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番外(34)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贺熙华仔仔细细地又看了好几遍,笑道:“世人对言官多有偏见,仿佛言官整日里不做实事,只忙着攻讦同僚。”

“除了攻讦同僚,还忙着讽谏天子。”孙熊仿佛深受其害,“大到婚丧嫁娶,小到吃喝拉撒,成天逮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没事要找事上折子,有事就上赶着挨板子,要是事情闹大了就争先恐后地撞柱子,真正揭露时弊、为民请命的折子不见几个,全是鸡蛋里挑骨头再群起而围攻之的。”

贺熙华宛然,“想不到言官在你眼里竟如同洪水野兽一般,其实我倒是挺想做言官的,前些年我还想过,若我做了言官,要如何如何不畏权贵,如何如何为民请命,在你眼里倒是一文不值了。”

“学生并无此意。”孙熊干巴巴道。

贺熙华不再与他纠缠言官的事情,“目前有多少人病死了?”

孙熊在心中默算一二,“近百人,还有一二十人也奄奄一息,恐怕也就这几日了。”

贺熙华在心中算算窝棚和河伯庙的总人数,惊愕道,“也就是说一旦得了这瘟病,十之六七是得死的?”

“是,目前主要是按医圣的伤寒杂病治的,还未找到更稳妥的方子。”

贺熙华愁苦道:“如果朝廷不派太医过来,该怎么办?哪怕有一个也可啊。”

孙熊苦笑,“宫内目前就太后一个主子,哪里需要那么多太医?只不过大多数太医并不愿意到咱们这荒僻之地。就算派来,也不可能是太医正、太医丞,不过是欺负老实人新人罢了。”

二人对视一眼,愁云惨淡。

作者有话要说:突然发现小熊说言官那段都快押韵成rap了

第27章 第六章:妙手仁心

贺熙华的折子掀起千重浪,摄政的贺大将军当场暴怒,将刚通过吏部谋得布政司肥差的郭炎冬下入大理寺拷问。其实原本大将军想指使的是丽竞门,然而丽竞门只认轩辕家的天子,但凡是外戚和权臣当道,丽竞门都只会蛰伏不出,而不会为虎作伥。

说来,自天子被放逐后一年,朝野上下便再无丽竞门的消息,天子的处境实在是让人担心。

三省合议之后,贺鞅命户部左侍郎姚舜暂领淮南道黜置使,往淮南江南等地提点瘟疫之事。又下令让太医院派遣名医前往淮南,不出孙熊所料,来的是个刚过弱冠、在太医院学了三年刚出师的年青御医,名唤林杏春。这面生的无名小卒却让孙熊松了一口气。

好在这林杏春虽年轻,可人却一腔赤诚,一来临淮连包袱行囊都未放下,就径直去了河伯庙。

“见过林大人。”孙熊听闻他来,立即擦了擦汗,带着衙役们前来相迎。

林杏春不晓得他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加之忧心瘟疫,态度只是淡淡,“带路。”

孙熊是读书人,为人又勤勉公道,是贺熙华的左膀右臂,在临淮颇受推崇,就是县丞六曹大人都对他客气有加。如今从京中来了这么个俊俏书生,对孙秀才都不假辞色,周遭衙役们心中暗自感叹不愧是帝都子民,天子身边的人,对林杏春更是谄媚。

孙熊倒未想那么多,直接道:“大人想先看居舍,病人还是死人?”

林杏春蹙眉,认真地想了想,“先看死人,看完你们好埋了烧了。”

话说的虽是难听,却也是这个道理,孙熊便带着他去了河伯庙,一进去林杏春便发现在河伯庙的大多都身染沉疴,时不时便有一两人被抬出来。

孙熊用帕子捂住口鼻,“在这的都是重病不治的,能走能动能进食的,我们新建了窝棚安置。”

虽是寒苦,可河伯庙还是有人打扫,四面窗户洞开,病患虽痛苦不堪,却未有寻常疫病常见的凄惨绝望。

林杏春满意点头,“你也通医术?”

“并非,”孙熊摇头,“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

“哦?”

孙熊笑道:“咱们贺大人的藏书里有本《赈饿十二善》,里面提到‘宜散而不宜聚,宜静而不宜动,日喧闹于市井污秽之气,最易蒸为疫疠’。说白了不过是干净、通风、疏阔,再将有病无病的分开罢了。”

“口气不小。”林杏春蹲下身,查看了一刚死之人的尸身,叹口气,“不过别说你们了,单论救治他们,我也是一筹莫展。”

孙熊默然地蹲在他身旁,将先前王郎中等的方子递给他看。

林杏春只扫了眼便道:“用的便是伤寒杂病的方子,谈不上不对症,只是治平常瘟病可以,碰上这种厉害的……”

他摇了摇头,将那方子叠好放入袖中,“我心中有数了,回县衙吧。”

孙熊拿不准他是说大话还是肺腑之言,只如实禀报贺熙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