海西棠一时无措,不知如何安慰面前这为情所伤的孩子。

赵炜靠在床头,望着书案上厚厚一叠奏折出神。

原本龙床前帘幕重重,另有一架紫檀镶金八扇大屏风隔开前面的书案座椅。平素批阅奏折,和亲近臣子商议朝政,都在正殿或者上书房里。至于寝宫里的书案,赵炜喜欢在这里写写字,画几笔画,把玩几件精巧的文房珍品,看几页怡情养性的书。

——没错,我们的皇帝陛下,是个十分讲究生活情趣的风雅之人。那大屏风镜心上原本嵌的是双面丝绣万里江山图,自从得到逸王进贡的《四时鸣玉山》,往墙上一挂,赵炜立刻觉得在它前面立一架万里江山屏风,好比二八佳人旁边站个白发老头,未免太死板太严肃,马上叫人撤走了。

如今多日卧床,倒正好把书案挪到床前,精神稍好的时候,勉强看几道要紧的奏章。朝里的大多数事情,纵然再不放心,也只好扔给左相右相三省六部那些家伙,随他们鼓捣去吧。

至于案上这沓奏折,不用看就知道,是承安递来的。皇室宗亲的折子,一律以黄绫包皮,金线压边。唯独承安自出心裁,用金色底织银色花卉的蜀锦包皮,封皮上的花纹还会随季节变化。他也从来不按格式写,内容往往五花八门,新颖奇趣,言辞幽默生动,真切直率。有时谈谈对国事的看法,有时说说地方民政,都是别处听不来的真话,又点到即止,从不叫人难堪。

生病以来,承安的请安折子一日一封,或长或短,没有其他人那些套话空话,竟是用了不少心思搜罗的笑话趣事,博赵炜病中一乐。

——这个侄子,真是叫人又爱又恨啊……

门悄悄的推开了,一个小小身影端着药盅进来,走到赵炜床前半跪着请了个安:“父皇,该喝药了。”

叫宫娥太监都在后头站着,十一岁的赵承烈动作娴熟轻柔,亲手喂父亲喝药。

如果说,这场病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赵炜和长子的关系得到了彻底改善。最近一年多,赵炜已经有意多关注承烈,父子关系缓和不少。这次病势如山,日重一日,敏锐的承烈仿佛有什么不详的预感一般,时时侍奉床前,不曾稍离。

“烈儿,难为你了……”赵炜看着瘦弱的儿子,心底忽然“咔嚓”一声,裂开了一道缝。“万一自己……”这恐惧的裂缝迅速扩大,瞬间没顶。因病多日昏沉的脑子突然异常清醒: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今年这场病,来得实在蹊跷……

再一抬头,对上承烈关切的目光——太诡异了,眼前这景象,竟然似曾熟悉——思绪一下子回到十七年前,看见八岁的承安趴在大哥病榻前哭泣……

赵炜就这样呆呆的半天一动也不动。承烈慌了,拉着父亲的手哽咽:“父皇——父皇——”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扑簌。

“父皇没事。烈儿……叫他们都下去……来,坐到父皇身边来……”赵炜轻拍着儿子单薄的肩头,心中如油煎火烤:报应啊,居然来得这样彻底。

隆庆十四年六月,病中的皇帝急诏逸王入京。

动身前一天,承安在“藏珠小筑”里痴痴地坐了一夜。

如果没有遇到丹青,赵承安永远是那个金刚不坏的赵承安:在权谋争斗中挥洒驰骋,任性快意,其乐无穷。很多年来,承安甚至觉得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天生就应该为攀登权利巅峰而开路搭桥。他目标明确,手段迂回,他洞悉人心,巧加利用。他满意的看着一切随心而走,享受俯视人间的成就感和快乐。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人世间还有一种温柔一刀,伤心小箭,任你百炼钢,也成绕指柔。

随着丹青的离开,承安渐渐意识到,那个人在自己心上留下的,不是伤痕,而是无边无际的空洞。这空虚如冰川海洋一般,每当午夜梦回,无法用疯狂的忙碌填补时间的时候,立刻汹涌而至,无处不在。

每每被这空虚淹没,承安就想,原来自己的灵魂,曾经被他滋养得那般满足,所以才会留下这样大的空洞。原来我的心,这么多年焦躁不肯安分,是因为没能等到他的出现。

只是——他来得太晚。而我,醒悟得太迟。

上一篇:水母 下一篇:离灯之少年天师

阿堵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