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敌国皇帝后我怀崽了(137)

作者:东陵玉 阅读记录

谢才卿一怔。

这是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的意思?

谢才卿受宠若惊又惶恐,他最多再过两三月就要回南鄀了,绝不想在这儿结任何亲事,更何况他和皇帝间还不清不楚。

刘韫的性子在这儿,他一旦下定决心,不管他肯不肯,怕是都要硬来的。

谢才卿立时要委婉出言相拒,刘韫拉着他的手,表情却忽然一顿。

他之前地没在意撩起了谢才卿的一点衣袖,眼下定睛一看,谢才卿莹白修长的手腕上,有一点红痕。

刘韫对着那个红痕瞧了两眼。

谢才卿低头,看到那个昨晚萧昀吻在那儿的红痕,心下一惊,下意识就要抽手,忽然清醒这有多欲盖弥彰,忙又由着刘韫拉着。

刘韫说:“这是如何弄的?”

“……天气炎热,蚊虫众多,怕是不注意咬着了。”

刘韫本来还不以为意,猛地听到这么个说辞,觉得十分耳熟。

他慢一拍注意到,和皇帝一样,原先戴香囊驱蚊的谢才卿,也不戴香囊了。

皇帝衣袍开始穿得一丝不苟,谢才卿一直都穿戴整齐,一丝不苟,眼下上衙,竟是没穿官服,穿起了领子稍高的衣袍。

第63章

接下来几日萧昀消停了。

许是知晓自己的朝臣有多能折腾,再天天微服私访,朝臣能把他亵衣都扒个干净,萧昀“知错能改”地呆在了宫里,还一改往日能省事儿绝不费事、天大的事不影响劳逸结合的作风,勤政起来,“呕心沥血”日日忙到深夜,天子近臣、皇帝宠臣谢才卿不得已夜夜留宿皇宫,贴身随侍,帮助皇帝处理一些工作,譬如奏折整理、文书誊抄、念奏折、代写圣旨等。

朝臣一时颇感欣慰,相见都喜笑颜开,直道此乃大宁之幸,不少朝臣还上了奏折歌功颂德,抑或贴心慰问陛下的身体,千叮咛万嘱咐他莫要过于操劳。

唯独往日不厌其烦劝陛下勤政好学的刘韫,神色一日比一日难看起来,旁人诧异问起,他都是脸色铁青的摆摆手,一改往日心直口快的性子,神情讳莫如深。

有几位善于察言观色的朝臣生动的形容刘韫——三分未出阁姑娘的羞,四分夫婿失踪多日官府发现不明尸体、娘子去官府辨认的迟疑惊惧,两分妻子与人做出苟且之事的惊怒,还有一分窝囊丈夫有口难言的憋和委曲求全。

朝臣微微诧异。

两位当事人却丝毫不知刘老先生煎熬挣扎后的掩耳盗铃——只要我不去调查获得新线索,这件事就肯定没有发生。

也不懂刘老先生掩耳盗铃却因为当事人行事过于放肆被迫获得了比较可疑的新线索的痛苦——这件事大概可能也许,有那么一点可能发生了。

当事人过了好几日快活日子。

这日,皇帝寝宫。

萧昀下了朝去御书房和朝臣商议诸国纳贡的事了,状元郎和前几日一样,留在萧昀寝宫替他整理书架桌案。

自从状元郎留宿皇宫后,这种本来是尹贤几个公公干的事,都由状元郎来干了。

皇帝倾向于干能发挥他才智的事,尤其喜欢解决困难问题,最爱除了他谁也干不了的事,曾经说过,既然有些事别人也能干,那非要他干干嘛,所以细枝末节或者假手旁人不会威胁到他自身的事,他从不吝啬将权力分给旁人。

所以像整理这种并无多大技术含量的事,就悄无声息落到了最有条理、心思最缜密的状元郎头上。

尹贤端着茶进来,见他又在替陛下忙活着,从早上起几乎一会儿都没停,心道皇后也没这么贤惠的,笑道:“要是烦了便歇歇,这种事我们来就好了。”

谢才卿温和一笑:“不烦的。”

“怎么会不烦?”尹贤诧异道。

谢才卿不好意思说:“我会觉得把乱糟糟的收拾整齐了特别舒服放松,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尹贤心说那状元郎可能找不到比陛下更乱的人了,盯着案上错落得跟下锅面条似的奏折和书架上收拾完整齐得跟滑坡似的书,心情颇为复杂。

难不成还真佳偶天成、天公作美?

难怪陛下近来春风得意。

谢才卿将桌上的奏折拢起,摞摞齐,萧昀火急火燎赶回来,门还没进就要喊谢才卿,一眼瞧见他安安静静在忙,忽然改了主意,并未吱声,懒洋洋地倚在门边,眼也不眨地盯着他瞧,心下直叹。

以后就是千挑万选立了皇后,人也不见得有这么贤惠貌美、秉性纯良还才华出众的。

谢才卿要是个姑娘,哪有那么多麻烦事。

他立,他心甘情愿地立,立刻,马上。

因为这就是万一激情褪却了,他也不可能腻烦讨厌谢才卿,和他呆在一起不说话各干各的都很舒服,谢才卿要是个姑娘,他和他相敬如宾、和谐共处是绝对没问题的。

同类小说推荐: