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霸九天——大宋女主(298)

燕王听得砰然心动:“曹侍中说得这般有把握,想是成竹在胸了?”

曹利用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李”字,又迅速抹去,指了西边皇陵方向:“那个人,就在永定陵。”

永定陵。

一驾马车在永守陵停下,燕王赵元俨走下马车,抬眼望着这先帝陵园。

皇陵离京城百余里,靠嵩山之北,倚伊洛河之南,东西南北连绵均有二十余公里。

当日宣祖(即太祖太宗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太祖的永昌陵、太宗的永熙陵三陵皆在西边,南对锦屏山、白云山、黑砚山,东有坞罗河,西有滤沦河,地形平坦广阔,四周土丘漫围,在风水堪舆上称之“老龙窝”。此三陵,由东南向西北一字排开,已经占尽老龙窝地气。

因此先帝筑陵时,另寻了三陵往东而行,另有一处山岗之地,地势高于整个陵区,且正居于整个皇陵地势中心,东靠青龙山,正对少室主峰,于风水堪舆上称“卧龙岗”,于此地兴建永定陵。

永定陵寂静无声,先帝的顺容李氏,奉旨从守永定陵。

燕王元俨走在长长的陵道上,走在24对石人石像拱立中间,一直走到最深处的宫室,那儿,就是他来的目地。那一日自曹利用来过告知他皇帝生母住在永定陵之后,他表面上不以为意,暗中却走了一趟洞真观。

洞真观中,先帝的才人杜氏正在此出家修道,大中祥符四年,当今官家出世刚不久,宫中便传出旨意,才人杜氏因犯销金令擅用金饰,自请出家入洞真观修道。当年的一名后宫才人出家修道,本不是什么大事,也很容易在时间流逝之后让人遗忘。但是若是让有心人把大中祥符四年的这两件事联在一起,便可以寻出无穷的奥妙来。

杜才人闭门清修了十五年,如果说刚开始的几年她还有过不甘和愤怒的话,这十五年的清修也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足以让别人掏不出话来的出家人。只不过这个别人,不包括燕王。

杜家是太宗皇帝生母,也是燕王的祖母昭宪太后杜氏娘家,杜家的人,至今仍与燕王有来往,燕王撇开她曾是真宗才人的身份不提,只口口声声提着与杜家的这一层的亲缘关系,使得杜才人终于说出了他想要的答案。

燕王走到了陵道的尽头,抬头望着高高的陵台和宫室,举步向上行去。

永定陵陵高七丈,周围各十七丈见方,内建有一座大殿,十余间宫室。先皇的顺容李氏,如今超然世外地居住在这永定陵中。

两年前,李顺容与戴太妃带着小公主搬进永定陵,这样远离权力中心,避开猜忌,母女三人安然度日倒是李顺容乐于见到的清静。

四个月前,戴太妃去逝,永定陵的两年岁月,是她这几十年以来最欢乐的时光。临时死前李顺容和灵公主相送,她含笑而逝。

失去了戴太妃的李顺容,心中也不免有些空落落的感觉,但也很快恢复了宁静。李顺容正安心地在此,这一日忽然宫女来报,说是燕王元俨经过前来拜访,也不禁是一怔,想了想还是请他进来。

燕王走进来时,便见李顺容一身青衣,静静地坐在桌边,桌上放着《太上感应经》,见燕王走进来,忙站了起来。

燕王拱手行礼:“今日我路经永定陵,所以进来看看,偶然打扰之处,李顺容勿怪!”

李顺容忙敛袖还礼道:“原来如此,王爷往前面走,自有守陵的内侍。”

燕王看着李顺容房中此时只有一个小宫女在,忙笑道:“不忙,我走得累了,可否容我讨杯水喝?”

李顺容啊了一声:“是我失礼了,此处原没什么人来,倒是不方便招待王爷。”忙叫小宫女出去倒茶。

这边燕王没话找话,过了一会儿,听那小宫女已经走远,他转过头来,走到李顺容的面前,忽然直直地跪下,竟以三跪九叩的以臣见君之仪大礼参拜,李顺容慌了手脚,欲受难安,欲扶失礼,忙叫道:“八大王——您、您这是做什么,您快起来!”

燕王三跪九叩罢,仍是跪着,沉声道:“微臣赵元俨,拜见太后千岁!”

李顺容只觉得耳边嗡地一声,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跌坐在椅子上,惊骇地瞪着元俨。

燕王跪前一步,急切地道:“刘氏并非当今皇上的生母。太后蒙尘,千古奇冤哪!今日端坐在崇政殿上受百官万民朝贺的皇太后,原该是娘娘您哪!”

蒋胜男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