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番外(254)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归根结底,宁衍只是不像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这何错之有。

“怪不得当初父皇不选怀瑾做我的帝师。”宁衍忽而笑了笑,说道:“你看你这样心软,任我怎样都觉得没什么,总是被我三言两语就牵着鼻子走了。”

“确实。”宁怀瑾并未反驳:“我总觉得你小小年纪,身上挑着这样中的担子本就辛苦。所以在不打紧的小事上,只要你高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无妨。”

宁衍勾了勾唇角,心情愉悦了几分。

“我不愿跟他们往来,也不光是这个原因。”宁衍说:“怀瑾说得对,其实许多事我不如父皇看得开,也做不到像他那样冷静决断,看自己也像看个陌生人。”

“人非草木,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相处久了,总能生出些微末情分来。”宁衍说:“若是面上和和气气的,便更容易生出侥幸,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错觉。”

“——可你心知他们不可信,也承载不了你的情分。”宁怀瑾说。

“对。”宁衍说:“老师曾跟我说过,人这一生,能给出的感情是有定数的,就如杯中之水,虚耗得过多,也就没有了。”

他说着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宁怀瑾。

“所以我的情分只给皇叔一个人。”宁衍说:“七情六欲一应俱全,连带着我的信任和底线都在此处……你可千万收好了。”

第128章 “就当陪陪我,怀瑾。”

宁衍神色轻松,宁怀瑾却明白,他并不是开玩笑的。

这样的嘱托承载太重,宁怀瑾听得有些心慌。

他理智上在不停地告诫自己这句话已经超过了他们“约法三章”的范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可宁怀瑾看着宁衍的眼神,情感上却又怎么都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宁衍也没有出声催促,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短短一刹那的功夫,宁怀瑾心里的天人交战已经结束,他咽了口唾沫,到底还是没忍心说出一个“不”字。

正如宁衍自己所说,许多时候,他在宁衍这里并没有什么规矩底线可言。

“好吧。”宁怀瑾说。

“也别分给旁人。”宁衍笑眯眯地补充道。

“……好。”宁怀瑾勉强道。

宁怀瑾生怕再这么下去,宁衍会说出更多让他没法拒绝的话来,于是干咳一声,生硬地将话题扳了回来。

“其实,想跟宗亲们打交道,其实也简单得很。”宁怀瑾说:“既然他们都以各自的利益为主,那只要让他们利益相悖,他们自然就能内讧起来。”

“怀瑾的意思是?”宁衍问。

“永安王年事已高,在宗亲内又颇有地位,所以无论是谁做皇帝,都得供着他养着他……这也是他敢放心这池水越搅越浑的原因。”宁怀瑾说:“他所求的,不过是九江府一亩三分地的平安,他既没有理由跟宁铮瞎掺和造反的事,也没必要为了陛下跟宁铮死磕。”

“在宗亲眼里,我名声不好,坐在帝位上也没法给他们什么脸面帮助,管什么远近亲疏,都是一视同仁。”宁衍说:“可三哥就不一样了,所以那些‘近’和‘亲’,相比起我来,一定更亲近三哥,只是他们嘴上不敢说便是了。”

“这就足够了。”宁怀瑾说:“宁铮亲近宗亲,是因为他要拉拢他们,为自己之后登上帝位添保障。可只要陛下一天坐在帝位上,宗亲们起码明面上便是向着陛下的——这本就是陛下的优势。”

“所以皇叔的意思是,叫我好好利用这种优势?”宁衍说。

宁怀瑾点了点头。

“皇亲皇亲,皇字当头,陛下先是君主,然后才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宁怀瑾说:“既然陛下都已经想到了要用君主的身份向永安王借兵,怎么没想到再多借一层呢。”

宁衍闻言来了精神,一股脑坐起来,说道:“愿闻其详。”

“有些事,陛下办就是不尊长辈,不孝嫡母。”宁怀瑾说:“但若是旁人来办,就是深明大义,为大局考量了。”

“今年陛下年节下不在京中,连先帝的祭礼都未曾主持,实属不妥。”宁怀瑾缓缓说:“可战事胶着,陛下碍于大局抽不开身……那不如请太后娘娘去家庙烧烧香,祈祈福,也好在列祖列宗面前给大逆不道的长乐王求求情。”

宁衍:“……”

他怎么忘了,他这位小皇叔还有这一手。

当年先帝崩逝,宁怀瑾怕当时尚且年幼的宁衍被阮茵所害,当时便“威逼”着这位太后“自愿”出宫去守陵七年,实打实地过了许多清苦日子。

十年后,宁怀瑾兜兜转转又拿出了这个压箱底的办法,只是这次他瞄上了宁宗泽,决定让旁人去做这个恶人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