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上之臣(380)

  长缨想想,看看天色,就跟紫缃道:“往王府去投个帖子,说我下晌过去拜访。”

  帖子送到王府时,杨肃正与霍家铺子里请过来的掌柜看衣裳,同在的还有个年老但目光及双手都很灵活的绣娘。

  “这是苏州丝织的锦缎,看袖口与领口,穿过的次数应不会超过五次。

  “看剪裁,前后长短相当,应该是个意气风发之人,这样的人里年轻人居多。

  “且这宝蓝的色泽,也是年轻男子穿着好看。”

  绣娘仔细翻看过衣裳之后,以肯定的语气道,“且此人身量不低,应该属于出身不错的富家子弟。”

  “能看出来这是多旧的衣裳么?”杨肃不动声色问。

  绣娘仔细翻看着,又与我掌柜的对视了一眼,说道:“一件衣裳要旧到这样地步,少说十年八年。但看这上头的印子……”

  “如果是塞在墙洞里呢?”杨肃又问。

  “这个看不出来。”绣娘道。

  杨肃沉默起来。

  长缨进王府的时候与出来的掌柜与绣娘迎面碰上。

  进了安庆殿,杨肃正坐在桌后对着件衣裳出神。桌上还有几锭带着霉迹的银锭。

  长缨想唤他,他伸手拿了锭银子在手,等沉思够了,才侧首看过来:“昨夜我去过柳儿屯。”

  长缨点头:“听说就是那个柳儿屯?”

  第265章 “荣叔”是恶霸

  杨肃手肘支在扶手上,把事情前后原原本本告诉了她。“我现在怀疑,这个人就是五爷或者是五爷的人。”

  长缨环臂沉吟。

  线索太少,究竟是不是,她也说不好。但唐鉴这事带出来的线索,确实蹊跷。

  “不管怎样,唐陈两家这件事跟我们没有关系,但如果能确定那银子与书信的来历

  “如果它们不是被劫的,而是被有意藏匿的,那那批书信以及衣裳的主人,也许就跟五爷有关。”

  长缨道:“如果是五爷的人,那这些东西他就未必是知道下落的了,不然他绝对不会留下后患。可如果他之前并不知道在那里,后来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杨肃望着她:“有可能是因为唐鉴的异常?”

  长缨问:“你有没有办法求证?”

  杨肃挑起桌上那件衣服:“只能拿它当饵试试了。”

  长缨挑眉。

  杨肃靠进椅背里:“你在兵部侍郎府遭过暗算,当时能进入那里的又皆为京师权贵,可见,此人多半是藏在京师,至少他有爪牙藏在京师,而且还有一定身份地位。

  “如果这件衣裳的主人在京师,别的人不说,至少制衣裳的裁缝会见过它。这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东西,而且质地做工都讲究,一般来讲,做它的人,以及熟悉它的人都会有些印象。”

  “那你的意思是?”

  “以捉匪的名义放在城门悬赏。”

  长缨抬手支颐,凝眉道:“如果无人认领?”

  “也没损失。我就从官银的出处下手再查。可但凡这衣裳有半点闪失,都能说明我猜测的方向是正确的。

  “因为放银子的人,一定不会想让这件衣服被认出来。他那么害怕暴露身份,那么只要衣裳出了差错,就至少能说明些问题。”

  杨肃的目光透着深意。

  长缨心领神会,点头道:“那就先试试看吧。”

  说到这里,秦陆匆匆进来:“禀王爷,禄银查得了结果,庆熹十八年发去陕西的禄银共有两批,一批是给陕西知府的三千两,一批是拨给华阳县的两千两。

  “这两批禄银都全数入账,都有亲笔立下的收讫,经查,途中也未曾遇到过劫匪。”

  杨肃瞬时凝目,随后起身:“当年接收银两的是谁?”

  “陕西知府刘畅,以及华阳知县李知驿!”

  “去查查这两个人!”

  秦陆称是,退了出去。

  长缨沉气,望见殿门口慢悠悠踱过去的胖猫,走过去把它抱了起来。

  “该剪指甲了。”她道。

  “是么,”起身喝水的杨肃扭了下头,随后便找了把小剪刀走过来,“我手重,你来剪。”

  长缨便把猫给他抱着,捉了只猫爪子在手。

  两人面对面坐着,视线都落在猫身上,斜阳将他们仨儿影子叠成了一片。

上一篇:青珂浮屠 下一篇:似锦

青铜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