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夜雪+番外(109)

作者:芳菲袭予 阅读记录

邵景珩忖了忖:“三叔此讯由何得来?”

见之眯目:“宁和殿提举彭绪良身侧亲信透露,当为可信!”嘴角浮起一抹讥色:“事至当下,你还以为,你知他甚深么?”

面色一点点冷下,被问者语出缓淡:“兵不厌诈,吾等有所谋算,也不能奢望他全无应对。但无论如何,君无戏言,他应了我保全净妃,总不至食言!”盯着明暗不定的烛光:“净妃移居瑶华宫,自此便是斩断与外瓜葛,于人无害,自也无人再加害她。”

邵忱业端起茶盏又放回,缄默片刻,音中终透他这年纪之人常见的一丝苍凉感:“景珩当知,防患未然,斩草除根之理罢……”

彼者未言。然而孰料,天有不测风云,此语终还成谶。

明道元年二月中,废后邵氏移居瑶华宫;二月底,邵氏病情加重,神志不清不能辨人,太医束手。

明道元年三月初七,寒食方过,废后邵氏薨于瑶华宫。

第五十四章

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射入,铺满半张整洁的书案。窗牖右侧的阴影里,茕茕孑立的人影似个无声息的幽魂,已然半日未动。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他回来了么?”窗前人语出低沉,显然未抱希望,也未回身。

入内者俯首:“回陛下,邵殿帅还在瑶华宫,尚未归返。”

片刻无声。

窗前人转回案前,衣袖拂动间,一声清脆的碎裂声震荡在偌大的殿中。

来人目光转至自己脚尖:“陛下,参知政事张相公求见。”

穆昀祈坐下,指尖随意般由近及远在案上划出一条弧线,落在那叠蓝色的小册上,语出平淡:“让他进来。”似乎方才那一幕,不过是来人之臆想而已。

张仲越入内时,穆昀祈正对着摊开在前的劄子有所思。

猷国传来新讯,正月底猷主霍阑昱旧疾复发,一度垂危,其间急召齐王霍阑显回京,然经数日调治,霍阑昱病情好转,彼时霍阑显已在归京途中,霍阑昱却即刻旨令其原路归返驻地金州,不许延误!

穆昀祈当下心怀忧思:“猷主猜忌过分,齐王能否顺利登位,现下看来着实难言。”

张仲越回:“谋事在人,如今齐王既知险患所在,自还当未雨绸缪,应是已替自留下后路。”顿了顿,“然往好处说,猷主病危,急召回京的是齐王而非楚王,由此可见,齐王的储位已保定无疑,此于吾等实为佳讯。”

此言显对穆昀祈起了些宽慰之效,见之点点头:“卿所言甚是,霍阑显谋略不浅,自当有所筹谋,吾等当下既是爱莫能助,便也只能静观风向、见机再为了。”言间将面前的劄子推到一边,揉揉眉心:“净妃之事,朝中可有议论?”

被问者据实:“净妃本就病症缠身,内外对此皆有耳闻,虽说事出略突然,却也并非毫无征兆,外间即便生些流言,终究是空穴来风,不成气候。”

穆昀祈苦笑:“然而,邵家人未必这般想。”

“陛下是指邵忱业?”张仲越捋须,“恕臣斗胆,处在其人位上,若于此事存些猜疑也不为怪,陛下不妨及时对其族施加恩泽,臣听闻净妃尚有两胞弟,还须数载才至荫补的年纪,陛下不如提早擢之入仕,以此安抚邵氏一族,也算得体。”

穆昀祈目光微闪:“朕也这般想,只是……”

“陛下是忧心邵景珩?”看他沉吟,张仲越一语道破天机。

穆昀祈轻叹一声,不再掩饰愁绪:“邵景珩城府颇深,虽说至下于净妃之死尚未出疑议,然一味缄默反令朕多生疑虑,想他对净妃素算关切,且朕向他允诺过,定保净妃此生无虞,如今事出不测,实忧他心怀怨愤,有所举动。”

张仲越拈须片刻,言出谨慎:“净妃之死,陛下可有命人查证过,是否有疑处?”

穆昀祈茫然,疲惫般往椅中靠了靠:“自净妃病症加重,朕便命皇城司暗中探查,却终究寻不出疑处。照御医所言,净妃便是旧疾加重,加之风寒反复,引数症并发而不治,并无人为加害之迹象。”

“这,便是天意了。”张仲越松口气:“即便邵家于此存疑,然无实据便无足发难。”

“朕也希望是这般。”穆昀祈抚着额角,一时却难释怀。

张仲越停顿片刻,呈上几封劄子:“言及邵家叔侄,臣尚有一事须禀。”

穆昀祈眉心蹙起:“又是弹劾?”

看彼者点头:“御史台弹劾邵忱业营私舞弊、纳贿弄权早非异闻,指邵氏为臣不忠也是老生常谈,其中泛泛而论者更不鲜见,譬如此回御史周奇弹劾邵氏拥兵自重,邵家叔侄才德浅薄,倚仗家世得登高位,实则是尸位素餐,甚还由此牵连步军都虞候郭偕,道其仰仗公主得势云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