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接流水(103)

万福寺,香雾蒸腾,禅音阵阵,玄亦法师端坐于台上,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数百名僧侣与信徒满面虔诚之色,静静聆听着他论经讲佛。

蓝徽容随慕世琮步入大殿,在众人身后轻轻跪坐于蒲团之上,她目光投向台上的玄亦法师,隐见其虽年纪甚轻,不过三十来岁,但宝相尊严,清俊的面容上不沾丝毫尘垢,那眉眼却又有些眼熟,竟与无尘师太有三分相象。她渐渐明白过来,望向慕世琮,慕世琮微微点了点头,蓝徽容低叹一声,磕下头去。

能托身佛门,又参透佛理,成为一代名僧,也许,是他这个亡国太子最好的结局了吧。这一瞬间,蓝徽容也猜到了无尘师太的真实身份,只是,当年被简南英抓去封为和妃的如果不是真正的昭惠公主,又会是谁呢?

禅房内,慕世琮与蓝徽容跪于玄亦身前,玄亦充满慈悲的眼神望着二人,和声道:“玄亦乃出世之人,二位不必如此大礼。”

“世琮以前不知大师身份,今日方得父王告知前尘旧事,这位是玉清娘的女儿,前来拜见太子。”慕世琮低声道。

玄亦低颂一声佛呐:“贫僧玄亦,以前之名皆如前世之梦,梦醒之后了无痕迹,二位不必再提。”

蓝徽容迟疑片刻,恭声道:“大师,我是奉人之命前来,求取一物,那人,和您有三分相象,应是昭惠公主。”

慕世琮一惊,难道,宁王的生母竟不是真正的昭惠公主吗?

玄亦面上波澜不惊,目光静如止水:“昭惠,玉清娘,皆是前世之人,再与玄亦无关,至于施主前来所求之物,也是前世之物,早已化为尘土。”

他垂下眼来,不再看向二人,低低吟颂:“稽首归依大悲主,愿力宏深相好身,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真实语中宣密语,无为心内起悲心,速令满足诸希求,永使灭除诸罪障———”

轻颂声中,蓝徽容抬头望向玄亦面容,隐见他的禅心如月光一般流转于面容之上,他低垂的眉眼又如映显世相的那颗琉璃宝珠。他幼年曾贵为太子,却又遭逢灭国、逃亡之痛,一生跌宕,终于这佛门之中找到了灵台的宁静。

现在,他的心中只有令他神往的弘法事业,再无和国之念,他用他的虔诚和高洁,洗去了身上的尘垢,换来了心灵的新生。

此时此刻,还要向他求取铁符吗?还要打破他的禅心吗?纵是无尘师太亲来,只怕也会悄然而退吧。

低沉的梵音中,蓝徽容与慕世琮再轻轻磕首,悄悄地退出了禅房。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两人坐于万福寺旁的树林前,蓝徽容沉默良久,柔声道:“侯爷,谢谢您,现在诸事了结,我也再无挂念,后天,我就会离开,多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

慕世琮晨间听她言道要离开之时,就已下定决心,他猛然转身,伸手握住蓝徽容双肩,手微微有些颤抖,话语却是十分坚定:“容儿,我想过,要是我不告诉你这一切,不带你来见太子皓,是不是你就不会走,可我,我这颗心,又不能忍受对你有一分一毫的隐瞒。我现在已没有什么将你留住的理由,我只能求你,求你留在王府,让我来替父王,还欠你母亲,欠叶伯伯的债。”

蓝徽容自昨夜对慕世琮的心思隐有所悟之后,便对如何与他相处有些矛盾。此时听他这话讲得极痴,竟不敢望向他,轻轻挣脱他的双手,站起身来,遥望万福寺,低声道:“谢谢你告诉我真相,我自会在母亲墓前相告。王爷并不欠谁的,当年的事,谁对谁错,又怎能讲得清楚,而这些更与你我无关。多谢你的好意,只是我,是不会留在潭州的。”

慕世琮仰头望着蓝徽容的身影,远处的天极蓝,近处的松浓翠,而她的身形如烟如雾,自己与她之间仿似隔着一层朦胧而神秘的轻纱,近在咫尺却不能触及。

“容儿,告诉我,要怎样,你才肯留下来?”慕世琮觉得蓝徽容的身影离自己越来越远,而自己此刻,竟如同一个无助的幼儿,他将头埋在手中,伤感难言。

蓝徽容心中也隐隐有些伤感,自相识慕世琮以来,虽有过误会,有过冲突,但他却始终是一片单纯之心,只是,自己这颗心,已给了别人,那个人又是他视之如亲兄弟一般的人,能明白告诉他吗?如若自己三日后孤身离去,岂不是徒伤了他们兄弟之情?

林中,一片长久的沉寂,只听到啄木鸟‘得得’的啄木之声,象慕世琮体内那颗剧烈跳动的心。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跳起,冲到蓝徽容面前,直视她的双眸:“容儿,你要去哪里?我和你一起去。”

箫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