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22)

拓跋珪是鲜卑人。越是接近原生态的民族,母系氏族遗留的影响就越大,所谓“胡人但知有母,不知有父”,也因此母系势力很容易干涉政治。为了摆脱母系势力的操纵,获得王者的掌握权,往往要付出血流成河的代价。拓跋氏的起源传说中有“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之谚的故事,据史家考证,则有可能是拓跋氏的远祖拓跋诘汾杀死妻族,而后人为了掩饰这一点,制造出拓跋诘汾与天女合而生下拓跋力微的传说来。

而开国皇帝拓跋珪称帝之前的绝大部分战争,居然不是发生在对外敌,而是发生在拓跋族内和妻族独孤刘氏诸部、母族贺兰贺氏诸部、祖母族慕容诸部之间。拓跋珪一生历经艰难,主要精力都是在和强大的母族势力做斗争中。估计最后一统部族,坐上皇帝宝座时,拓跋珪可能会抱着龙椅大哭:“我这一辈子都在和一群母老虎打架……所以,为了我们王朝的将来,爱妃你就牺牲一下吧。我不想我儿子、我孙子、重孙子,将来也要用一辈子的精力和自己的奶奶、妈妈、妻子打仗啊!”一想到这种可怕的前景,拓跋珪怕是要寒到发抖了。

于是在此后的岁月里,北魏王朝的皇太后基本上分成这三种情况:一种是皇帝的生母,活着被杀死后受封;另一种是从没家世、没背景中挑选出来的宫人,手铸金人成功者封为皇后,不许抚养皇子。她们既不属于皇储的生母,没有感情基础,又没有家族背景,新皇帝一上台,基本上就准备到冷宫养老去;还有一种,皇帝一生下来生母被处死,嫡母不能养,只能由保姆抚养长大,做了皇帝之后,就把保姆奉为太后,称之为保太后,但是保太后既然不是真太后,能够享受尊荣已经是到顶了,更不可能说是左右政局了。

北魏冯氏改革在孝文帝之前(3)

拓跋珪自以为这样的安排绝对保险,于是放心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目前这一种格局,拓跋濬所奉的皇太后,是他的保姆常氏,人称“保太后”,正宫皇后,是毫无家世的宫奴出身的冯氏。

冯氏做了皇后,虽然是期盼已久,但是真正坐上这个位置,她立刻感觉到了害怕。她是皇后,一旦有了皇子,她必须依规矩被处死。为了逃过这一命运,她立刻行动起来。当时幸好宫中拓跋濬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了,其中最得宠的李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据说李氏长得非常美,当初进宫,拓跋濬从楼上远远望见就心旌摇荡,对左右言道:“真乃佳妇!”马上下楼,来不及入殿,居然在旁边的库房中就拥之临幸。李氏就此一举得男,深受宠爱,本是封皇后的热门人选,不料铸金人失败,从而命运跌至谷底。

冯后立刻采取行动,怂恿着保太后出面,游说拓跋濬早立太子。于是在冯氏被封为皇后不到一个月,李夫人所生的长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李夫人也被一杯毒酒执行了祖制家规。

拓跋濬一生有七个儿子,但冯后却没有生过儿子,是否她从宫中得到了什么避免生子的秘方,不得而知。

但在数年的皇后生涯中,冯后做得十分完美,对保太后侍奉尽心,对太子拓跋弘虽然没办法亲自抚养,却也亲自挑选保姆,关注其成长情况,跟皇帝丈夫拓跋濬更是做到了鹣鲽情深。拓跋濬文武兼备,一边亲自率兵直至阴山,车驾深入大漠,令蠕蠕(柔然)绝迹远逃,使不少部落求降;另一边重用汉臣,兴利除弊。他的政治方向也对冯后深有影响,将来冯后亦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人生从谷底升上巅峰:丈夫宠爱,成为皇后,逃过死亡威胁,除去情敌,家族复兴,兄妹团聚。冯后觉得一切是如此称心如意,却不想才年仅二十六岁的文成帝拓跋濬却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而亡,崩于平城皇宫的太华殿。

对于年仅二十四岁的冯后来说,犹如天塌地陷,悲不可抑。她自十一岁起就跟了拓跋濬,他年轻英俊,他文治武功,他将她从低贱宫奴中提拔成为皇后,他与她夫妻情深,他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至尊至高,无可取代。

由此而来的,更是深深的恐惧,她毕竟是一个宫闱之内的妇人,太子非她所出,又兼年幼,外有强敌内有权臣。南北朝时代是生存最艰难的时代,许多王朝朝起暮灭,许多戎马一生的大将帝王尚不免死于权臣外敌的刀下,更何况她孤儿寡母。

她想到北燕王朝的覆灭,想起亲眼所目睹的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之死,想起一系列的宫闱政变中无数连名字都不曾留下过的后妃公主们的惨死……以前有拓跋濬在,她从未想到这一点,但是如今庇护她十几年的大树已经倒下,此后她的命运何去何从呢。

蒋胜男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