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梦千年之文承武德(97)

62 白热化

有心人忙不迭就把这过敏事件整合成东宫毒酒疑案,把风吹到了李渊耳朵里。但这所谓毒酒事件,李渊最终只不冷不热训斥了李建成几句,嘱咐他以后不要再叫李世民喝酒了,这个好弟弟不善饮酒。其它没有任何惩罚和查办的意思。大唐天子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了,他是完全站在太子党这边,秦王党这次打同情牌完全失算了。

李渊虽然厌恶李世民追逐权力,但始终认为自己的儿子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读书人给带坏了。这别有用心的读书人指的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之流了。

对付不了自己的孩子,对付这些手下人,他就下的了手了。

李渊使了一招明升暗降的妙招,把房杜二人招入朝堂,给了两个没半点实权的闲职搁起来。大唐武德律有规定,朝中官员不得于皇子私交,怕的是结党营私,混乱朝纲。现在房杜二人成了朝庭命官,也就意味着他们两个必须脱离秦王府,不能再和李世民有任何交集,不然两人就是私交亲王,是大罪。

处理完了著名的房断杜谋,打击却并未停止。元吉去李渊那儿告状,说程咬金和秦叔宝要谋反。这一状虽然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也绝对没这么严重。李渊立刻下令将二人投入大牢,交元吉待审。这是明显的暗箱操作,两人这一去自然是羊入虎口。

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要对付的是尉迟恭。元吉连罪名都懒的想,一律全是谋反重罪。李渊很配合,又下令抓起来待审。

房玄龄,杜如晦出了事,李世民忍了。程咬金,秦叔宝出事了,李世民也忍了。等到尉迟恭再出事,李世民就忍无可忍了。他去李渊那儿为尉迟恭辩解,言辞激烈,坚决不肯交人。两父子在两仪殿大吵大闹,闹的很不愉快。

后来是萧瑀和李渊说,李世民这人性情刚烈,如果逼的太急了,恐有不测。李渊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放了尉迟恭。

李渊身边几个重要的大臣,大半是太子一党的,萧瑀属于少数几个比较亲李世民的大臣。但他不属于秦王党,也不敢明目张胆支持李世民夺嫡,只是在李渊身边偶尔说些软话,不至于让两父子闹太僵。

为什么尉迟恭这么重要呢?其他四个人被翦除的时候,李世民都忍了,为何轮到尉迟恭他就不忍了呢?

我个人认为,房玄龄,杜如晦固然重要,但两人是文臣,只要不与他来往,性命无忧。程咬金,秦叔宝是武将,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尉迟恭就不一样了,虽然是一个武夫,但勇猛异常,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表现忠诚异常。在洛阳打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好几次都是尉迟恭英勇救主,把李世民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这种出生入死的交情,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元吉和尉迟恭之间的生死仇恨了。当年是尉迟恭的长矛将元吉戳了个透,结果导致太原失守。就连我和元吉的变故也与这件事有脱离不了的关系。再后来,打下洛阳以后,李渊在太极殿为大家举行的庆功宴上,元吉和尉迟恭比击隼,结果大败,据说那时候元吉是动了杀意的。

如今李渊把尉迟恭交给元吉处理,按元吉这个小祖宗的性格,绝对要下毒手。尉迟恭要是真被抓起来交给元吉,他的性命就完蛋了。

这是第二个原因。

但就算他这样据理力争,声撕力竭的抗争,也不过只争取了一个尉迟恭。对他的打击不会停止。

以前看史料的时候,总觉得太子党步步紧逼,才把李世民逼到绝路,愤而反抗。可现在设身处地,站在李建成如今的立场看,这些打击都算不了什么。一山容不得二虎,太子之位只有一个,两兄弟都想上位,那就只能分个死活了。

况且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一直以来处理国事,为人处事也都很好,没有任何过错。凭什么他就要让出太子直位。

李世民是二子,从立储的规矩来看,根本就没他的份。他为大唐做的,也没人去否认和抹杀过。他确实是起了野心,想图谋太子之位。他作出这样的选择,虽然是出自于野心,但也无口厚诽。皇权那么诱人,不想图谋的又几人。

但既然你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就要承受它所带来的副作用。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没必要在后来说的好像是别人硬逼着你动杀心似的。

这倒也无奈,死人总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为自己辩驳,只好由着他一个人自唱自说了。

做人不够坦荡,这点还是杨广好,无论做什么他都很坦荡,任由史官记载,不为自己辩解什么。坏也坏的彻底,有格调。

上一篇:浮沉 下一篇:贞观天下

小白龟的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