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宫声(出书版)(161)

在群臣的沉默中,太后渐渐恢复了平静。轻叹一声后便回归了座位:“如今大军早已将突厥赶出了原来的地盘,突厥不再是我大吴的威胁,但是,大吴周边还有吐蕃,还有正在崛起的契丹,还轮不到各位懈怠!哀家当年能够在先帝大丧地时候下令大军北征,如今也不会因为年老体迈而不敢用兵,所以,那些和各国使节背地接触的人都给哀家听好了!”

“别以为哀家不敢再杀人!”

重重的一句话仿佛响槌一般敲击在众人心头。即使是像鲁豫非这样心头无鬼的人,也禁不住打了个寒噤,更不用说那些背地里小动作不断的人了。只听大殿角落中咕咚一声。竟有人一头栽倒在地,在寂静的大殿中激起了一阵骚动。

“将那个没用的家伙拖下去!”太后面无表情地一挥手。当即便有卫士上来把人拖走。而剩下的人无不清楚,这个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倒霉鬼。估计是不会再有机会跨进这个大殿了。即便如此,躲避着御座上那犀利地视线,仍旧有人双腿发软。

大殿中人太多,再加上左右两殿中仍有官员,太后的视线自然不可能够得到那样高远。因此,在扫视了一阵之后,她终于收回了目光:“当初为宁宣郡主加号宁国平安公主的时候,有不少大臣都在背地里有所非议,是,哀家还要维护这张脸,所以很多事情就不便追究了,之所以赏封宁国平安公主,不过是为大家都保全了脸面。那一天如果不是宁国平安公主,哀家能否存身,尚未可知。所以,这赏赐不是太重,而是太轻!自即日起,将宁国二字改作镇国!”

镇国平安公主!

鲁豫非心中大惊,直觉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太后,见太后双颊通红,露在袖子外头地双手还在那里簌簌发抖,顿时生出了一个念头——难道,这一切都是太后在强撑着么?太后若在,朝廷大臣自然是俯首贴耳,但是,倘若太后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封号越高,对于崔夙来说只怕更不是什么好事,除非……

他一下子醒悟了过来,慌忙低垂了头掩饰眼中惧色。皇帝那一天地罪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逆不道,而太后却只是将其禁在延福殿,比起以往两次已经算得上是宽大了。眼下看来,这根本不是宽大,而只是太后在等待那两次重要地分娩而已。可惜,陈淑妃不争气,否则……不对,难道陈淑妃的难产也有问题脑海中千头万绪,鲁豫非一时根本理不清楚。直到好容易缓过了气,他方才听清楚太后说出地另一件事——开恩科!

恩科一向不常开,惟有在新帝登基或是有莫大的喜讯或是吉兆的时候方才为之,如今大吴上下还处于先前的动荡无法恢复,怎地突然要开恩科?

“此番恩科不同以往,在进士科以外,另开制举。”太后平复了一下语气,淡淡地说道,“制举由三品以上公卿举荐应试,哀家也不用往日那些噱头,只取第三等第四等!”

直到各国使节开始逐渐觐见,群臣尚在先前的惊愕中无法回神。开恩科也倒罢了,但是,恩科和制举直接碰头,这却是从来都没有的。而且太后刚刚明言只取第三等第四等,无疑表示考中制举的人会另有任用,可这任用又是什么章程?即便太后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直接将其提拔为宰相吧?

崔夙虽然也听见了有关制举的一些章程,但是,她的心思却渐渐飘到了前面一件事上。封号是什么她可以不在乎,但是,她不能不在乎自己的身世。倘若自己真的是什么遗腹子,那么,当初陈叔陈婶绝对不会说出什么亲生父亲之类的话,更不会将那柄短剑转交给她。那么,她的母亲在当初远嫁突厥的时候,究竟是否新寡?如果不是,这一切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望着宝座上淡然接受各国使臣大礼的太后,崔夙心中满是各式各样的疑惑。突然手中的婴儿蠕动了一下,那双一直闭着的眼睛忽然睁了开来。他没有哭,没有闹,只是直直地瞪着她。一瞬间,一股本能的心悸忽然笼罩了她的心灵,倘若一开始就让一个婴儿坐在御座上,真的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么?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十一章 两难抉择

除了崔夙加号镇国平安公主之外,元旦大朝后,又宣布了不少调令,其中右相鲁豫非迁左相,而魏国公陈诚安迁右相,而这样一道以往必然会被门下省封驳的旨意,居然毫无异议地通过了。除此之外,太后又以江东王请求为由,允许其出家静养,其亲王爵位由新平郡王李明泽接任,改封楚王,而临江王李隆昌亦改封鲁王。就连不在京城的一些藩王,也相继接到了一些改大国的旨意,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原本在各地出任刺史的藩王,一律回朝。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